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的典故(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

1.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的典故

1.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的典故

突兀:高高的聳立 棹:名詞用作動詞,劃船 娥:美女的黛眉 花光:春花的光華 比喻句及擬人句: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初至西湖記抓住了哪些景物?山色、花光、溫風(fēng)、波紋。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這一句從側(cè)面寫作者“精移神駭,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賦》中語)的內(nèi)心狀態(tài),實際上是說西湖在作者心目中簡直成了容顏絕代的女子,烘托了西湖的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愛慕之情。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譯文:(只見得)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華好像少女的顏面,溫柔的春風(fēng)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抬頭放眼,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寫(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原文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 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樱潦湃?,石簣兄弟同學(xué)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譯文 從杭州 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叔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劃著小船進入西湖。(只見得)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顏面,柔和的春風(fēng)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抬頭,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繪(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 游西湖的經(jīng)歷從這一次開始,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凈慈寺,找到弟弟 阿賓曾經(jīng)住過的僧房。在歸宿途中,草草領(lǐng)略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簣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簣兄弟和佛學(xué)居士王靜虛來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湊到一起了。

2. 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

2. 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

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

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偏賞。

次早/得陶石簣?zhí)樱潦湃?,石簣兄弟/同學(xué)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3. 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散文《溫風(fēng)如酒》作者:耿艷菊。

春回大地,鳥兒的鳴唱更歡悅了,它們仿佛就是春天的使者,一聲一聲,清脆悅耳,喚醒大地萬物。歡快地嘰嘰喳喳,好像是在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周末就是在一片熱鬧的鳥聲里醒來的。擱往常,周末的早上是可以慵懶的幸福時光,不用著急忙慌地起床、收拾,和時間賽跑,趕著出門上班。哪怕睡不著了,也可以愜意地躺在床上看看書??墒沁@個周末,鳥鳴聲聲,覺是睡不著了,書竟也是看不下去的。

是春天到來的緣故吧。天是那么明亮,鳥鳴是那么動聽,溫度是那樣適宜,風(fēng)是那樣溫柔。雖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又開始了,而此間光景,說它是良辰美景一點兒也算不得夸張。若是再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心里就會莫名地有一種歉意,這大好時光吶!春天的神奇就在于可以讓人變得很勤快。

早早起床,先把家里打掃得窗明幾凈,又精心做一桌豐盛的早飯。春天的早晨,神清氣爽,勤快的人總能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早起的好處不僅可以擁有一個悠閑從容的好心情,還有大把的時光等著你。吃完飯,時間尚早,這充裕的一上午時光就可以悠哉樂哉地去公園閑看春天的風(fēng)景了。

公園就在家門口不多遠,不用舟車勞頓,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家門口的公園,熟悉得很,熟悉的地方就沒有風(fēng)景了嗎?當(dāng)然不,大自然神奇著呢,單單就四季的變換,就夠人慢慢欣賞的了,再熟悉的草木也能讓人??闯P?。

縱使如此相熟了,季節(jié)變換的時候仍然會遇到驚喜,尤其在萬象更新的春天。一進公園,遠遠就看到一片林子不知何時變成了溫柔的鵝黃,一片林子又變成了清清爽爽的嫩綠,它們看上去像勤奮的匠人細細地刷上的一層顏料,細密勻致,巧奪天工。

近了,走到那林子里細細欣賞,一棵樹又一棵樹的枝條上和遠處看到的又截然不同,豈是巧奪天工,那就是天工,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精妙手筆。

立春之后的春風(fēng)一天天溫和起來,簡直就是溫柔似水,溫柔的力量有多大,看看那些曾經(jīng)各種各樣的灰黑褐色的枯干的枝條就明白了。溫柔似水的風(fēng)吹了一段時間,那些干硬的枝條就被吹醒了,突然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柔軟而堅韌,有的萌生了鵝黃的嫩芽芽,有的長出了一叢叢新生的嫩綠。這些鵝黃和嫩綠將會成長為人間最葳蕤的風(fēng)景。

春風(fēng)的使命到這里也只是剛剛完成了一部分,它還要繼續(xù)向前,在時光里慢慢沉淀。

袁宏道在《初至西湖記》里寫:“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p>

溫風(fēng)如酒。春天最美的時刻就是春風(fēng)最醉人的時候,春風(fēng)最美的時刻就是在一日日的沉淀里成為一壺醇厚綿香的酒。這酒是果酒,帶著些微微的甜蜜,給人以微微的醉醺。在春天,每個人內(nèi)心都會或多或少浮動過李白的一腔詩意吧。

4.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

【原文其一】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色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xué)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原文其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

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公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翻譯其一】

從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可(詩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劃船進入西湖。山色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fēng),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剛一抬頭,已經(jīng)覺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這時候我想用一句話把這種境況描寫出來,竟然不知怎么寫。大約好像《洛神賦》中所說曹植由京都洛陽回封地,路過洛水,精神迷離恍惚時,忽見水邊有個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華麗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愛慕的心情的時候。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dāng)時是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翻譯其二】

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的山嵐。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 周望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yīng)該趕快去觀賞?!刮耶?dāng)時迷戀著桃花,竟舍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一帶,綠草成煙,紅花似霧,彌漫

二十多里。歌聲樂聲,如風(fēng)陣陣傳來;仕女的粉汗,如雨紛紛落下;羅衫紈褲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花草,真是艷麗極了。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之間;其實湖光翠綠之美,山嵐顏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才最濃艷。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tài),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和尚與識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和俗人說呢!

5. 請發(fā)揮想象描寫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的迷人情景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樱潦湃?,石簣兄弟同學(xué)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6. 東阿王初見洛神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譯文:從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向西走,望見保叔塔高聳在層層山崖中,可(詩人)已心飛到西湖上。中午時分到了昭慶,喝完茶,就劃船進入西湖。

山色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fēng),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

剛一抬頭,已經(jīng)不覺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寫,但描寫不出來。

大約好像《洛神賦》中所說曹植由京都洛陽回封地,路過洛水,精神迷離恍惚時,忽見水邊有個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華麗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愛慕的心情的時候。

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dāng)時是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7. 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的意思

神醉:眼花繚亂,如醉如癡。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

——《初至西湖記》

譯文: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顏面,柔和的春風(fēng)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抬頭,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

8. 東阿王初遇洛神什么情景

西湖游記二則》之晚游六橋待月記

文/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

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注:①為春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嵐: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開發(fā):一個接一個地開放 ⑤石簣:一個人的號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張功甫:人名 ⑧戀:迷住 ⑨綠煙紅霧:指綠柳紅桃,葉茂花盛,顏色濃艷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為綠色 ⑾設(shè)色:用顏色描繪 ⑿夕舂:夕陽 ⒀極其濃媚:把它的濃媚姿態(tài)發(fā)揮到極點 ⒁受用:享受.

譯: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的山嵐。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石簣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應(yīng)該趕快去觀賞?!刮耶?dāng)時迷戀著桃花,竟舍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一帶,綠草成煙,紅花似霧,彌漫二十多里。歌吹的聲音,如風(fēng)陣陣傳來;仕女的粉汗,如雨紛紛落下;羅衫紈褲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艷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游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之間;其實湖光翠綠之美,山嵐顏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才最濃艷。

月景之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tài),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和尚與識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說呢!

[心靈感悟]

作者撇開一般所共賞的湖光山色,著重描寫西湖六橋(蘇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橋,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一帶的春月景色,從初春的梅桃杏爭妍到一天的朝煙、夕嵐、月下的獨特美景,用簡潔輕快的筆墨加以描寫,寫出西湖“別是一種趣味”的風(fēng)致。

為文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夸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xiàn)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簡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xué)家。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他與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復(fù)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當(dāng)時稱“三袁”。他主張文學(xué)創(chuàng)作要“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語言清新明快,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凈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lǐng)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zhí)?,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xué)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譯文:(只見得)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華好像少女的顏面,溫柔的春風(fēng)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抬頭放眼,已經(jīng)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寫(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游西湖從這一次開始,當(dāng)時是萬歷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西湖二):西湖最美的季節(jié)和時辰是春天和月景。一天中最美的是清晨水氣彌漫時的湖光和傍晚暮靄籠罩時的山色。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春寒抑制而遲開,和杏花、桃花接上了,斗妍爭奇,競相開放。成為罕見的奇觀。

好友石簣多次對我說,傅金吾園中的梅花,高雅非凡,南宋名將張俊之孫張功甫,他的家園林中玉照堂有梅花四百株,想急著去看,大飽眼福。我這時被桃花所戀,竟不忍離開。而春日西湖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的桃花亦確實蔚為奇觀,綠柳紅桃,葉茂花盛,顏色濃艷,延伸二十多里。唱歌奏樂似春風(fēng)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富貴人家的盛裝,(紅男綠女)甚至比堤畔的草還多。美麗妖艷極了。

然而杭州人游西湖,只在午、未、申三時實際上湖光成為綠色的工筆,山氣用顏色描畫的妙處,都在早晨太陽開始出來,夕陽沒有落下(這兩個美妙時刻)時才把它的濃媚姿態(tài)發(fā)揮到極點。(西湖)月景更是難于用言語形容,花的姿態(tài),柳的情調(diào),山的容顏,水的意境是一種特殊的趣味。這些樂趣留給山僧游客享受,怎么能夠?qū)δ切┟τ诠γ摰娜耸稣f呢!

一、課文主旨

《西湖游記二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記敘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層(第1句)寫作者出杭州武林門西行游覽西湖。

第二層(2—4句)寫游西湖所見及內(nèi)心感受。

第三層(第5句)補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覽時間。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寫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內(nèi)最盛美的則是晨霧,是晚嵐。

第二段:寫西湖蘇堤上綠柳紅花,游人如織的繁盛華艷的景象。

第三段:暗諷杭州人不會欣賞西湖美景,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

三、寫作特點

1.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寫之中。

2.多用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等修辭,使文章語句艷麗多姿。

3.運用典故,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

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是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西湖一

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為什么?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币驗樽髡叱踔梁贾?,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fā)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cè)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人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fēng)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鐘情之所在?!靶娘w”的夸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人昭慶”?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后才續(xù)“心飛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畢,即棹小舟太湖”中哪個字寫出作者此時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現(xiàn)。

④當(dāng)作者終于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fēng)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fēng),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統(tǒng)一樣起伏。

⑤以上描寫西湖風(fēng)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于選取了西湖典型風(fēng)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fēng)姿。此為實寫。

⑥作者見到此景后,內(nèi)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

答:“才一舉手,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借以反襯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tài)?

作者雖云“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退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lián)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fā)人聯(lián)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癡情醉態(tài)。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fēng)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tài),日巧一日;文網(wǎng)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fēng)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nèi)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jié)。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西湖二

(l)思考并討論問題。

①作者認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節(jié)與時辰?

答:西湖是人間仙境,春夏秋冬、陰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卻別具慧眼,情有獨鐘。所以開篇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p>

②為何西湖之春月為最盛,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呢?

答:因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作者先寫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遲開,花期雖推遲,但得以與杏花、桃花斗妍爭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紅的春色,卻是罕見的“奇觀”。如此與否桃相次開放的“香雪梅”豈能不觀賞?更何況友人陶石簣又數(shù)言這里的“傅金吾園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應(yīng)該趕快去大飽眼福。這里寫西湖梅花之美及虛寫,是作為一種鋪墊,旨在襯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嘆為觀止?!驗樽髡摺皶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梅花為“歲寒三友”之一,被視為高潔的象征,桃花則曾被貶為“輕薄”之物。作者會梅取桃,乃至為桃花所“戀”,可見其通異于世俗的獨特的審美趣味。而春日西湖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的桃花亦確實蔚為奇觀:“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僅此兩句,采取遠望的角度,就寫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夾雜著綠柳的總體意境。“綠”指柳條,“紅”指桃花,“煙”“霧”彌漫,則渲染出“花態(tài)柳情”呈現(xiàn)繁花照眼,生機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丹青。春花盛開乃是“西湖最盛”“為春”的主要表現(xiàn)。其次還表現(xiàn)為游人羅紈之盛:“歌吹為風(fēng),……艷冶極矣。”在桃花盛開的白堤、蘇堤上,紅男綠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邊的春草還多;歌樂似春風(fēng)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熱鬧;色彩艷麗之極,風(fēng)姿放蕩之極,著“艷冶”二字,可謂摹寫、概括盡致。作者之筆墨亦極盡濃艷之能事,蓋非如此不能描繪出西湖春天“艷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為最盛表現(xiàn)在哪里?

答:寫“為月”是淡雅之筆,一濃一談,相輔相成。此處“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筆才能寫出其神韻。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僅用“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有一種趣味”十四個字而已。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該是一種什么樣特殊的情趣與意味呢?作者留給讀者去看去想像。而“月景”確實妙不可言,寫得太具體難免要損害其美,束縛讀者的神思,而這樣略加點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無窮的趣味。夜景雖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作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頗以能探幽尋勝,受用此樂而得意,對“俗士”既紅男綠女的“杭人”則含有諷消之意,故云“安可為俗土道哉!”

④按邏輯,本文應(yīng)該在描寫“西湖最盛”“為春”之后,應(yīng)接著描寫“西湖最盛”“為月”,但作者卻先寫了什么?為什么朝煙、夕嵐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讓主角“月”出場,意欲以之唱大軸戲,所以先讓配角如煙、夕嵐登臺鋪墊。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羅紈之盛,在結(jié)構(gòu)上亦是順理成章。紅男綠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時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種“俗”的表現(xiàn),其“不識廬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審美的趣味。作為外來游客的作者則以其慧眼發(fā)現(xiàn):“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極其濃媚?!边@是對西湖“一日之盛,為如煙,為夕嵐”的具體描寫?!昂敬洌綅乖O(shè)色”,這一“染”一“設(shè)”,皆賦予大自然以靈性,將大自然比擬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畫筆,只有在“朝日始出”與“夕春末下”這兩個美妙時刻才為湖光、山嵐添彩增色,從而達到達“濃眉”即一種極其嫵媚動人的審美境界。這與午、未、申三時西湖之“艷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媚”比“冶”要高出一籌。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審美境界卻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開頭所說的“為月”。對西湖之盛何以“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來寫,旨在造成一種懸念,增添讀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寫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學(xué)思想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敘小修詩》)。這篇游記即體現(xiàn)了這一思想。從文章內(nèi)容來看,作者獨賞西湖之春的“月景”與“朝煙”、“夕嵐”,這和“午、未、申三時”游春的“俗士”迥異其趣;作者又寧愿舍棄賞梅機會,而“為桃花所戀”,與傳統(tǒng)上大夫的審美情趣相悖,這都是他“獨抒性靈”之處,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和審美觀。文章筆法也是任隨自然,意到筆到?!盁o定格式,只要發(fā)人所不能發(fā)”(《答李元善》)。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卻用寥寥數(shù)語,點到為止,不加細描,而對西湖的桃花與“羅紈之盛”卻頗費筆墨,堪稱“不拘格套”。其實,這是因為越是最高層次的審美境界愈難以用文字描繪,不如以虛代實,以簡代繁,僅可以收到“君看蕭蕭只數(shù)葉,滿堂風(fēng)雨不勝寒”(李東陽《柯敬仲墨竹二絕》)的藝術(shù)效果。這是作者的聰明之處,他還是頗懂得藝術(shù)辯證法的。

9. 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的典故是什么

《初至西湖記》是一篇散文類的文言文。作者是袁宏道,主要寫了作者從杭州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叔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劃著小船進入西湖的事。

為文以審美感受為線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順序,用平實的文筆記敘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麗壯觀的景色,而描繪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時不尚夸飾,只就眼前之景點染幾筆,卻活畫出西湖的“靈性”,表達了與常人不同的獨到審美情趣,從而表現(xiàn)出作者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獨以自然山水為樂的情感.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