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典,治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內(nèi)典的譯文

1,治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內(nèi)典的譯文

出自《大唐三藏圣教序》,原文為:“治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內(nèi)典諸文,殊未觀覽;所作論序,鄙拙尤繁?!边@是皇太子李治答玄奘謝表的一部分。譯文:李治我素來沒有才能和學問,生性不聰明,反應不夠敏捷。佛經(jīng)的諸多文章,尚未閱覽,我所寫的論述,淺俗拙劣,尤其雜亂。

治素無才學性不聰敏內(nèi)典的譯文

2,請問什么叫內(nèi)典

1、以道家或外教的義理來解釋佛教道理,稱為格義。佛教東傳中國之初,知識分子常以其類似老莊思想而接受之。至西元三、四世紀魏晉時代,清談之風盛行,尤其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學者雅士,常以老莊思想來說明般若的空理。此種過渡時期的學風稱為「格義」。佛教被老莊空理的清談之風所影響,舉凡佛教講述、佛典注釋,常引用老子、莊子、《易經(jīng)》的用語,皆稱為「格義佛教」。後世亦有以儒家思想比附佛法者,亦被視為是格義佛教的一種。2、內(nèi)典就是指佛經(jīng)。在東晉道安大師時,他就對格義佛教提出批評,道安大師因恐格義歪曲佛教教義,乃主張應以佛教原義正確翻譯佛典,并藉由佛典本身探究佛理。直到鳩摩羅什大師之後,中國佛教才擺脫格義模式。
內(nèi)典 :nèi diǎn 1.佛教徒稱佛經(jīng)為內(nèi)典。

請問什么叫內(nèi)典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