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曾進行過五次國家級名酒評選活動,其目的是加快技術(shù)進步,提高酒的質(zhì)量。
第一次全國評酒會于1952年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專賣實業(yè)公司主持,共評出八種國家級名酒,其中白酒四種、黃酒一種、葡萄酒類三種。
第二次全國評酒會于1963年在北京召開,由輕工業(yè)部主持,并首次制定了評酒規(guī)則,共評出國家級名酒十八種。其中白酒八種、黃酒二種、啤酒一種、葡萄酒類六種、露酒一種。
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于1979年在遼寧大連舉行,由輕工業(yè)部主持,共評出十八種國家名酒。
第四次全國評酒會于1984年在山西太原舉行,由中國食品協(xié)會主持,共評出國家名酒二十八種。
第五次全國評酒會于1989年在安徽合肥市舉行,從白酒中評出17種國家名酒。其它酒類未評。
五糧液在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中均被評選為國家級名酒,七十年代五糧液入選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被評為八大名酒,獲得“優(yōu)質(zhì)”獎?wù)?,此后生產(chǎn)帶有“優(yōu)質(zhì)”獎?wù)碌奈寮Z液,俗稱“優(yōu)質(zhì)五糧液”。
七十年代的五糧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2012年9月,在北京嘉里酒店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產(chǎn)于1971年12月的紅旗牌五糧液拍得161000元。那么七十年代的五糧液有哪些特征呢?今天小酒瓶給酒友們分享的就是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年代特征,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這個時代五糧液的風采吧!
七十年代五糧液主要為前期的“紅旗牌”與中后期的“長江大橋牌”,紅旗象征著火紅的年代,而南京長江大橋在新中國發(fā)展史和中國橋梁史上更有劃時代的意義。
長江大橋牌五糧液主要特征?
規(guī)格:度數(shù)為60°,容量有250ml、500ml。
時間:1973—1980年。
正標:沿用紅色與金黃主色調(diào),商標上部分是圓弧造型,有“長江大橋”四個字及圖案,有“注冊商標”標志。中間是醒目的“五糧液”三個大字。
瓶型:改為圓弧形瓶,瓶底整體凸出一圈。瓶體與頸標連接處的玻璃上有一圈花紋圖案。
封口:有紅色和白色瓶蓋,封口的膠套也對應(yīng)這兩種顏色。
頸標:通用“中國名酒”標簽。
這一時期五糧液還有瓦楞紙的外包裝盒。
外銷“長江大橋牌”特征
酒標外形不變,底色改為白色和鍍金色,與內(nèi)銷的紅色差別明顯?!拔寮Z液”三字更接近手寫體,與內(nèi)銷商標不同。商標上印有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湖北省公司出口,是70年代外銷五糧液的鮮明特征。酒標文字都有對應(yīng)的英文,生產(chǎn)標注“四川宜賓酒廠”。俗稱“白長江大橋”。
紅旗牌五糧液的主要特征
規(guī)格:度數(shù)為60°,容量有250ml、500ml。
時間:1971—1973年。
正標:與60年代相比,酒標明顯變小,以紅色為主體,布滿于酒標的放射狀“金色光芒”沒有了。正標上部是飄揚的紅旗圖案,中間部分“中國”與“名酒”分列在“五糧液”兩側(cè)。正標背面有藍色油印的生產(chǎn)日期。
瓶型:沿用了60年代蘿卜樣的鼓型瓶以及細圓柱型瓶,酒瓶白凈、透明、整體均勻。
封口:紅色塑料蓋,覆膜膠套一般也為紅色。細圓柱瓶為木塞。
頸標:有兩種,標有醒目文字,一種沿用“中國名酒”字樣,另為“為人民服務(wù)”。細圓柱瓶60年代的頸標“交杯牌”被替換。
好了上面就是小酒瓶給酒友們分享的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年代特征,酒友們還了解七十年代五糧液的哪些特征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分享、討論!
本文來源:酒評網(wǎng)綜合整理
文章來源:酒評網(wǎng)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