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會合不可常庭樹雞鳴淚如線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
疾風吹塵暗河縣,行子隔手不相見。湖城城南一開眼,駐馬偶識云卿面。向非劉顥為地主,懶回鞭轡成高宴。劉侯嘆我攜客來,置酒張燈促華饌。且將款曲終今夕,休語艱難尚酣戰(zhàn)。照室紅爐促曙光,縈窗素月垂文練。天開地裂長安陌,寒盡春生洛陽殿。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人生會合不可常,庭樹雞鳴淚如線。
杜甫(唐)的《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復歸劉顥》選自全唐詩:卷217_24。
也許會,但不會是經常
2,若無緣大千世界幽幽數載億萬菩提鉤沉為何我與你惺惺相惜
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惟獨與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發(fā)白,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妙法蓮華觀世音心經普門品》
出自大金剛經...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佛語:若無緣,六道之間三千大千世界,百萬菩提眾生,為何與我笑顏獨展,惟獨與汝相見?若有緣,待到燈花百結之后,三尺之雪,一夜白發(fā),至此無語,卻只有灰燼,沒有復燃?上闕是說要不是你我無緣,為何茫茫人海中你卻與能夠相見,只對我微笑著? 下闕是說:如果說我們有緣,為什么關系破裂之后卻不能“死灰復燃”。 不過里面有語句是出自《金剛經》:“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希望這個答案您能滿意~~
3,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落葉永不相見情了為因果緣注定生
彼岸花,惡魔的溫柔。傳說中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此花一名曼珠沙華,紅色花又名彼岸花,也稱為Red Spider Lily。人稱“草莫見花莫見”。在日本被稱作マンジュシャゲ,發(fā)音是曼珠沙華,花語是“分離/ 傷心/不吉祥/死亡之美”。 相傳此花只開于黃泉,一般認為是只開在冥界三途河邊、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ㄈ缪粯咏k爛鮮紅,鋪滿通向地獄的路,且有花無葉,是冥界唯一的花?;ㄏ銈髡f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在黃泉路上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得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當靈魂渡過忘川,便忘卻生前的種種,曾經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往生者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彼岸花屬于石蒜科(Lycoris Herb),屬名是希臘神話中女海神的名字。因為石蒜類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總梗)開花,花末期或花謝后出葉;還有另一些種類是先抽葉,在葉枯以后抽葶開花,所以彼岸花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因此才有“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的說法。春天是球根,夏天生長葉子,秋天立起開花,冬天葉子又慢慢退去,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相念相惜永相失。如此輪回而花葉永不相見,也有著永遠無法相會的悲戀之意。
在民間,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而它生長的地方大多在田間小道,河邊步道和墓地,所以別名也叫做死人花。一到秋天,就綻放出妖異濃艷得近于紅黑色的花朵,整片的彼岸花看上去便是觸目驚心的赤紅,如火,如血,如荼。 曼珠沙華這個名字出自梵語「摩訶曼珠沙華」,原意為天上之花,大紅花,天降吉兆四華之一。佛典中也說曼珠沙華(曼殊沙華)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后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佛經記載有“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曼珠沙華的美,是妖異、災難、死亡與分離的不祥之美?;蛘呤且驗樗钇G鮮紅的色澤讓人聯想到血,也或者是因為它的鱗莖含有劇毒,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它的形象通常是與“瘋狂、血腥”之類的概念相聯系起來的。在炎之蜃氣樓的邂逅篇《真皓き殘響》中,桑原水菜筆下寫到景虎自殺的瞬間,看到噴出的鮮血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城市的邊緣開滿大片大片的曼珠沙華,也就是彼岸花,他的花香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人想起前世的事情。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是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護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開花的時候,就沒有葉子,有葉子的時候就沒有花,他們瘋狂的想念著彼此,并被這種痛苦折磨著。終于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guī)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葉襯托著,開的格外美麗。 神怪罪下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 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并被詛咒永遠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世間受到磨難。從那以后,曼珠沙華又叫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花的形狀像一只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可是在也沒有在這個城市出現過。這種花是開在黃泉路上的,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花的香味就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后發(fā)誓不分開,在下一世再次跌入詛咒的輪回。 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佛經》
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后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這是一個詛咒,因為他們偷食忌禁之果,玉帝就給了一個永世不得想見的懲罰,感覺有點太過分了…花之曼珠,葉之沙華,他們只是想見一面而已,卻要被落如永世不的相見的輪回,還要被惡語死亡之花??磥硖焯貌⒉幌胂笾械暮冒?!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求下一句 意思大概為 我現在明白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f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饲榭纱勺窇洠?只是當時已惘然?! ∵@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fā)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鹇搩删?,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耙幌乙恢既A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jié)。瑟具弦五十,音節(jié)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jié),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鹇撚靡饧让鳎铱此挛娜绾纬薪??! ☆h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磥?,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稍娨贿^頷聯,“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 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tǒng)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敲?,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么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于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硖圃娙怂究請D,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
是的,人都是奇怪的動物
5,佛陀曾種下何因得來六年的苦修這一果
“世尊過去世種下了惡因才有六年苦修的苦果”的故事出于《佛說興起行經 佛說苦行宿緣經》。說的是世尊過去世輕慢迦葉佛,“作惡語道。迦葉佛髡頭沙門。何有佛道。佛道難得。以是惡言故臨成阿惟三佛時。六年受苦行?!?。 另外又有《六度集經 六年守饑畢罪經》,說的是釋迦世尊過去世曾經是個國王。其國有位修道人,因為饑渴了,喝了“國人所種蓮華池水”,覺得這是不與取,犯了盜戒,要向國王請罪。國王因為事情多,就忘記了,把那位修道人涼在太子的園子里餓了六天。后來才想起來了,馬上趕來處理,給他沐浴更衣飲食供養(yǎng)等等。結果感得“至臨得佛不食六年,罪畢道成”的果報?! 蓚€故事都說明因果不虛,世尊成佛猶不免宿緣,何況是愚昧的凡夫,所以我們一切眾生都應當守護好身口意三業(yè),嚴凈毗尼! 以下是經文?! 斗鹫f興起行經 佛說苦行宿緣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阿耨大泉。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難也。是時佛告舍利弗。往昔波羅捺城邊。去城不遠。有多獸邑。中有婆羅門。為王太史。國中第一。有一子。頭上有自然火鬘。因以為名。婆首端正。有三十相。梵志典籍。圖書纖記。無事不博。外道禁戒及諸算術。皆悉明練。時有一瓦師子。名難提婆羅。與火鬘。少小親友。心相敬念。須臾不忘。瓦師子。精進勇猛。慈仁孝順。其父母俱盲。供養(yǎng)二親。無所乏短。難提婆羅雖為瓦師。手不掘地。亦不使人掘。唯取破墻崩岸及鼠壞。和以為器。成好無比。若有男子女人欲來買者。以谷麥麻豆置地。取器而去。初不爭價數。亦不取金銀財帛。唯取谷米。供食而已。迦葉如來所住精舍。去多獸邑不遠。與大比丘眾二萬人。皆是羅漢。護喜語火鬘曰。共見迦葉如來去乎?;痿N答曰。護喜用見此髡頭道人為。直是髡頭人耳。何有道哉。佛道難可得。如是至三。護喜后日復語火鬘曰。共至水上澡浴乎?;痿N答曰可爾。便共詣水澡浴已著衣服。護喜舉右手。遙指示曰。迦葉如來精舍。去是不遠??晒矔阂姴弧;痿N答曰。護喜用見此髡頭道人為。髡頭道人。何有佛道。佛道難得。護喜便捉火鬘衣牽曰。共至迦葉佛去來。去佛甚近不遠?;痿N便脫衣舍走。護喜逐后。捉腰帶挽曰。為可暫共見佛便還耶?;痿N復解帶舍走曰。我不欲見此髡頭沙門。護喜便捉其頭牽曰。為一過共見佛去來。佛語舍利弗?! 枙r波羅捺國俗。諱捉人頭。捉頭者法。皆斬刑?;痿N代其驚怖心念曰。此瓦師子。分死捉我頭耶。護喜語火鬘曰。爾我死終不相置。要當使卿見佛。火鬘心念。此非小事。必當有好事耳。乃使此人分死相捉。火鬘曰。放我頭。我隨子去耳。護喜即放。火鬘便還。結頭著衣服。即相隨共詣迦葉佛所。護喜禮迦葉如來足。于一面坐?;痿N直立舉手。問訊而已。便坐一面。護喜叉手白迦葉佛言。此火鬘者。多獸邑中太史之子。是我少小親友。然其不識三尊。不信三寶不見佛。不聞法。不供養(yǎng)眾僧。愿世尊開化愚冥。使其信解?;痿N童子。熟視世尊。從頭至足。從足至頭。覩佛相好。威容巍巍。諸根寂定。純淑調和。以三十二相。嚴飾其體。八十種好。以為姿媚。儀如娑羅樹花。身猶須彌山無能見其頂。面如月滿。光如日明。身色如金山?;痿N見佛相好已。便心念曰。我梵讖記所載相好。今佛盡有。唯無二事耳?;痿N于是。說偈問曰 所聞三十二 大士之相好 于此人中尊 唯不覩二事 豈有丈夫體 猶如馬藏不 寧有廣長舌 覆面舐shi4頭不 愿為吐舌示 令我決狐疑 我見乃當知 如經所載不 于是迦葉如來。便出廣長舌相。以覆其面上及肉髻。并覆兩耳。七過舐頭??s舌入口。色光出照大千世界。蔽日月明。乃至阿迦膩吒天光。還遶身七匝。從頂上入。迦葉如來。以神足力。現陰馬藏。令火鬘獨見。余人不覩。火鬘童子。具足見佛三十二相。無一缺減。踴躍歡喜。不能自勝。迦葉如來為火鬘童子說法。說何法。說菩薩斷功德法。何等為斷菩薩功德法。身行惡??谘詯?。意念惡。身不可行而行??诓豢裳远浴R獠豢赡疃?。云何菩薩。身不可行而行者。后作佛時。身形短小。族姓子。是為菩薩身不可行而行報也。云何菩薩口不可言而言者。后出家學時。力極勤苦。乃當得佛。族姓子。是為菩薩口不可言而言報。云何菩薩意不可念而念者。菩薩后成佛時。境內眾僧。常不和合。在在處處。共相是非。族姓子。是為菩薩心不可念而念報。族姓子。是為菩薩三惡行對。族姓子。當棄是。于是火鬘童子。即退前禮佛足。長跪叉手。白佛言。我今懺悔。身不可行而行??诓豢裳远?。意不可念而念。愿世尊當受我此懺悔。從今已往。不復敢犯。如此懺至三。迦葉如來。默然受之。火鬘童子。護喜童子。俱起稽首佛足。辭退而還。火鬘童子。于中路。忽思惟向三惡報。便報護喜曰。卿為失利。不為得利。卿為無利。不為有利。我不應見卿面。不喜聞卿名。護喜答曰。何以故爾?;痿N曰。卿早從迦葉佛。聞深法寶。何能在家而不作道。護喜答曰。卿不知我父母年老。又復俱盲。供養(yǎng)二親。何由出家。我亦久欲為道耳。若我出家為道者。父母便當命終。以是故。不得出家耳?;痿N語護喜曰。我從迦葉佛。聞菩薩行三惡緣對。不復樂在家。我欲從此還至佛所。求為比丘。護喜報曰。善哉善哉。火鬘得思惟力耶。便可時還。所以然者。佛世難值故也?;痿N童子。即抱護喜已。便遶三匝。叉手謝曰。我設有身口意過于卿者。愿見原恕??嗲渲甘谡娲蟮?。于是火鬘童子。說頌贊曰 仁為我善友 法友無所貪 導我以正道 是友佛所譽 火鬘童子。于是說偈已。遶護喜三匝已。還詣精舍迦葉佛所?;追鹱恪上ス虻夭媸职追鹧浴幙傻脧腻热~如來。下須發(fā)入道。受具足戒不。佛語舍利弗。迦葉即度火鬘童子。為道授其具足戒。佛語舍利弗。汝知爾時火鬘童子不。則我身是?;痿N父者。今父王真凈是。爾時瓦師童子護喜者。我為太子。在宮婇女。時夜半。作瓶天子。來謂我曰時到可出家去為道者是。舍利弗。此護喜者。頻勸我出家。則是作道善知識也。佛語舍利弗。我前向護喜。作惡語道。迦葉佛髡頭沙門。何有佛道。佛道難得。以是惡言故臨成阿惟三佛時。六年受苦行。舍利弗。爾時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我如是雖受辛苦。于法無益。我忍饑渴寒熱風雨蚊虻之苦。身形枯燥。謂乎我成佛道實無所得。舍利弗。我六年苦行者。償先緣對畢也。然后乃得阿耨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耳。于是世尊。說宿緣偈曰 我昔火鬘童 向于護喜說 髡頭何有佛 佛道甚難得 以是因緣故 六年日不減 受此勤苦行 望得成佛道 不以是苦行 能得成佛道 非道而行求 因緣自纏繞 宿緣終不朽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具。諸天人神鬼干沓和阿須倫迦樓羅甄陀羅摩休勒。一切眾生。皆欲度之。我猶不免宿對。況復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當學護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當學如是。佛說如來先世因緣時。萬一千天子。得須陀洹道。八千龍。皆受五戒。五千夜叉。受三自歸。阿耨大龍王叉手白佛。世尊。于我泉上。受我供養(yǎng)。說宿命因緣法。使我將來成佛時。莫有如此因緣。使我眾惡皆盡。作真凈如來。佛語阿耨大龍王。汝欲得如是愿者。當極護身口意。不令犯者??傻萌缟纤浮1姁合M。作真凈如來。阿耨大龍王。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以天栴檀香散佛及五百羅漢上。佛于是為諸天龍神。說安慰法。何謂安慰法。行布施法。行持戒法。行生天道法。行斷欲法。行斷三惡道法。行無漏法行清凈法。佛說如是已。與諸比丘。各離本花座。比丘圍遶佛。踴在虛空。高七多羅以。神足飛行。猶鳥翔云。徐徐而還。在羅閱只竹園精舍。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歡喜受行。 《六度集經 六年守饑畢罪經》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歸命三尊具奉十善。德被遐邇靡不承風。兵刃不施。牢獄無有。風雨時節(jié)國豐民富。四表康休。路無怨嗟。華偽小書舉國絕口。六度真化靡人不誦。時有梵志。執(zhí)操清凈。閑居山林不豫流俗。唯德是務。夜渴行飲。誤得國人所種蓮華池水。飲畢意悟曰。彼買此池以華奉佛廟。水果自供。吾飲其水。不告其主。斯即盜矣。夫盜之為禍。先入太山。次為畜生。屠賣于市以償宿債。若獲為人當為奴婢。吾不如早畢於今無遺后患矣。詣闕自告云其犯盜。唯愿大王以法相罪。畢之於今乞后無尤。王告曰。斯自然之水。不寶之物。何罪之有乎。對曰夫買其宅即有其井。占其田則惜其草。汲井刈蒭非告不取。吾不告而飲。豈非盜耶。愿王處之。王曰。國事多故且坐苑中。太子令之深處苑內。王事總猥忘之六日。忽然悟曰。梵志故在乎。疾呼之來。梵志守戒饑渴六日。之王前立。厥體瘦疵。起而蹌地。王覩流淚曰。吾過重矣。王后笑之。王遣人澡浴梵志。具設肴饌。自身供養(yǎng)。叩頭悔過曰。吾為人君。民饑者吾自饑。寒者即衣單。豈況懷道施德之士乎。一國善士之福。不如高行賢者一人之德。國寧民安。四時順谷豐穰非戒之德其誰致之乎。謂道士曰飲水不告。罪乃若此。豈況真盜不有重咎乎。以斯赦子。必無后患也。梵志曰。大善。受王洪潤矣。自斯之后。生死輪轉無際。至臨得佛不食六年。罪畢道成。以俱夷自解羅云乃生。太子棄國勤于山林。邪見之徒咸謂狂惑。謗聲非一。太子聞焉。忍斯辱謗。追以慈濟。福隆道成。諸天云集?;壮酗L。帝王臣民靡不歸命。佛告諸比丘。時王者則吾身是也。夫人者俱夷是。太子者羅云是。夫崇惡禍追。施德福歸。可不慎哉。王忘道士令餓六日。受罪六年饑饉才息。六日之后王身供養(yǎng)故。今六年殃畢道成。俱夷笑之。今懷羅云六年重病。太子以梵志深著苑內故。六年處于幽冥。愚夫重暗不明去就。以惡心向佛沙門。梵志截手拔舌者。斯一世之苦。妄以手捶。虛以口謗。死入太山。太山之鬼拔出其舌。著於熱沙。以牛耕上。又以然釘釘其五體。求死不得。殃惡若此。順行無邪。菩薩法忍度無極行忍辱如是。
因果報應,果然不虛,佛陀亦然。
謹受教!頂禮樓上匿名師兄!佛云:南瞻部洲之人,起心動念皆是業(yè)。果然哉,果然哉,慎之慎之。
你好!感謝樓上師兄的分享。雪山六年苦行,是一種示現,從側面證明了,外道的修行不能成就!是 大圣 佛祖慈悲渡眾的悲憫之圣行?。》鹜映鍪?,所做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向世人示范,示范怎樣成佛!是在救度眾生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