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人要問了,說了半天,不知道為什么叫“六尺巷”呢?很簡單,張家和吳家各自把墻院后撤了三尺,加起來不就是六尺?所以大家就把雙方主動后撤六尺形成的巷子就稱為“六尺巷”了?!傲呦铩闭f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從此,就形成了一條一百來米長、六尺寬您的巷子,這條巷子就是遠近聞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有什么典故?
謝謝邀請。下面我來說說“六尺巷”的典故極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傲呦铩闭f的是清朝康熙年間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有個叫張英的人在朝廷擔任尚書,算是朝廷的高官。他的老家在安徽桐城。有一年,他老家打算把房子裝修一下,但是姓葉的鄰居提出,希望能在兩家之間留條通道,讓大家出入都方便,但張家不同意,因為地契上也清楚地標明“至葉姓墻”,意思是張宅的地契和葉家的墻相連。
于是兩家就發(fā)生了爭執(zhí)。巧的是,張家不僅僅張英在朝廷做官,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在朝廷做官。張家就沿著葉家的墻砌了一面新墻。葉家當然不干了,一紙訴狀告到了縣衙門??h衙主管案子的官員害怕張家勢力,左右為難。張家人就給張英寫了封信,希望張英能出面擺平此事。很快,張家就收到了張英的回信,上面只有幾句話:“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睆埣铱吹交匦牛靼琢似渲械囊馑?,就主動找到葉家,表示第二天就把新砌的墻拆掉。葉家看完張英的回信也非常感動,連連說“宰相肚里能撐船,張宰相真是好度量!”第二天張家就把新砌的墻拆掉,并且向后退了三尺。葉家見了,也主動把自家的老墻拆掉,同樣向后退了三尺。從此,就形成了一條一百來米長、六尺寬您的巷子,這條巷子就是遠近聞名的“六尺巷”。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是怎么形成的?
“六尺巷”的故事其實有兩個版本,但以張英的版本最有出名,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在這眾多的版本中,張英的官最大的原因。下面來看這兩個版本的“六尺巷”。一、清朝“張英”版本這個是流傳最為廣泛的版本了,主角張英。這個張英可不簡單,他還有個更有名氣的兒子——張廷玉。至今在安徽安慶還流傳著“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的說法,說的就是他們父子兩。
康熙時期,張英任文華殿大學(xué)士等職;雍正年間,張廷玉任保和殿大學(xué)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張英、張廷玉父子都擔任宰相,這在歷史上非常少見;而且張英淡泊名利、為人謹慎,康熙帝稱贊他:“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fēng)”。六尺巷的故事發(fā)生在張英在京城為官期間,當時他已經(jīng)官居宰相的高位了,但張英的母親不愿意去京城,仍在桐城老家居住。
一次,鄰居吳家在擴建宅院時,想占用張、吳兩家之間的一塊地,但張家認為這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基業(yè),因此不肯退讓;為此雙方發(fā)生了爭執(zhí),甚至到了要動武的地步。后來事情鬧到縣太爺那去,縣太爺也為這事愁得很:張家有個在京城當宰相的兒子,吳家也是當?shù)氐拿T望族,誰都得罪不起啊。所以這事拖了很久也解決不了。于是張家就千里傳書給在京城當宰相的張英,希望他回來辦理這件事,為張家出口惡氣。
張英收到家書后,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大筆一揮,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句:“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收到書信后,一開始還很不解,張英都是一朝宰相了,金口一開,事情就分分鐘解決了,于是都對張英有些不滿。還是張母識大體,明白兒子的意思:為了三尺地傷了兩家和氣、又氣壞自己身體不值得。
于是張母主動與吳家和好,并把張家的墻院后撤了三尺;吳家見到張家這么講大義,覺得心理上也過意不去,于是也把自己家的墻院后撤三尺。這件事就在張英的書信調(diào)解下和平地解決了,在當?shù)貍鳛槊勒?;后來康熙皇帝聽說此事,特地贊揚張英:“百鳥忘機,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開?!蹦怯腥艘獑柫?,說了半天,還不知道為什么叫“六尺巷”呢?很簡單,張家和吳家各自把墻院后撤了三尺,加起來不就是六尺?所以大家就把雙方主動后撤六尺形成的巷子就稱為“六尺巷”了。
時至今日,“六尺巷”已經(jīng)成為桐城著名的3A級景區(qū),位于桐城市西環(huán)城路,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過去玩玩。二、明朝“李錦襲”版本這個版本中,時間發(fā)生在明朝嘉靖年間,主人公也變成了舉人李錦襲。大概的事情跟張英的版本差不多,說的是宛平縣令李錦襲某天接到兒子李蘭玉的書信,也是李家與隔壁因為建房產(chǎn)生糾紛,對地基爭執(zhí)不下,于是想請做官的李錦襲出面協(xié)調(diào)。
李錦襲也給兒子回信一封,寫的不一樣,但表達的意思很張英的差不多:“千里寄書只為墻,讓他一步有何妨;含元殿上離離草,原輩風(fēng)流詩味長?!崩钐m玉接到父親的書信后,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于是主動與鄰居和好,雙方各讓一步,事情友好解決。李錦襲的版本發(fā)生時間還在張英之前,而根據(jù)有些專家考證,“六尺巷”的故事更有可能發(fā)生在李錦襲的身上,而張英的反而是張冠李戴;但是后來傳來傳去,張英的成了“正版”的,其他的都成盜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