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原料都有什么,春夏秋冬系列酒的原料都有什么

本文目錄一覽

1,春夏秋冬系列酒的原料都有什么

古泉之水,五谷(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精華純糧釀造的,好像是有玉米、小麥、糯米、高粱、大米吧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0}

2,我國釀制白酒一般用的是什么原料啊

我國釀制白酒一般用的是: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早秈稻米也可以用的。除了有些酒廠單糧香酒只用高粱外,一般都是幾種糧食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用量還比較大的糯米

{1}

3,什么需要白酒做原料

釀制白酒,一般需要15天以上的時間,隨季節(jié)變化和氣溫的不同,釀酒的質量也有差異。冬季氣溫較低時,原料發(fā)酵充分,時間稍長,出酒質量好。通過參觀我縣有名的傳統(tǒng)人工釀酒廠“彪虎酒廠”,了解到傳統(tǒng)釀酒的基本過程為以下8個階段: 潤糧(5小時)——煮料(7小時)——蒸料(40分鐘)——冷卻(加酒曲)——發(fā)酵(24小時)——糖化(密封18日)——烤——成品

{2}

4,制造白酒需要哪些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想知道更多到中國酒水門戶 http://www.cntangjiu.com/

5,白酒是用什么配料做的

白酒都是糧食發(fā)酵的產品。淀粉經過微生物發(fā)酵轉換成酒精。雖然標簽上面寫著很多種糧食,其實主要成分是水、酒精?,F(xiàn)在的杯酒都有敵敵畏五谷雜糧和水等等,不過也不一些不法商家用食用酒精釀酒。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水。一般不稱為配料,商標上通常標注為原料。白酒的原料是糧食(高粱、大米、玉米、小麥、糯米等),輔料是稻殼、發(fā)酵劑是大曲(或者麩曲)。酒糟的來源就是糧食與輔料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發(fā)酵,然后蒸餾白酒,蒸餾白酒后剩下的部分稱為酒糟或丟糟。這樣的酒糟里面含有相當多的死亡菌體,蛋白含量高,可以做飼料。

6,生產白酒需要哪些原材料白酒的釀造過程是怎樣的

白酒的定義是: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fā)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白酒。 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醪經蒸餾而得。又稱燒酒、老白干、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凈,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后,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 優(yōu)質白酒必須有適當?shù)馁A存期。白酒的貯存期,瀘型酒至少貯存3~6個月,多在一年以上;汾型酒貯存期為一年左右,茅型酒要求貯存三年以上。白酒是中國傳統(tǒng)蒸餾酒。又稱「燒酒」及「白干」。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滴露?!褂纱丝梢缘贸?,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白酒以谷物及薯類等富含淀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發(fā)酵蒸餾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麻煩,首先培養(yǎng)窖泥用來噴窖壁(長方形窖池),在用母糟拌糧食.填充物--蒸餾--上甄--攤涼--拌曲--入窖--封窖,經過六十天左右發(fā)酵。開窖--起母糟--拌糧--拌糠殼(填充物)--上甄--蒸餾,如此循環(huán)。原料米.小麥.高粱.玉米.糯米這幾種混合或單一都可以,還有酒曲.糠殼。

7,生產 酒的原料有哪些

釀酒原料頗多,但主要是谷類、薯類,如高粱、玉米、甘薯等,一般優(yōu)質原料為高粱為主,適當搭配玉米、小麥、糯米、大米等糧食。   實踐證明,“高粱產酒香、玉米產酒甜、大米產酒凈、糯米產酒綿、小麥產酒糙”。多種原料釀造使酒中各微量成分比例得當,是形成口感豐富的物質基礎。 淀粉的組成成分分析  淀粉是制曲制酒原料、輔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淀粉的結構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是兩種不同類型結構分子的混合物。淀粉的外層主要由支鏈淀粉構成,支鏈淀粉的內層主要為直鏈淀粉。來源不同的淀粉顆粒大小懸殊,最大顆粒的為馬鈴薯淀粉,最小顆粒的為稻米淀粉。  經測定,直鏈淀粉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范圍為20000—2000000,即約有100—10000個葡萄糖單位。分子結構中只有很少部分是β—苷鍵,直鏈淀粉在水溶液中并不是線型分子,而且由分子內氫鍵作用鏈卷曲成螺旋狀,每個環(huán)轉含6個葡萄糖殘基。直鏈淀粉不溶于冷水,在60℃—80℃的水中發(fā)生溶脹,分子從淀粉粒向水中擴散形成膠體溶液,而支鏈淀粉則仍保留在淀粉粒中。經測定,每個鏈約有20個—25個葡萄糖單位,相對分子質量范圍為100000文章來源華夏酒報0—6000000。分子結構中也有很少部分的β—苷鍵,純支鏈淀粉易分散于冷水中,不同來源的淀粉對酸水解難易有差別,馬鈴薯淀粉較玉米、高粱等谷類淀粉易水解,大米淀粉則較難水解,無定形結構淀粉較晶體結構淀粉易水解,淀粉粒中的支鏈淀粉較直鏈淀粉易水解;β1.4苷鍵水解速度較β1.6苷鍵快。  支鏈淀粉分子量為幾萬至幾十萬,熱水中難溶解,溶液粘度較高,不易老化,糖化過程中易留有具有分支的β—界限糊精,糖化速度較慢,遇碘液呈藍紫色,每隔8個—9個葡萄糖單位即有一個分支。直鏈淀粉分子量為幾萬至幾十萬,易溶于溫水,溶液粘度不大,易老化,酶解較完全,遇碘呈藍色。 釀酒原料及輔料  釀酒原料要求新鮮無霉變和雜質。淀粉含量高、蛋白質單寧含量適當,脂肪和果膠質含量要低,不得含有超量的有害物質,對于谷粒原料要求籽粒飽滿,有較高的干粒重,其水分含量為14%以下。   釀酒原料及特征:  1 高粱按粘度不同分為粳高粱、糯高粱兩類。   北方多粳高粱,南方多為糯高粱。糯高粱全是支鏈淀粉,結構較疏松,宜于根霉生長,以小曲制高粱酒時,淀粉出酒率較高,粳高粱含有一定的直鏈淀粉,結構緊密,蛋白質含量高于糯高粱,高粱含有單寧、花青素等色素成分,衍生物酚類化合物賦于白酒特有的芳香,高粱蒸料后疏松度粘而不糊。高粱淀粉在胚乳內部,表面包有一層由蛋白質和脂肪構成的膠粒層,淀粉顆粒呈多角形,中心有核點,最大的淀粉顆粒直徑可達30um。  2 大米:淀粉含量高,蛋白質、脂肪含量少,有利于低溫緩慢發(fā)酵,成品酒質較純凈,大米中淀粉布在胚乳層中。   胚乳細胞淀粉復粒密集、每個淀粉復粒含50個—80個淀粉單位,大米有粳米和糯米之分,一般粳米的蛋白質,纖維素及灰分含量較高,而糯米的淀粉和脂肪含量較高,一般晚熟稻谷的大米蒸煮后較軟、較粘;粳米淀粉結構疏松、利于糊化、但如果蒸煮不當而太粘,則發(fā)酵溫度難以控制,大米在混蒸混燒的白酒蒸餾中,可將飯的香味帶入酒中,酒質爽凈。  3 玉米:玉米含植酸多,在發(fā)酵中可水解環(huán)已六醇及磷酸。前者呈甜味,磷酸也能促進甘油(丙三醇)的生成,多元醇具有明顯甜味。后者可促進甘油的形成,因而玉米酒較酵甜。應脫坯后使用,蒸煮后不粘鍋、不糊。但因淀粉結構緊密,質地堅硬故難以蒸煮,因淀粉顆粒形狀不規(guī)則呈玻璃質的組織狀態(tài),結構緊密,質地堅硬,故難以蒸煮,但出酒率不及高粱,玉米的半纖維量含量高于高粱,因而常規(guī)分析時淀粉含量與高粱相當,但出酒率不及高粱,一般黃玉米淀粉稍高于白玉米。  4 甘薯:鮮甘薯及白薯干(薯干)分別含有2%和7%的可溶性糖,有利于酵母菌的利用,薯干淀粉純度高,含脂肪和蛋白質較少,發(fā)酵生酸輔度小,而淀粉出酒率高于其它原料,甘薯因含果膠質較多,所以成品酒甲醇含量較高,另外還有甘薯樹脂,對發(fā)酵也有不利的影響,甘薯淀粉顆粒大,組織不緊密,吸水能力強因而易糊化。  5 小麥:小麥中的碳水化合物除淀粉外,還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以及2%—3%的糊精,小麥蛋白質的組分以麥膠蛋白和麥谷蛋白為主,麥膠蛋白以氨基酸為多,這些蛋白質可在發(fā)酵過程中形成香味成分,小麥含淀粉量最高。  6 大麥:耐寒性強,生長期短,可種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qū),大麥和青稞有4棱、6棱之分,青稞與大麥不同處是籽粒與穎殼能脫離,即不帶谷殼。青稞的色澤和形狀也多種各樣,有黃、褐、紫、藍、黑色和橢圓、卵形、長形之分,青稞多為硬質,籽粒的透明玻璃質70%以上,蛋白質含量在14%以上,淀粉含量為60%左右,纖維素含量約2%。  7 豌豆:粘性大,淀粉含量較大,若用以單獨制曲,則升溫慢,降溫也慢。故一般與大麥混合使用,以彌補大麥的不足,但用量不宜過多。大麥與豌豆的比例,通常3:2為宜。也不宜使用質地堅硬的小粒豌豆。若以綠豆,赤豆代替豌豆,則能產生特異的清香。   釀酒輔料及特征:  1 稻殼(稻皮、谷殼)是稻米谷粒的外殼,是釀制大曲酒的主要輔料,為一種優(yōu)良添加劑,它除了具有一般輔料作用外,由于質地堅硬,在蒸酒時還可減少原料相互粘結,避免塌氣,保持糧糟柔熟不膩,由于稻殼中含有多縮戊糖,果膠質和硅酸鹽等成分,在發(fā)酵版權華夏酒報過程中影響酒質,所以其用量要嚴格控制,并且使用前進行清蒸,多縮戊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稻殼要求新鮮、干燥、無霉爛、呈金黃色,以粗糠為好。  2 高粱殼,單寧含量較高,但對酒質無明顯影響,使用高粱殼和稻殼為輔料時,醅的入窖水分稍低于其他輔料。  3 玉米芯,粉碎度越高,吸水量越大,因含一定量的多縮戊糖,在發(fā)酵時會產生較多的糖醛,使酒稍呈焦苦味。  4 谷糠,釀制白酒所用的是粗谷糠,其用量較少而使發(fā)酵界面較大,故在小米產區(qū)多以它為優(yōu)質白酒的輔料,也可與稻殼混用,使用經清蒸的粗谷糠制大曲酒??少x予成品酒特有的醇香和糟香,若用作麩曲白酒的輔料,則也是輔料之上乘,成品酒較純凈。  多糧釀造,為味覺層次提供全面的物質基礎。  多糧發(fā)酵正是利用糧食的化學成分不同,比如蛋白質含量,支鏈淀粉與直鏈淀粉,占的百分比及脂肪含量各不相同,所以對微生物代謝影響很大。   多糧發(fā)酵正是利用糧食間互補,作用互補為味覺層次上豐富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物質基礎。因此,多種原料釀酒彌補了單一原料釀酒香氣單調、復合香差等不足,使酒體豐滿,風格獨特。  復合型酒體以高粱、小麥、大麥、玉米、豌豆等糧食為原料,按一定比例使用,高粱的無機元素及維生素含量豐富,在碳氮源滿足的前提下,更為微生物良好生長與繁殖奠定了物質基礎。使用適量的豌豆和小麥,主要是增加原料的蛋白質含量調整氮碳比,為美拉德反應提供物質基礎生成更多的含氮化合物,特別是吡嗪類化合物。  原料要盡可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原料變動時,應根據不同原料的特性,采用相應的菌種和工藝條件,注意原料的成分應分析原料中的有用及有害成分的含量,并注意用成分之間的比例,對有害成分應在原料預選預處理浸泡,蒸者蒸餾等工序設法除去,對含土雜物多的原料進行篩選,以免成品酒帶有明顯的輔料味和土腥味,原料入庫水分應在14%以下,以免發(fā)霉而使成品酒帶霉苦味及其他邪雜味,對于產生部分霉變和結塊的原料,應加強清蒸,對于霉腐嚴重的原料,其成品酒的雅雜味難以根除,可采用復餾的辦法來改善酒質。 原料香氣對酒產生的影響  蒸制后的糧食與生糧的香氣不同。糧食的香氣成分,例如高粱的一些香氣,通過這種工藝方法被直接“蒸入”白酒之中。瀘州老窖特曲的特有風格就高粱香氣。   糧食酒曲,稻殼在窖池內要停留相當一段時間,發(fā)酵過程中它們的許多香氣成分受到破壞,但不可能受到完全破壞,同時也要散失、轉變、轉移等。糧食酒曲,輔料對白酒的香氣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例如當蒸糠不好時,白酒的糠味就突出,蒸糧不好,白酒中會出現(xiàn)生糠味的突出。  谷物香氣成分的生成過程十分復雜。香氣物質的生成幾乎都是由有關成分的反應引起的。這些反應可分為有酶參加的反應(酶的香氣生成反應)和無酶參加的反應(非酶香氣生成反應)。前者進一步分為:生鮮食品中天然生成香氣的反應(生物合成香氣)和經過人工處理后生成香氣的反應(加工香氣)。  人為加工過程涉及相當多的酶作用下的反應,例如以谷物類為首的許多植物都有脂肪氧合酶,在加工(如烘干)或貯藏(酒廠有貯糧庫房)過程中可生成醛類化合物。制麥曲時用到的豌豆就有脂肪氧合酶的同功酶。玉米脂肪氧合酶,重要生成9—D過氧化氫酶,對亞油酸的氧化起催化作用。脂肪氧合酶與亞油酸作用,可生成飽和及不飽和醛、酮類及呋喃類化合物,其中有些物質散發(fā)出青草般氣味(正已醛有青草氣臭)。  非酶香氣生成反應中,加熱可生成香氣,例如半胱氨酸受熱分解,產物有硫化氫、乙醛、氨、2—甲基噻唑;賴氨酸受熱分散生成吡啶類,內酰胺類和吡咯類化合物;絲氨酸受熱以生成吡嗪類化合物的為特征,糧食(包括酒曲)的貯存,加工都在大氣中進行,必然有氧氣參與的反應發(fā)生,即氧化反應涉及自由基(激發(fā)態(tài))過程,并與光、熱、金屬等因素有關,例如脂肪的自動氧化。 主要原料對風味質量的影響  主要原料對酒品的風味質量有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原料本身所含有的某些揮發(fā)性成分。例如甘薯的水蒸汽蒸餾液中含有甲醛、丙醛、丁醛、番墸酮等羰基化合物,以及檜烯類萜烯化合物,還有癸酸、月桂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等高級脂肪酸。其氣味帶入酒中使人感覺不愉快。玉米的揮發(fā)物組成,曾以氣色譜法檢出了39個峰,不同品種的玉米其含量有較顯著的差別,揮發(fā)物有甲醇、乙醇、丙醛、丙酮、2—甲基丙醛、丁醛、丁酮、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戊醛、已醛、庚醛等。小麥的揮發(fā)物存在有醛、酮、醇、酯等20多種,大麥的揮發(fā)物已被檢出的有幾十種之多。稻谷中鑒定到了73種揮發(fā)物。這些成分有的在釀酒過程中轉化成別的產物,有的則是構成成品酒風味質量的來源之一,尤其在白酒采用老五甑混燒工藝時,原料蒸煮和酒醅蒸餾時進行,更具有直接的影響。   二是原料中所含有的成分,且微生物發(fā)酵的基質,淀粉或糖在發(fā)酵過程中形成酒精的同時,產生了數(shù)量眾多的香味成分。此外,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質等也都是產香或影響產香的因素物質。   甲醇主要來自原料中的果膠質,在釀造時受霉菌或果皮、子實中存在的果膠酶的作用,加水分解而生成甲醇。因而薯類白酒的甲醇含量高,它在白蘭地中為0.04%—0.05%,葡萄糖酒糟含量更多,威士忌含量較少。小麥、麩皮中的木質素和配糖體積加熱作用而生成游離酚類化合物。比谷物類白酒如香草醛、香草酸、阿魏酸和4—乙基阿魏醇等。 酵母菌 大米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