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窯瓷器特征(宋代官窯瓷器特征)

1.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

1.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

官窯花觚

官窯是中國宋代五大瓷窯之一,其制作技術(shù)傳承于唐代秘色瓷和五代柴窯,在千峰翠色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非常瑩潤的玉質(zhì)感。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要禮器和上層社會的賞玩之物,它冰青玉潔、色調(diào)淡雅、造型古樸,充分體現(xiàn)了宋代先人的聰明才智,成為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要時期,其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生活極其富足,工業(yè)非常繁榮。朝廷主要收入逐步從農(nóng)業(yè)轉(zhuǎn)向工商業(yè)了,農(nóng)業(yè)社會逐步向工業(yè)社會邁進了。正向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那樣經(jīng)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這是宋官窯瓷器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社會背景。

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明代《事物紺珠》、《留留青》因襲此說。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為止,尚未發(fā)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于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fā)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guān)于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nèi)司官窯先后存在。支持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南宋時先后設(shè)立了“修內(nèi)司窯”和“郊壇下窯”。至今杭州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跡,現(xiàn)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官窯瓷器品種非常豐富,按用途分為禮器、陳設(shè)器、日用器,其中禮器、陳設(shè)器占主要地位,因為宋朝時期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活動,祭天、祭地、祭先祖,這就需要大量的禮器。又因為當時青銅器逐步為瓷器所取代,所以從造型上明顯看出宋官窯瓷器中有很多造型古樸的仿青銅器型。官窯的制胎一般就近取土,胎色大多呈灰色、深灰色、深褐色,這是因為胎土中摻入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所致。器口薄釉處和圈足露胎處顯出深褐色,正像古人所云“紫口鐵足”。釉色有多種,有天青、粉青、灰青、米黃、月白、翠綠,北宋官窯中粉青、月白色較多。按古人的評價:“粉青為上,淺白(月白)次之,油灰(灰青)色色之下也”。釉面有大小開片,種類有牛毛紋、蟹爪紋、冰裂紋、魚鱗紋、魚子紋。古人評價:“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黑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總之,宋代官窯瓷必須符合皇家的審美觀,它沒有精美的雕飾以嘩眾,也不靠艷彩涂繪以媚人,唯獨以古樸莊重的器型、瑩潤如玉的釉色、鱗鱗如波的紋片配合著紫口鐵足之美,堪稱宋代審美的代表。

此官窯花觚,敞口向天而向,即為‘上承天露’或‘秉承天道’之意。長頸,方腹,高圈足外撇。器體胎體厚重,形體碩大,造型古樸,典雅迷人,胎質(zhì)細膩致密,通體施青釉,釉汁肥厚,滋潤如玉,通體開片,裂紋層層疊疊清晰而現(xiàn),觀之猶如堅冰炸裂,具有較強的立體之感,而以手感之,且又光潔平滑。其高雅素裝攝人眼目,獨具藝術(shù)魅力。因官窯瓷器屬于非商品性生產(chǎn),產(chǎn)品少。其中精者選進宮,次者掩埋等處理,不許流入民間,歷代帝王尚且均將官窯瓷器視為珍寶,世代相傳,不作明器陪葬,足見其珍貴程度,故流傳下來且保存完好的官窯瓷器如此件官窯花觚就更為珍稀難得,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2. 宋代官窯瓷器特征

2. 宋代官窯瓷器特征

宋代瓷器官窯上一般是刻花、剔花,沒有印花。

3. 南宋官窯瓷器特征

要說這宋代官窯的特點,那就得分南宋官窯和北宋官窯之別,它們整體特點一致,但在釉色,胎質(zhì),釉層等方面二者還是有區(qū)別的。

宋代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宋代官窯在釉色上特別注重,官窯瓷器上凝厚的釉層系采取素燒胚體,然后采用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采用的釉層厚度往往要大于胚體的厚度,表面多為素面,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

1: 宋代官窯共同點

宋代官窯瓷器用的釉色屬于青瓷系列,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在官窯燒制的瓷器中,釉層厚的瓷器表面開有大冰塊裂紋,釉層薄的表面開有小塊裂紋。且在青瓷釉面常有斑點,有黑色,黃色等不同顏色,更有甚者有的斑點有明亮的金屬光澤。

2: 北宋官窯與南宋官窯的不同點

北宋官窯:北宋官窯燒制的瓷器表面施釉較厚,釉質(zhì)精細,釉面光滑,成乳濁狀,由于燒制溫度較高,釉面會有一種玻璃的質(zhì)感。工匠為了使釉色更加美觀,故而在施釉前在胎骨上刷一層護胎釉,這樣也使得胎釉結(jié)合得更加牢固,因而凡是刷過護胎釉的瓷器燒制完成之后,瓷器底足就顯現(xiàn)醬黑色,在口沿處呈現(xiàn)淺紫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瓷器中分布的氣泡密集且大個,沒有立體感。

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燒制的瓷器胎質(zhì)多呈黑灰或者灰褐色,胎質(zhì)較薄,胎色有黑灰,紫灰,黑色等多種。南宋官窯的釉色是以粉青色,藍綠色等色調(diào)為主。瓷器表面多有裂片,氣泡分布稀疏且大小相差較大。

總體來說,宋代官窯瓷器都是以素雅為主,這與宋朝的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都有自身獨特的風格,這也就造就了宋代官窯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

4.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是什么

北宋官窯器物的造型、制作工藝均接近汝窯。屬于盤、洗等器物都是用支釘法進行燒制的,器底留有很細小的支釘痕跡。其它器物都采用正燒法。屬干瓶類器物的底足與其他窯器物底足相比稍高一些。

在宋代,有兩種類型的釉被腳足肱和腳根燒傷。前者在船底有一個釘子痕跡,而后者則有根鐵腳,并且腳被鐵覆蓋。腳的修理很粗糙,底部不知道。除了仿宋正的雍正窯的釉面外,雍正的腳修也非常精細和整齊。

5. 宋瓷的官窯及特點

宋代是中國瓷器全面發(fā)展的時期。它不僅品種齊全,而且名窯遍及全國南北各省。

由于產(chǎn)品精美,宋王朝將河南的汝窯改為官窯外,還創(chuàng)新北宋官窯,以專為皇室貴族燒制瓷器之用。但也有不少民窯仍繼續(xù)燒造群眾所需的器物。由此形成了宋瓷中民窯與官窯的不同風格。

宋瓷品種繁多內(nèi)容豐富,花紋裝飾創(chuàng)造了刻劃花紋、剔花花紋和紅綠彩等。釉彩上可分為青、白、黑、彩等類型,每種類中又因所在地區(qū)不同,表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面貌。

宋代五大名窯的官窯,是專為宋朝統(tǒng)治階級燒制的御制窯”。它分為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青瓷為北宋朝廷在北方開辦的另一個青瓷窯場。北宋官窯釉質(zhì)肥潤。像青白色玉一樣,開很大的紋片。產(chǎn)品流傳下來的也極少。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

1、北宋官窯瓷胎體特征。

北宋官窯器物的胎骨與汝窯基本相似,胎質(zhì)精細,胎骨顏色一般為灰色,有深淺之分。

2、北宋官窯瓷釉色特征。

北宋官窯瓷釉質(zhì)精細,釉面光潤。顏色有天青色、粉青色和翠綠色,釉面布滿淺黃色的開片紋。如故宮博物院藏有北宋官窯弦紋長頸瓶、仿古銅器三足爐和貫耳穿帶壺等。釉色為粉青中微帶淺綠,通體開大片紋。釉薄蘊潤如古玉。

此窯由于燒制的器物口沿釉薄而透出紫顏色,底足無釉處露出深醬色的“爐胎釉”,故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紫口鐵足”。

3、北宋官窯瓷紋飾特征。

北宋官窯器物在花紋裝飾方面與汝窯的器物特點一樣。大多數(shù)器物都是素面無紋的,僅個別器物上有幾道弦紋裝飾。

4、北宋官窯瓷造型特征。

北宋官窯器物的造型、制作工藝均接近汝窯。屬于盤、洗等器物都是用支釘法進行燒制的,器底留有很細小的支釘痕跡。其它器物都采用正燒法。屬干瓶類器物的底足與其他窯器物底足相比稍高一些。造型品種比汝窯多,主要有盤、碗、瓶、壺、爐、尊以及筆筒、筆架、筆洗等文房用具。

6. 北宋官窯瓷器的特征

北宋官窯胎骨厚重,胎土澄泥為范,摻雜紫金土,燒制后,底足瓷胎無釉處呈黑紫色,所謂鐵足,很像肌肉顏色,磨損后露出澄泥死人骨頭般的灰白色,所謂肉腐留骨,古人稱其為骨董,后世演變稱為古董。南宋官窯紫黑色胎居多,雖有鐵足現(xiàn)象,但沒有肉腐留骨特征。

7.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圖片

1、燒制地點不同

官窯:在景德鎮(zhèn)設(shè)有的督陶官,長年燒造。

汝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村,汝瓷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2、特征不同

官窯:產(chǎn)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兩種,胎質(zhì)較松,呈紫灰色。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釘支燒,通體滿釉,外底留有 3至4個或更多支釘痕。胎薄釉青瓷采用墊餅墊燒,釉多開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淡黃和青灰色,紋飾少見,有紫口鐵足現(xiàn)象。

汝窯: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特,隨光變幻,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

3、歷史不同

官窯: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采取的形式是“官監(jiān)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tǒng)治。

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chǎn)瓷區(qū)設(shè)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zhèn))司務,奉詔監(jiān)燒獻陵祭器。

汝窯:汝瓷在我國宋代已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產(chǎn)于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yè)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燒于唐朝中期,于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戰(zhàn)亂不息,興盛前后不過二十余年,所以彌足珍貴

8. 北宋官鈞窯瓷器特征

鈞窯瓷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chǎn)生的無數(shù)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gòu)成其區(qū)別于其他青瓷的一大特色。鈞窯釉色大體上分藍、紅兩類、具體的可呈現(xiàn)月白、天青、天藍、蔥翠青、玫瑰紫、海棠紅、胭脂紅、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紅等。其中,藍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天青,較深的稱為天藍,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都具有瑩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

鈞窯瓷的胎質(zhì)雖不精細,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幾乎呈褐色,但胎骨堅硬。釉色為多次施釉,釉層肥厚、平靜膩潤,并時有流淌現(xiàn)象,且釉面常有扭曲的蚯蚓走泥紋。當時,宮廷除燒造少量的碗、盤等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燒造御用瓷,器型規(guī)整嚴謹,比例協(xié)調(diào)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墜感??傮w來看,宋代鈞窯瓷器古樸典雅,規(guī)整大氣,釉層肥厚而平靜,窯變豐富而協(xié)調(diào),猶若貴婦人般的雍容華貴。

9.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視頻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官窯,毛公洞第一(今 江蘇揚州一帶)。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guī)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茍。

因為胎土含鐵量極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稱''紫口鐵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面多層反復細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紋理布局規(guī)則有致,造型莊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處象死人骨頭,俗稱''骨董'')也是那時所造。

10. 宋代官窯瓷的特征和鑒別方法

不一定。

釉色,宋官窯瓷器的釉色是不可仿制的特征之一,其釉色色澤淡雅,透明感很低,釉層顯得晶瑩柔潤,質(zhì)地渾厚;胎土,宋官窯瓷器的胎土顏色多樣,大部分都以黑褐色為主,胎體較薄,胎質(zhì)較硬;紋片,宋官窯瓷器的紋片有密有疏,形態(tài)各異,是宋官窯瓷器獨有的特征。

11. 北宋官窯瓷器特征介紹

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官窯,毛公洞第一(今江蘇揚州一帶)。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guī)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茍。

因為胎土含鐵量極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稱“紫口鐵足”。

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

釉面多層反復細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紋理布局規(guī)則有致,造型莊重大方。另外“肉腐留骨”(露胎處像死人骨頭,俗稱”骨董“)也是那時所造。我們今天所稱官窯泛指歷朝官府燒造瓷器,其實,歷史上僅指南宋時期燒造的瓷器,后世再無此稱呼。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