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白酒是怎么生產的呢,請問貴州民族酒業(yè)的醬香型白酒采用的是什么樣的工藝

1,請問貴州民族酒業(yè)的醬香型白酒采用的是什么樣的工藝

貴州民族酒業(yè)的醬香型白酒采用12987古法釀酒工藝,即一年周期釀造,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采用嚴苛的標準來執(zhí)行,確保了白酒的品質精良,目前這個品牌的白酒在市場上也獲得了不錯的銷量。具體你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請問貴州民族酒業(yè)的醬香型白酒采用的是什么樣的工藝

2,貴州茅臺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

有以下幾點原因:1、歷史悠久: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在南越國(今茅臺鎮(zhèn)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后此酒受到漢武帝的稱贊,并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jù)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 贊茅臺“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性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性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性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xiàn)在的茅臺酒的前身。2、制作工藝獨特:貴州茅臺酒是以優(yōu)質高粱為料,優(yōu)質小麥制曲,每年重陽之際投料,巧妙地利用茅臺鎮(zhèn)特有的氣候,優(yōu)良的水質,適宜的土壤,采用了一系列與一般白酒截然不同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酒,輕水分入池等工藝條件,經過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分型入庫、長期陳釀、精心勻兌而成。 3、貴州茅臺酒素味道特別: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艷著稱,被尊為國酒,是世界三大名酒(另外兩種是英國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法國柯涅克白蘭地)之一。茅臺酒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獨特風格。僑胞稱贊茅臺酒為“祖國之光”。擴展資料:主要工藝流程及要求:1、制曲:小麥經破碎,加入母曲和水制成曲胚,用稻草間隔入倉發(fā)酵40天后拆曲,貯存6個月后投入制酒生產。2、制酒:①投料階段:重陽開始分2次投料,即下沙和造沙(沙指高粱)。下沙高粱經破碎后加熱水潤糧,次日加母糟蒸糧,下甑攤晾,之后加曲和尾酒拌勻堆積,達到工藝要求,入窖發(fā)酵30天后開窖取醅,再與造沙經破碎、潤糧后的高粱拌勻,從蒸糧開始重復上述工序。②餾酒階段:餾酒階段共有7個輪次,每個輪次均經攤晾、加曲、堆積、入窖和餾酒操作。制酒過程共經歷9次蒸煮(餾),8次攤晾、加曲、堆積、入窖,7次取酒,一年一個生產周期。3、貯存勾兌:基酒(輪次酒)分醬香、醇甜香、窖底香3種典型體貯存于陶壇中,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度、不同酒齡的基酒進行勾兌,勾兌后貯存于陶壇。貯存勾兌工序至少歷經3年。4、包裝:勾兌后的酒經檢驗合格后,采用不透明容器包裝出廠參考資料來源:中央電視臺-貴州茅臺酒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臺酒

貴州茅臺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

3,貴州茅臺酒工藝流程

貴州茅臺酒工藝流程:一、制曲每年端午,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周期正式開始。(1)踩曲茅臺酒廠制曲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茅臺至今還在堅持傳統(tǒng)的人工制曲,用女性的雙足踩出中間高,四邊低,松緊適宜的“龜背型”大曲,這種形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后期發(fā)酵。(2)裝倉、翻倉小麥經過踩曲做成像磚頭一樣的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3)出倉、切碎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二、第一輪下沙茅臺鎮(zhèn)當?shù)毓芗t纓子高粱叫“沙”,下料也叫“下沙”。在茅臺的釀造過程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產出不同的酒。重陽下沙,是因為重陽節(jié)前后,赤水河水由渾濁變?yōu)榍宄?,滿足釀酒對水質的要求,而且恰逢紅纓子高粱成熟。(1)潤沙下沙的第一步是“潤沙”,即用90℃以上的開水清洗幾遍,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茅臺酒在潤沙階段會添足水,除了潤沙之外,其它工序不再添加水。(2)蒸煮、攤涼、加曲高粱經過潤沙后,需要上甑蒸煮大約兩個小時,然后散在地上攤涼,由工人用鏟子不停地翻開,溫度降至35℃左右開始加酒曲。高粱與酒曲的總體比例為1∶1,酒曲用量特別大,但是要分9次加入,每次加的數(shù)量都不一樣。(3)堆積發(fā)酵第一次加曲攪拌后要將酒糟堆成一個兩米多高的圓錐,進行堆積發(fā)酵。茅臺酒講究高溫發(fā)酵,一般外層溫度達到50-60℃才結束這一環(huán)節(jié),釀酒師把手插進堆子,依據(jù)燙手的程度進行判斷。高溫堆積發(fā)酵是茅臺酒的獨創(chuàng),是工藝的核心。茅臺酒高溫大曲的曲糖化力低,并且?guī)缀鯖]有酵母菌。通過高溫堆積,微生物在消長過程中相互利用,以達到代謝產物具備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和,回味悠長的目的。(4)入窖發(fā)酵堆積發(fā)酵完成后,把酒糟鏟入窖坑進行封存,即開始入窖發(fā)酵,為期一個月。窖坑有3-4米深,能裝15-20甑酒糟。每次入窖發(fā)酵時會潑上一輪的尾酒,目的是調節(jié)酒糟的水分含量,再次發(fā)酵增香以及滋養(yǎng)微生物。三、第二輪下沙入窖發(fā)酵完成后,窖坑打開,開始第二輪下沙。第二輪下沙稱為糙沙,即向入窖發(fā)酵了一個月的酒糟里,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再次蒸煮、攤涼、加曲,堆積發(fā)酵,入窖發(fā)酵。第一輪下沙和第二輪下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fā)酵時間,盡可能多地培育微生物。四、七次取酒1個月后,開始第3次蒸煮,這時時間已到了歲末年初,這才開始第一次取酒。茅臺取酒溫度要求在40℃以上,而不是其他白酒常見的25℃,目的是排除低沸點刺激性的物質,保留高沸點物質,提高質量。取酒之后,再次重復進行攤涼、加曲、堆積發(fā)酵,入窖發(fā)酵、蒸煮和取酒的流程。如此周而復始,每月一次,直至第七次取酒之后,時間已經到了第二年的8月,酒廠才開始丟糟。五、貯存勾兌茅臺酒分3種酒體:醬香、醇甜和窖底。七次取酒,酒體色、香、味各有區(qū)別。第一、二次出的酒酸澀辛辣,第三、四、五次出的酒最好,稱為“大回酒”,第六次得到的酒為“小回酒”,第七次的酒為“追糟酒”,發(fā)焦發(fā)苦。根據(jù)不同輪次、不同酒度、不同香型、不同酒齡,可演變出100多種基酒酒樣。六、包裝茅臺酒在勾兌檢驗合格后,仍需再貯存半年,才能包裝出廠。也就是說,從原料到成品,最短也要經過五年時間。茅臺酒瓶膠帽上印有兩行數(shù)字,即為出廠日期和勾兌批次。

貴州茅臺酒工藝流程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