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司徒雷登(別了司徒雷登主要內(nèi)容概述)

1. 別了司徒雷登

1. 別了司徒雷登

這是毛澤東同志為新華社寫的一篇評論。它揭露了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政策的實質(zhì)及其失敗的必然性,同時也批評了當時那些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錯誤認識。

本文的題目“別了,司徒雷登”,語意雙關,題面明言司徒雷登離開中國,題底隱寓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政策的失敗;題面揭示的只是一種現(xiàn)象,而題底蘊含的卻是它的本質(zhì)。全文的論述中心,就是由題面到題底,逐層深入、逐層生發(fā)、逐層體現(xiàn)的。乍看題目與文章內(nèi)容不完全切合,這是只看到了題面的意思;如果透過題面覺察到題底的含義,那就不難理解題目在文中的特殊作用了。語意雙關已使題目十分生動、形象、醒目,主謂倒裝,更使題目增強了表達效果。它尖銳地諷刺了司徒雷登的滾蛋,美帝侵華政策的徹底失敗,也洋溢著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自豪感。

2. 別了司徒雷登主要內(nèi)容概述

2. 別了司徒雷登主要內(nèi)容概述

《別了,司徒雷登》,是由毛主席所著,發(fā)表于1949年8月18日。這篇文章深刻地揭露了美帝國主義對華侵略政策的實質(zhì)及其失敗的必然性。文章全面、深刻、公正的評價了司徒雷登,批判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教育人們認清帝國主義的真相,放棄幻想,繼續(xù)戰(zhàn)斗,奪取全國革命的最后勝利。這對我們今天處理中美關系,仍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3. 別了司徒雷登的論證特色

天崩地裂 ,風云人物 。天崩地裂,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bēng dì liè。比喻像天塌下、地裂開那樣重大的事變。出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p>

風云人物,漢語成語,拼音是fēng yún rén wù,意思是指活躍一時,言論行為能影響大局的人物。出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

4. 別了司徒雷登 朱自清

朱自清

——不為五斗米折腰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朱自清的祖父朱則余,清光緒年間在海州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zhèn)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原名自華,他的父親朱鴻鈞借蘇東坡“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中“自華”兩字給兒子起名,希望其兒女能遠離官場,飽讀詩書并學有所成。字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大時改用的,典出《楚辭 ?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選“自清”作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同時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韓非子·觀行》“董安于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意為弓弦常緊張,性緩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住在學校的公寓里,學校在他家門口堆了幾車沙土,他的小女兒要取一點沙土去玩玩,他得知后,便對其小女兒說:“不行,因為那是公家的?!鄙⑽募依顝V田說:“他大事認真,小事也認真,自己的私事認真,別人或公家的事他更認真,他有客必見,有信必回,他開會上課絕不遲到早退。凡是公家的東西,他絕不讓別人亂用,哪怕是一個信簽,一個信封。”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政府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制造鎮(zhèn)壓民主運動,特別是1946年7月朱自清好友李公樸、聞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朱自清極其震動和悲憤。他不顧個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會,并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跡。

1946年10月,他從四川回到北平,在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斗爭中,他身患嚴重的胃潰瘍,但仍簽名于《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面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jié)和可貴的情操。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中說朱自清是不吃美國救濟糧餓死的,稱贊他“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5. 別了司徒雷登還在語文課本嗎

司徒雷登是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留在中國的最后一位外交官,所謂別了司徒雷登就是說和美國扯斷關系了,新中國成立了。

6. 別了司徒雷登讀后感2000字

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

7. 別了司徒雷登觀后感

《別了,司徒雷登》是由毛澤東于1949年8月即抗日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對解放戰(zhàn)爭中寫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在新華社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名義上是告別司徒雷登,實際上是對美帝國主義的控訴和批判;

告訴美國,中國的事由中國人定,不能由外國人管。有力地抨擊了美國的“白皮書”和美國政府扶持支持中國國民黨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政策。

8. 別了司徒雷登標題語言表達效果

義憤填膺的意思是: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出自】南朝·梁·江淹《恨賦》:“置酒欲飲,悲來填膺?!?/p>

買來酒想要喝,發(fā)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示例】聽了居民的控訴,戰(zhàn)士們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為鄉(xiāng)親們報仇。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怒氣填胸、憤憤不平、悲憤填膺、滿腔義憤、拍案而起、義形于色、氣憤填胸、天怒人怨

【反義詞】卑躬屈膝、麻木不仁

擴展資料

1、義憤填膺的近義詞

拍案而起

【解釋】一拍桌子猛地站起來。形容非常憤慨。

【出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p>

【示例】聽到汪精衛(wèi)漢奸的賣國行徑,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形容非常憤慨

2、義憤填膺的反義詞

麻木不仁

【解釋】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出自】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沒有同情,沒有熱,是麻木不仁?還是忘恩負義。

【示例】 對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對別人的痛苦極其麻木不仁,這是人性的可悲的特色之一。

【語法】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9. 別了司徒雷登原文讀后感

1,關羽。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救白馬曹操結(jié)重圍”中,關公丟了城池,二位嫂嫂也失陷了,手下士兵極少,又沒有糧食,還無法屯扎,可以說是必死無疑,但是他仍然沒有打算投降。

劉備兵敗徐州,關羽為曹操所擒,張遼剛來勸降時他也是說要死戰(zhàn)到底。曹操十分欣賞關羽,想把關羽收入自己帳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贈美女寶馬厚待關羽,關羽不為所動,當知道劉備的下落后掛印封金毅然離開曹操,投靠劉備。

2,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10. 別了司徒雷登什么意思?

老師教課或?qū)W生聽課。《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早奉了太守之命,派他暫充西文教習,遵照學章,逐日上課?!?/p>

.??引申為對人說教。??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那些認為‘不要國際援助也可以勝利’的中國人聽著,艾奇遜在給你們上課了。?3.??學生聽老師講課。??沈從文《蕭蕭》:她們在學校,男女在一起上課讀書。??曹靖華《風雨六十年》:那所外國語學校的同學,都是走讀的,除了上課外,相互間并無來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