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縣晉宇恒福圓汾州酒業(yè)經(jīng)銷部,詩人宋之文是哪個朝代的

本文目錄一覽

1,詩人宋之文是哪個朝代的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 656年?~712年),

詩人宋之文是哪個朝代的

2,請問陳相是誰

侯莫陳相,代人也。祖伏頹,魏第一領民酋長。父斛古提,朔州刺史、白水郡公。   北齊尋除蔚州刺史,仍為大行臺,節(jié)度西道諸軍事。又遷車騎將軍,顯州刺史。入除太仆卿。頃之,出為汾州刺史。別封安次縣男,又別封始平縣公。天保初,除太師,轉司空公,進爵為白水王,邑一千一百戶。累授太傅,進食建州干,別封義寧郡公。武平二年四月,薨于州,年八十三。贈假黃鉞、使持節(jié)、督冀定瀛滄濟趙幽并朔恒十州軍事、右丞相、太宰、太尉公、朔州刺史。有二子。長子貴樂,尚公,駙馬都尉。次子晉貴,武衛(wèi)將軍、梁州刺史。隆化時,并州失守,晉貴遣使降周,授上大將軍,封信安縣公。

請問陳相是誰

3,怎么古詩中沒有奸人的詩

有的,還很重要呢。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這個人研究出了漢語的平仄變化,使律詩逐漸產(chǎn)生,是詩歌史的一大功臣。   但其為人卻下作險惡。先是想當武則天的“男寵”以求富貴,后來相貌不合格,又轉為巴結得勢小人,是一個典型的哈巴狗形象。其外甥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后,宋之問殺了他,并向外聲稱自己是該詩的作者。
看過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嗎?那上面說了好幾個,其中就有唐朝的宋之問
有是有 只不過這個奸人二字就難理解了 什么才叫奸人呢? 仔細看來 其實白居易也不是什么好人 只不過也不得說是奸人罷了 所以 詩多了 詩人也多 "奸人"的詩自然也多 只看樓主眼中的奸人是什么人了

怎么古詩中沒有奸人的詩

4,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的作者和出處

作者:宋子問(656—712),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省靈寶縣)人,一說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人。詩與沈佺期齊名,稱“沈宋體”。沈宋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他的詞文詞精巧,形式工整,多應制之作。被貶后,有一些感懷之作。有《宋之問集》。 出處: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他人?!? 賞釋:本詩是作者由貶處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逃歸洛陽時途經(jīng)漢江(漢水中流的襄河)時所作。被貶的人,多年不與家人通信息,無日無夜不思念家人;他也深知這期間的家人也在深深地惦記著他。在歸途中,他多想早些到家,多想見到一個鄉(xiāng)人,先探知一眼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但詩人卻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一個“怯”字反映作者的復雜矛盾心情。他生怕聽到一些壞消息,誰知一些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他生怕聽到一些壞消息,誰知這一段時間家中會發(fā)生什么不幸的事呢。因此反而“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的心情,這一心情也代表了許多長年在外,而回家的人在路上的心情,而這一繁紛復雜的心理活動,僅用二十個字表現(xiàn)出來,不能不說是膾炙人口之作。

5,宋之問是什么朝代的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2]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3]并無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xiāng)閭,矢志于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碧聘咦跁r做到左驍衛(wèi)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4]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5]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2]武則天時,以文才為宮廷侍臣,頗受恩寵。[6]后因結交張易之獲罪,貶瀧州參軍。唐中宗景龍中(708年)轉考功員外郎,與杜審言、薛稷等同為修文館學士。又以受賄罪貶越州長史。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流放廣西欽州。[7]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賜死。有《宋之問集》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虢州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并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年(681),與楊炯一起進入崇文館任學士。

6,汾陽的歷史沿革文化品味小作文120字

汾陽,因位于汾河之陽(西)而得名。據(jù)《明史·地理志》,汾陽縣,奉宋金元汾陽軍,汾陽軍取義則因地當汾河之陽。汾陽始建于春秋初期,為瓜衍縣,屬并州。戰(zhàn)國屬趙,為茲氏縣。秦漢時期仍名茲氏縣(今市區(qū)西南8千米鞏村),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茲同,東漢復舊。三國魏黃初二年(221)茲氏縣治徙今市區(qū),且為西河郡治。西晉改為隰城縣,改郡為西河國。永嘉末年陷廢。北魏太延年間置什星軍,后廢。太和八年(484年)復置隰城縣及西河郡,隸汾州。孝昌年間汾州自今交口縣境徙此。東魏天平二年(535年)于今市區(qū)南8千米東陽城村僑置靈州和真君郡。武定四年(546年)于今市區(qū)東南8千米團城村置武昌郡。北齊改汾州為南朔州。北周廢靈州,改南朔州為介州。隋大業(yè)中年改介州為西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河郡為浩州,三年復為汾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汾州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汾州。上元元年(760年)改隰城縣為西河縣,屬汾州。宋屬河東路。金屬河東北路。元屬冀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縣置汾州(直隸州),兼領平遙、介休、孝義三縣。萬歷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為汾州府,依廓設汾陽縣,府屬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駐縣城內。清康熙六年(1667年)冀南道廢,入冀寧道。民國年間廢府、道,縣直屬省。民國29年(1940年),屬晉西北行署第八專區(qū);民國32年(1943年),屬晉綏邊區(qū)行署第八專區(qū);民國34年(1945年),屬晉綏邊區(qū)呂梁行署七專區(qū);民國37年(1948年),縣劃屬華北區(qū)晉中專區(qū),同年7月,汾陽全境解放。1949年屬汾陽專區(qū),為專署駐地。1951年廢汾陽專區(qū),縣改屬榆次專區(qū)。1958年屬晉中專區(qū)。1970年屬晉中地區(qū)。1971年5月劃歸新成立的呂梁地區(qū)。1996年8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汾陽撤縣設市,為縣級市。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呂梁地區(qū),設立地級呂梁市,縣級汾陽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呂梁市代管。
作文①  星期一,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一位殘疾人叔叔,叔叔準備過馬路。我連忙走過去,有禮貌的說:“叔叔,我扶您過去吧。”叔叔高興得點點頭。我就扶著叔叔過馬路。到了對面,叔叔說::“小朋友,謝謝你?!蔽腋吲d得說;“不用謝,叔叔再見?!薄 ∽魑蘑凇 ⌒瞧谔?,我跟哥哥兩個人來到了公園。 當我們準備過橋的時候,看見了一位殘疾人叔叔正搖著一輛輪椅,在東張西望,好像在等待著什么。看到這情景,我明白了,他正在尋求幫助,因為他要通過橋到馬路的對面。 于是,我就對那位殘疾人叔叔說:“叔叔,我?guī)湍^橋吧!”那位叔叔連忙說:“太感謝你們了,小朋友?!蔽冶阃浦喴紊狭藰颍钱斘艺嬲挠煤艽蟮牧庖策€是沒有把輪椅推動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要把一個人和一輛車一起推過橋,也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還必需要用特別大的力氣。于是,我用力推,用力推,還把屁股都微微的翹了起來,也把吃奶的力量都全部使了出來,兩腳也是用力往后蹬,車子才開始向前緩緩地移動,過了好大一會兒,我才上到了橋上。這時我已經(jīng)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接著還有下坡,當我把輪椅向下推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下坡的路非常的陡,甚至比上坡還要難推,這時我想到了“上坡容易下坡難”這句話。于是下坡時我更加小心翼翼,扶著殘疾人叔叔,拽著輪椅扶手,使輪椅慢慢的前進,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位叔叔推過了橋。 那位叔叔一直連連道謝,說:“謝謝你小朋友幫我過了橋,真是太感謝你了……” 我也對那位叔叔說:“叔叔不客氣,叔叔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今天,我們幫助了殘疾人。感受到:我們要每時每刻都幫助殘疾人。  作文③  21世紀的我們生活在無比幸福的家庭里,而當我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是否知道,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殘疾人?! 埣踩嗽谌藗兊难劾锸呛艿唾v的。人們見到殘疾人,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這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殘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種種原因,他們現(xiàn)在能這樣?我們應該拋棄對殘疾人們的歧視,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因為殘疾人并不是廢物,他們對社會有著很大的奉獻與提醒。每當我們看到電視上播放殘疾人運動會時,都不禁地為他們擔心,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真讓我提心掉膽。要知道他們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

7,山西杏花村的來歷

《舊唐書》載唐代制度:“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h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區(qū)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柵鎮(zhèn),郭柵鎮(zhèn)地處要沖當設鄉(xiāng)長,位于今杏花村的東南方向二里處,古杏花村當屬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元代,到明代出現(xiàn)了盡善一名。   明代實行里甲制管理地方事務,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十戶為一甲,杏花村地區(qū)被劃為盡善北里和盡善南里,盡善北里轄11村,盡善南里轄3村。明清時期杏花村屬于盡善北里,里長可能就住在杏花村。   這就是說,明初盡善不是村名,只是里甲名號,當時因為人口稀少,自然村沒有行政村的概念,單戶可成獨村,三戶可稱小村,村落是很不穩(wěn)定的,所以明清縣志多只記里甲名。由于明初里名“盡善”的設置,漸漸的才有了個盡善村,萬歷《汾州府志》汾陽堡寨中已有盡善南,盡善北,盡善鎮(zhèn)??梢姶蠹s在萬歷年間有了盡善村的概念,并且取代了郭柵鎮(zhèn)的地位。   盡善里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間,因“旌善亭”轉化而來。明史記載,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創(chuàng)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設申明亭處,也必設旌善亭,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事實上汾陽除杏花村鎮(zhèn)外別的地方?jīng)]有關于申明亭的記載,旌善亭南名為盡善南里,旌善亭北為盡善北里,漸漸的演化出個盡善村。無獨有偶,著名的靈石縣王家大院靜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來。明清時期里與村完全是兩個概念,現(xiàn)在很多明清里名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盡管如此,我們從別的資料中還是能證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舊在使用。最好的史證是《山西實業(yè)志》光緒初年的義順魁酒坊和光緒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標明產(chǎn)地是:杏花村。其他詩文證書就多了,其一,現(xiàn)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筆,“得造花香”,古人寫字與今方向不同,所以應該念作“香花造得”,香花當指杏花。其二,清代《汾陽縣志》錄清人曹樹谷的《汾酒曲》詩:甘露堂荒釀法疏,空勞春鳥勸提壺。酒人好伴行春馬,曾到杏花深處無?“杏花深處”當指杏花村。其三《申明亭酒泉記》清·申季莊“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為最。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皆為此也”。也強調杏花村。其四,古代民謠唱的“汾州府,汾陽城,離城三十杏花村”和“盡善盡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村名起源  摘要:根據(jù)歷代酒文化書籍的記載研究,古代汾酒釀造需要杏仁,唐代由于釀酒需要,汾州酒坊廣載杏樹,所以杏花村名約定俗成。 一、杏花村之名起源于唐宋時期,與古汾酒工藝有關,千百年來從未更易?!  ? 古汾酒工藝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區(qū)廣栽杏樹。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fā)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這就意味著唐末宋初,汾州生產(chǎn)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 二、明清時期的古杏花村名的沿革 《舊唐書》載唐代制度:“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h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里正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杏花村地區(qū)在唐代有著名的郭柵鎮(zhèn),郭柵鎮(zhèn)地處要沖當設鄉(xiāng)長,位于今杏花村的東南方向二里處,古杏花村當屬之。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元代,到明代出現(xiàn)了盡善一名。明代實行里甲制管理地方事務,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十戶為一甲,杏花村地區(qū)被劃為盡善北里和盡善南里,盡善北里轄11村,盡善南里轄3村。明清時期杏花村屬于盡善北里,里長可能就住在杏花村?! ∵@就是說,明初盡善不是村名,只是里甲名號,當時因為人口稀少,自然村沒有行政村的概念,單戶可成獨村,三戶可稱小村,村落是很不穩(wěn)定的,所以明清縣志多只記里甲名。由于明初里名“盡善”的設置,漸漸的才有了個盡善村,萬歷《汾州府志》汾陽堡寨中已有盡善南,盡善北,盡善鎮(zhèn)??梢姶蠹s在萬歷年間有了盡善村的概念,并且取代了郭柵鎮(zhèn)的地位?! ”M善里名的起因,是在明洪武年間,因“旌善亭”轉化而來。明史記載,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創(chuàng)建的讀法﹑明理﹑彰善抑惡﹑剖決爭訟小事﹑輔弼刑治之所。設申明亭處,也必設旌善亭,縣治之有圖者,也多半標明二亭的所在。事實上汾陽除杏花村鎮(zhèn)外別的地方?jīng)]有關于申明亭的記載,旌善亭南名為盡善南里,旌善亭北為盡善北里,漸漸的演化出個盡善村。無獨有偶,著名的靈石縣王家大院靜升村,也是由旌善村演化而來。明清時期里與村完全是兩個概念,現(xiàn)在很多明清里名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M管如此,我們從別的資料中還是能證明明代和清代山西杏花村地名依舊在使用。最好的史證是《山西實業(yè)志》光緒初年的義順魁酒坊和光緒三十四年的三盛魁酒坊都赫然標明產(chǎn)地是:杏花村。其他詩文證書就多了,其一,現(xiàn)杏花村留有明末清初傅山先生手筆,“得造花香”,古人寫字與今方向不同,所以應該念作“香花造得”,香花當指杏花。其二,清代《汾陽縣志》錄清人曹樹谷的《汾酒曲》詩:甘露堂荒釀法疏,空勞春鳥勸提壺。酒人好伴行春馬,曾到杏花深處無?“杏花深處”當指杏花村。其三《申明亭酒泉記》清·申季莊“汾酒之名甲天下,而以申明亭為最。唐詩云;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皆為此也”。也強調杏花村。其四,古代民謠唱的“汾州府,汾陽城,離城三十杏花村”和“盡善盡美杏花村”,也都提到杏花村?!  ? 三、民國時期汾陽杏花村名的歷史記載   關于村名的記載見于報紙的記載是1922年作家蕭湘在大公報發(fā)表游記《詩人歌詠的杏花村》一文,文中寫道:“原來杏花村是山西汾陽的一個村鎮(zhèn),距縣城約三十余里”。從史料來看,盡善是盡善,杏花是杏花。民國時期實行區(qū)鄉(xiāng)制度,杏花村一帶設盡善鄉(xiāng),駐盡善村,管理著十多個自然村,其中之一就有杏花村。由于人口增長,盡善北的小村杏花村漸漸的與盡善連為一村,老百姓則將二者混稱,形成一村兩名的狀況?!£J王立書:“醇香汾酒獻英雄,萬民擁戴起義軍,闖王留得題辭在,盡善盡美杏花村”。史料顯示闖王進北京確曾途徑杏花村,而且也一定會喝酒,不過所謂“盡善盡美杏花村”是闖王將兩村村名聯(lián)在一起而已,盡善不是闖王的發(fā)明,杏花村也沒有為此更名?! 〗Y論:山西杏花村起源于唐朝,由于當時的汾州保健酒汾清、羊羔和杏仁露等需要杏仁,所以酒坊附近廣載杏樹,久而久之村名約定俗成。后來隨著汾酒工藝的改變,杏仁不再是釀酒原料,杏花村的杏樹失去保護逐漸消失,村名也漸漸訛傳為繡花村,并且被明清里名取代,杏花村名一直存在。解放后成立杏花村鎮(zhèn),杏花村由村名變?yōu)殒?zhèn)名。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