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1.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

1.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

認知結構理論的提出者是布魯納

2.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2.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1.布魯納,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對認知過程進行過大量研究,在詞浯學習、概念形成和思維方面有諸多著述,對認知心理理論的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作出一貢獻。196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6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2.布魯納的教學過程思想

布魯納主要因為對教育作出杰出貢獻而聞名于世。他宣稱:“任何學科以一定的知識的正當形式,能有效地教給處于任何發(fā)展時期的任何兒童。”這在美國引起了一場課程改革運動。

3.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和奧蘇貝爾

認知主義源于格式塔心理學派,這個學派認為學習是人們通過感覺、知覺得到的,是由人腦主體的主觀組織作用而實現的,并提出學習是依靠頓悟,而不是依靠嘗試與錯誤來實現。

該理論關于“學習”的觀點是:關于學習的心理現象,否定刺激(S)與反應(R)的聯(lián)系是直接的、機械的。認為人們的行為是以“有機體內部狀態(tài)”——意識為中介環(huán)節(jié),受意識支配的,他們以S-O-R這一公式代替S-R這個公式(O為中介環(huán)節(jié));學習并不在于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lián)結,而在依靠主觀的構造作用,形成“認知結構”,主體在學習中不是機械地接收刺激,被動地作出反應,而是主動地有選擇地獲取刺激并進行加工。

關于學習問題的研究,注重內部過程與內部條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動(包括知覺、學習、記憶、語言、思維)的性質及其活動方式。簡單地來說,就是我們不是機械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動對相關刺激進行解釋。

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布魯納、奧蘇貝爾、托爾曼和加涅。

4. 簡述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建立或重新組織認知結構,認知結構的形成是通過三個幾乎同時發(fā)生的過程完成的,即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和評價。學習應是主動地發(fā)現,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

發(fā)現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學生的發(fā)現是一種再發(fā)現。

5. 簡單評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huán)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lián)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于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主要有:苛勒的完形——頓悟說、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記憶口訣:苛勒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

6.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對當代教育改革的啟示

人們把20世紀稱為“教育改革的世紀”。其中有三次改革對教育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接下來,對這三次改革進行介紹。

一、程序化教學運動

程序教學運動的理論基礎來自于斯金納提出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以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為代表。

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思想,也可以認為是把教學過程程序化,其基本原則是:

①要把教材分成具有邏輯聯(lián)系的自定步調的小步子;

②要求學生做出積極的反應;

③對學生的反應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強化;

④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定步調,使錯誤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口訣:小(小步子)雞(積極反饋)自(自定步調)己(即時強化)滴(低錯誤率)

程序化教學運動的出現推動了現代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在自定步調的個別化學習中勇于嘗試和探索。具有使教師有時間個別指導學習的優(yōu)點。

二、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是當代認知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提出了認知一發(fā)現(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的這一理論對現代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①一個實質:布魯納認為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應主動地獲取知識,并通過把新獲得的新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②兩個教學方法:布魯納主張發(fā)現教學法,這對課堂的教學改革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學中必須讓學生理解各學科的結構和倡導發(fā)現學習。發(fā)現學習是通過教材和教師所提供的教學資料,使學生親自去發(fā)現、探索并得出相應的結論或規(guī)律。

③三個學習過程:獲得——轉化——評價。

④發(fā)現學習的基本程序一般為: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學習方式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發(fā)展的一種新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杰斯。

傳統(tǒng)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但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應關心學生的自尊和能力,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課程、方式、方法和教學時間。教師被看作是教學活動的指導這和促進者,老師的角色應該是“助產士”或者“催化劑”,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自我實現”。

7.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ppt

是布魯諾:

布魯納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促進對教材結構的一般理解”,使兒童“對教材能有直覺的理解”,并達到“學會如何學習”和促進智力發(fā)展。他認為,教學論必須考慮三個方面:人的天性、知識的本質和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性質。由此,布魯納提出了四條教與學的原則

8.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理論實驗

布魯納在其認知,發(fā)展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促進對教材結構的一般理解”,使兒童“對教材能有直覺的理解”,并達到“學會如何學習”和促進智力發(fā)展。他認為,教學論必須考慮三個方面:人的天性、知識的本質和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性質。由此,布魯納提出并論述了四條教與學的原則:

(一)動機原則。認為內在動機的效應比外在動機持久而強有力,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

(二)結構原則。強調要教給學生各門學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識結構。任何教材結構的組織均需注意:再現的形式要適應學生的年齡和認知基礎;教材的組織要符合經濟法則,應教給學生簡明、扼要而又有利于進一步學習的教材。

(三)序列原則。認為兒童智慧發(fā)展的程序是:從動作性表象模式經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號性表象模式三個階段,這是一個人發(fā)展中的編碼系統(tǒng),它很可能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佳序列。據此,教師傳授新科目、新課題時,最初宜用"非語言的指導"然后鼓勵學生運用由圖表或圖畫表示的再現表象,最后用符號,也即通過語言的使用進行教學。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