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大名府在什么地方

本文目錄一覽

1,大名府在什么地方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東南大概90公里左右。

大名府在什么地方

2,大名府相當于現(xiàn)在什么單位

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稱“北京”,是宋朝的陪都,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余萬,清屬直隸省,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大名府相當于現(xiàn)在什么單位

3,水滸里的大名府是什么

是北京的一個地方名,水滸中的急先鋒索超曾在那任職
三國魏陽平郡,北周魏州,唐為天雄軍治,五代唐曰興唐付,晉曰廣晉府,又為天雄軍,漢改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為大名府,建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為大名府,清因之,屬直隸省,民國廢,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

水滸里的大名府是什么

4,水滸傳里的大名府在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

大致在現(xiàn)在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大名,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大名府、縣名稱,自后漢乾佑經(jīng)后周、北宋、金、元、明、清等六個朝代基本未變,大名府名直到民國二年廢府改道未變

5,水滸傳中的大名府在哪里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屬于宋朝
大名府,或稱北京大名府,舊址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的東南部?! 『喗椋捍竺私艿仂`,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三國魏陽平郡;北周魏州;唐為天雄軍治,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五代唐曰興唐府,后晉曰廣晉府,又為天雄軍,后漢改為大名府,后周因之,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稱“北京”,是宋朝的陪都,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余萬,《水滸》里多次提到它,后來被淹沒?! ‖F(xiàn)在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將來一旦出土,會宛如意大利龐貝古城一樣震撼。金朝時期曰大名府路,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大名路,明仍為大名府,清因之,屬直隸省,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民國廢,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解放后,曾建大名市。今天的大名縣城,歷史上也是一座府城,但這是明朝大名府,并不是北京大名府。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北京就是大名府;南京就是應(yīng)天府,又稱金陵。這些舉世無匹的大都會,到了南宋時,卻除了南京之外盡數(shù)淪陷了。盧俊義何等聰明,就如宋江剛上梁山一樣,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大名府了,走投無路只有上梁山。這些是搜來的,看樣子大名府屬宋。
北京

6,大名府在哪里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冀、魯、豫三省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全縣面積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萬畝。全縣轄6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651個行政村,人口73萬。大名縣屬黃河沖積平原,黑龍港流域,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nèi)有漳河、衛(wèi)河、馬夾河三條河流橫貫全境,全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適合花生、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nóng)作物和各類干鮮果品的種植。
大名府,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冀、魯、豫三省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F(xiàn)為河北省大名縣。全縣面積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萬畝。全縣轄6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651個行政村,人口73萬。大名縣屬黃河沖積平原,黑龍港流域,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nèi)有漳河、衛(wèi)河、馬夾河三條河流橫貫全境,全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適合花生、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nóng)作物和各類干鮮果品的種植。 大名府人杰地靈,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縣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益滿中國古今大地。境內(nèi)現(xiàn)有五禮記碑、狄仁杰祠堂碑、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jīng)碑、萬堤古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直隸七師校址等,為發(fā)展大名經(jīng)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三國魏陽平郡,北周魏州,唐為天雄軍治,五代唐曰興唐付,晉曰廣晉府,又為天雄軍,漢改為大名府,周因之,宋仍為大名府,建為北京,金曰大名府路,元曰大名路,明仍為大名府,清因之,屬直隸省,民國廢,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

7,大名府有多少年歷史

春秋時代即為“五鹿城”,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歷史大名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為歷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為都。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縣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益滿中國古今大地。境內(nèi)現(xiàn)有五禮記碑、狄仁杰祠堂碑、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jīng)碑、萬堤古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直隸七師校址等名勝古跡,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
大名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冀、魯、豫三省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全縣面積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萬畝。全縣轄6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651個行政村,人口73萬。 大名縣屬黃河沖積平原,黑龍港流域,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nèi)有漳河、衛(wèi)河、馬夾河三條河流橫貫全境,全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適合花生、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農(nóng)作物和各類干鮮果品的種植。 大名,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縣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益滿中國古今大地。境內(nèi)現(xiàn)有五禮記碑、狄仁杰祠堂碑、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jīng)碑、萬堤古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直隸七師校址等,為發(fā)展大名經(jīng)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宋真宗趙恒親供償垛鍛艸蹬訛拳番嘩征時駐扎過大名府;宋仁宗趙禎把大名府稱為“北京”。 鄧麗君的老家也是那里~
大致在現(xiàn)在的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大名,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時代屬衛(wèi)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zhàn)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稱“北京”,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
宋慶歷八年(1048年)置大名府路[1],為河北四安撫使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轄境相當今河北大名、成安、威縣,山東徒駭河西北,河南濮陽、??h及衛(wèi)河上游以西、黃河以北、淇河以南地。建炎元年(1127年)改置河北東路。金朝正隆二年(1157年),設(shè)置大名府路,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轄境包括今河北省大名縣,山東省東明縣、河南省長垣縣以北,河南省范縣、山東省夏津縣、武城縣以西,河南省濮陽市以東。下轄大名府(河北大名縣)、恩州(山東武城縣)、濮州(山東鄄城縣)、開州(河南濮陽市)。蒙古帝國廢除。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