稚子弄冰的古詩(《稚子弄冰》古詩)

1. 稚子弄冰的古詩

1. 稚子弄冰的古詩

清晨,兒童將銅盆里凍的冰剜下來,用帶來的絲線穿起當(dāng)錚。敲的響聲穿過樹林,突然聽見一聲清脆的水玉落地的響聲,原來是孩子們把它給敲碎了。

原文:

稚子弄冰

宋代: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鉦。(銀鉦 一作: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玻璃 一作:玻瓈)

擴展資料:

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

此詩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楊萬里當(dāng)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xí)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nóng)。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后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lián)想。

2. 《稚子弄冰》古詩

2. 《稚子弄冰》古詩

稚子弄冰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

3. 稚子弄冰的古詩拼音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tài)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tài)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zhuǎn)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yán)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唯其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4. 稚子弄冰的古詩改成短文

《稚子弄冰》

作者:楊萬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dāng)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jié)在盤中的冰塊脫下,提在手中。輕輕敲打,冰塊發(fā)出穿林而過的響聲,當(dāng)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忽然卻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fā)出了如玻璃破碎的聲音。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jié)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3、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4、磬(qìng):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懸掛在墻上。

5、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xiàn)在的玻璃。

5. 稚子弄冰的古詩背景

先畫一個小孩,然后畫小孩拿著冰在中間穿洞。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