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有什么酒,貴州苗寨攔門酒

苗寨的酒一般為米酒,香甜溫潤,蕩氣回腸。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僅有蔚為壯觀的苗家吊腳樓,更是有令人心醉神迷的苗寨風情。一般情況下,如遇“苗年”等盛大節(jié)日,或有重要貴賓到訪,或者有足夠大規(guī)模的旅游團體,才能一睹迎賓酒的盛況空前。迎賓酒也叫攔門酒,是苗寨歡迎賓客的最高禮遇,第一道“恭喜酒”由寨中年長者手執(zhí)大號牛角杯,禮敬遠道而來的客人。

苗族喝酒習俗有哪些?

作為一個貴州黔東南少數(shù)民族的一員,我們這邊苗族喝酒的習俗有:攔門酒每當重大節(jié)日,苗族同胞們都會在寨門外排起攔門酒,由身著苗族銀飾的苗族少女手持牛角,給前來的八方賓朋敬酒,。彎彎的大水牛角,一只能裝到一兩斤,因此客人在喝酒時雙手是不能碰牛角的,只能伸過頭去,對準牛角隨多意少喝一點,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如果你的雙手碰到了牛角,那就必須喝盡牛角里的酒,不過也不用擔心,攔門酒都是原生態(tài)的醇香農家酒,非常香甜,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普通敬酒苗家人非常熱情,只要誰家有客人,全寨上的都會來陪。

每個人都會從家里炒一些腌魚、臘肉等美食并帶上米酒來到主家陪客人喝酒。在喝酒吃飯前,先由年事較高老人的老人發(fā)話,宴席才能進行,老人發(fā)的話無非就是保佑平安、發(fā)財?shù)鹊囊馑?,老人發(fā)完話后,每個人都會倒上一小點酒到老人酒碗中,并說一些祝福老人的話,以示對老人的尊敬。每個人喝酒前,都要筷子沾一小點,灑在地上,寓意是敬土地。

等這些儀式都進行完后,宴席就可以開動了,當主家的酒酒過三巡后,就由寨上的婦女用自家?guī)淼拿拙平o每個人敬酒。婦女在敬酒時,大家都不能跑,輪到你喝時,你必須雙手接過,說一些祝福的話,并倒少許在地上,然后一飲而盡,酒喝干后,旁邊的人還會夾上一塊肥肉直接灌到你嘴里呢。打花貓和打泥巴仗喝完酒后,客人要走,苗寨同胞就會送客,送客途中,主人會拿著酒壺追著客人繼續(xù)喝酒。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有什么好玩的?

西江苗寨,坐落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世界上最大的苗人聚集地,居住著1250多戶苗人,故名“西江千戶苗寨”。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僅有蔚為壯觀的苗家吊腳樓,更是有令人心醉神迷的苗寨風情。碧綠似玉的白水河繞寨腳而過,密密匝匝的吊腳樓從小河邊一直延伸到蔥蘢疊翠的山頂,形成全世界規(guī)模最大、最為壯觀的吊腳木樓建筑群。

夜晚時分,萬家燈火,星星點點的苗寨更是美輪美奐。站在觀景臺向對面眺望,可見整個苗寨依山而建,兩個寨峰呈對稱牛角型,象征著苗人對牛角的崇拜?,F(xiàn)在,隨著來苗寨的游客越來越多,好多吊腳樓被開發(fā)成為客棧。去過西江苗寨的朋友,應該對寨門廣場十二道迎賓酒并不陌生。迎賓酒也叫攔門酒,是苗寨歡迎賓客的最高禮遇,第一道“恭喜酒”由寨中年長者手執(zhí)大號牛角杯,禮敬遠道而來的客人。

苗寨的酒一般為米酒,香甜溫潤,蕩氣回腸。在苗寨,你每過一道關,便會得到一個印有“西江千戶苗寨”字樣的小牛角杯當作紀念品,只要稍勝酒力便會集齊十二個小酒杯。從第二道“善良酒”開始,都由能歌善舞的苗族阿妹手捧酒杯,天籟般的歌聲伴著悠揚的蘆笙,一道道攔門酒見證著苗家人的熱情好客。這些阿妹們的敬酒方式叫“高山流水”,以歌為令,歌聲不停,碗中的酒也不會停。

中間的這位阿妹,甜甜的微笑,迷人的酒窩,使她迅速成了網紅,許多人專程跑去一睹風姿。一般情況下,如遇“苗年”等盛大節(jié)日,或有重要貴賓到訪,或者有足夠大規(guī)模的旅游團體,才能一睹迎賓酒的盛況空前。在旅游旺季,每天晚上7:30,在寨子中心蘆笙場對面的演藝中心,都會上演一場氣勢恢宏的《美麗西江》大型歌舞表演,在演出前播放的宣傳片中,就能看到場面極為宏大和喜慶的迎賓儀式,幾百名苗族阿妹身著盛裝,變幻著各種隊形而保持酒碗相連,酒水不斷。

喝過攔門灑,進得寨門,就到了苗寨的心臟部位“蘆笙場”,這里是苗寨中族人用來祭祀的場所,后來主要成為苗族人聚會和歌舞表演的地方。遇有盛大節(jié)日,這里就是歡樂的海洋,全寨男女老少會身著節(jié)日盛裝,男子在中間賣力地吹著蘆笙,女子一層一層地圍成圈,唱歌跳舞,十分熱鬧。當然,游客也可以參與其中,和苗家人一同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

嘎歌古巷,轉身間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確實是西江最值得一游的地方。這條幽深狹窄的小巷子,里面卻印記著苗繡、釀酒、蠟染、古法造紙、苗銀等許多原生態(tài)苗家文化符號。蠟染是苗族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手工藝,也是西江苗寨最負盛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蠟染距今2000多年,第一道工序是苗族婦女在自紡的棉布上用銅臘刀(蠟筆)蘸上融化的蠟液打底繪畫,圖案與苗族的歷史、圖騰、民俗有關。

蠟畫完成后,要在溫水中浸泡四十分鐘,然后放入已發(fā)好的藍靛染缸,浸泡三十分鐘左右,提出來擱置幾個小時,再浸入染缸。反復三到四次,染好后經過沖洗、煮沸、漂洗,使殘留的黃蠟脫凈,便形成靛藍與潔白互為底色的蠟染布料。苗族蠟染以衣帽、圍巾、搖扇為主,還有床單、門簾等,總之蠟染連同它悠久的歷史一樣浸透在苗族人的全部生活。

西江苗寨的銀飾冠絕中華,大多為純手工鍛造,其技藝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銀飾是苗族人生活的另一組成部分,女孩子從小就得準備銀飾嫁妝,一套嫁妝從頭到腳達百件之多,價值十幾萬元,很考驗家境。這些銀飾,有的女孩一生可能只在出嫁那天佩帶一次,在游人面前表演歌舞的女孩子們佩帶的都是白銅做的裝飾。這個池塘苗語的漢語記音叫“翁利學”,翻譯過來就是“羊虎湖”的意思,它是苗族定居西江的源頭,塘中的雕塑代表著早期到達西江的苗族先民。

塘內四季有水,雨時不滿,旱時不干,非常神奇,是西江苗寨的風水寶地。由于苗族人住的房子都是純實木的吊腳樓,稍有不慎便會失火,池塘便發(fā)揮著重要的消防作用。如果你時間足夠充足,更應該在古歌堂靜靜地坐坐,聽老人們咿咿呀呀地用苗語歌唱,雖然不甚了了,但音律攝人心魄。從嘎歌古巷出來又進入去觀景臺的主街道,街道兩旁各種美食香氣四溢,攪人味蕾。

從觀景臺下來,去往吃長桌宴的路上,經過好幾道風雨橋。風雨橋和其他橋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架設在河流兩岸,方便人們出行,抑或擋風遮雨。但在苗寨,風雨橋不僅是民族建筑的瑰寶,也是苗族悠久歷史的見證,更是游人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不吃長桌宴,等于沒來西江。長桌宴是西江千戶苗寨的飲食符號,通常用于接親嫁女、滿月酒以及村寨聯(lián)誼宴飲活動。

沿街用小方桌拼接成很長很長的長桌,全寨百姓家家戶戶端出拿手菜,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起用餐,場面蔚為壯觀。當然,隨著旅游熱度的升高,苗寨很多飯館都開發(fā)了小型化的長桌宴,幾個不即使之前素不相識,隨便坐一起也能湊夠一桌,當然菜品與大型長桌宴也略有差別,但少不了標志性的酸湯魚。夜幕降臨,西江苗寨開啟夜晚模式,飛架白水河兩岸的風雨橋燈火輝煌。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