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夢令的翻譯
如夢令的翻譯如夢令》李清照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今譯: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在這風(fēng)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jīng)黑了,只好往回劃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里棲息的水鳥
1、《如夢令》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diào)來看,此詞當(dāng)是詞人回憶青年之作。2、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3、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俺S洝泵鞔_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4、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如夢令》李清照1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在這風(fēng)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jīng)黑了,只好往回劃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里棲息的水鳥。《如夢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譯文】 昨夜雨點疏落風(fēng)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試著問那卷簾的侍女,卻回答說 海棠花依舊鮮嫩。 知不知道?。恐恢腊??應(yīng)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如夢令》李清照1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太醉不知道回來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劃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不想,驚起了在這里棲息的水鳥。 《如夢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風(fēng)驟②, 濃睡不消殘酒③。 試問卷簾人④,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⑤。 【譯文】 昨夜雨狂風(fēng)急,我從沉睡中醒來,酒醉沒有全消。試問卷簾的侍女,她卻說海棠花依然如舊。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綠葉更加茂盛,紅花卻已凋零。
如夢令》李清照1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今譯: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沉醉(在這風(fēng)景中),(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玩得盡興了,而且天已經(jīng)黑了,只好往回劃船,不小心闖入了荷花池深處。趕快劃呀,趕快劃呀。不小心,驚動了在這里棲息的水鳥。《如夢令》李清照2 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咀g文】 昨夜雨點疏落風(fēng)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試著問那卷簾的侍女,卻回答說 海棠花依舊鮮嫩。 知不知道???知不知道啊?應(yīng)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fēng)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如夢令1》
2,如夢令解釋
如夢令共有兩首詩,如下: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譯文:應(yī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譯文: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fēng)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jié)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擴展資料《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dāng)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這段時間李清照身居閨中,不免會回憶起少時游玩的情形,對那些生活的懷念之情與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詩興大發(fā),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度鐗袅睢ぷ蛞褂晔栾L(fēng)驟》此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nèi)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fā)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力。后人對此詞評價甚高,尤其是“綠肥紅瘦”一句,更為歷代文人所激賞。
李清照共有兩首如夢令,如下: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原文: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白話譯文:應(yī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原文: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白話譯文: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fēng)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jié)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擴展資料:名家點評:現(xiàn)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馀》’前集卷上,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卷四,誤作無名氏詞,注“或作李易安?!保ā对~林萬選》所注或作某某,殆為毛晉所加,非楊慎原文。)現(xiàn)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云“常記溪亭日暮”,“?!弊诛@然為“嘗”字之誤。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并非善本,其誤抄“嘗”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內(nèi)引此詞正作“嘗記”,可以糾正《樂府雅詞》之誤,由此亦可知《全芳備祖》之可貴。縱觀當(dāng)代選本,凡選清照此詞者無不作“常記”,試思常為經(jīng)常,嘗為曾經(jīng),作“常”必誤無疑,不知何以竟無人深思詞意,沿誤作“常”。以訛傳訛,貽誤來學(xué),影響甚大。希望以后選清照此詞者,務(wù)必以《全芳備祖》為據(jù),改“?!弊鳌皣L”。現(xiàn)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yīng)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著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么辦”、“怎么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jīng)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群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注》,“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李清照共有兩首如夢令,如下: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譯文: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興盡之后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怎么渡,怎么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fēng)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擴展資料:賞析:第一首: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第二首:起首兩句,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后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盡管飲酒致醉一夜?jié)馑?,但清曉酒醒后所關(guān)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fēng)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于是試著向正在卷簾的侍女問個究竟。一個“試”字,將詞人關(guān)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消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試問”的結(jié)果——“卻道海棠依舊。”本來以為經(jīng)過一夜風(fēng)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后,卻漫不經(jīng)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fā)生的變化無動于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fēng)驟”之后,“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jié)尾兩句?!爸??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边@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fù)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皯?yīng)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dāng)。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說話時要留有余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著“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fēng)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著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熬G”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后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tài)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jīng)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chuàng)造。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zhuǎn)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 文 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錯誤地劃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賞析一】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譯文一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yōu)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后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zhuǎn)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劃進了藕花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譯文二昨天夜里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fēng)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后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于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yīng)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如夢令(一)(宋)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二)(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擴展資料:賞析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yōu)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俺S洝眱删淦鸸P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以優(yōu)閑的游興始,中經(jīng)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誤入藕花,最后驚起鷗鷺,全詞最后一切都統(tǒng)一在白色鷗鷺蒼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很富于節(jié)奏感。詞人把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這是畫面在清新之景中滲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那樣帶著富貴之氣,也不像《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那樣帶著衰颯之氣,而是表現(xiàn)了作者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如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