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奇的問,雖然酒分三六等,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勁不一樣而已。如果在酒席上批評別人的酒,豈不是不厚道?高叔說不是這個意思。參加宴會時,客人當(dāng)然要遵從主人的意愿。但我要告訴你的不是什么酒,而是“餐桌外的酒”。也就是說,大家的酒都已經(jīng)喝到飽了,然后把酒拿下來開始吃。
家里有瓶白酒,沒有日期也不知道叫什么?還能喝嗎?
從這三張圖上的信息來看,我建議還是別喝了。第一張圖上的信息可以看出:貴州茅臺鎮(zhèn)茅山酒業(yè) 52度 濃香型白酒 珍品窖藏第二張圖上的信息可以看出:貴州茅臺鎮(zhèn)茅山酒業(yè)委托山東博興縣鼎盛酒業(yè)生產(chǎn)從上面這些信息,我們可以看出有幾個疑問:首先,茅臺鎮(zhèn)上大大小小的酒廠好幾千家,是不乏白酒生產(chǎn)的能力的,為何生產(chǎn)代工的酒廠在山東?其次,茅臺鎮(zhèn)以醬香酒聞名,當(dāng)然也有為數(shù)不多的酒廠生產(chǎn)其他香型的白酒,為何這個茅臺鎮(zhèn)茅山酒業(yè)銷售的酒是52度濃香,而不是53度醬香?第三點,茅臺鎮(zhèn)茅山酒業(yè)與博興縣鼎盛酒業(yè)是什么關(guān)系?委托與被委托?那這個茅山酒業(yè)是否具有生產(chǎn)銷售白酒的資質(zhì)和能力,還是只是一個賺快錢的銷售公司?雖然,從圖上信息看出,這是符合GB/T10781.1的濃香型純糧食酒標(biāo)準,但其他信息疑點重重,瓶子里面裝的酒是真的符合國家標(biāo)準的純糧食酒,還需要打一個問號,所以個人建議,還是不要喝了。
老人言:人生有兩飯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是古人有關(guān)傳統(tǒng)飲食文化中自尊和尊人的諺語。古無虛諺。雖然很多人知道這句諺語,但對其真正含義并不十分清楚。那“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古人為什么稱為“兩不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宴席以及它的意義。古人認為宴席是一種風(fēng)俗,也是一種禮儀,更是區(qū)別貴賤身份的象征。
酒敬有錢〈權(quán)〉人,上位必貴人。他們認為參加宴席,“位下而上看不飲,位上而下坐更不飲,不居傲也不遭辱乃宴席之風(fēng)也”。古人認為參加宴席,并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這里面有很多禮節(jié)性的東西,雖然不可能做得十分周全,但最碼要做到“不居傲也不遭辱”。如果參加宴席時碰到“上了菜的宴”或“下了桌的酒”,是該吃還是不該吃呢?高叔被我們村的人稱為“老學(xué)究”,也是村里唯一一個坐“凳頭子”的人。
能得到這樣的稱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和豐富的社會閱歷。解放前高叔家里比較富有,高叔從小就上過幾年私塾,熟讀四書五經(jīng),對禮儀仁智信了解透徹,加上他又能說會道,所以村里凡是有辦喜事的〈無論紅喜還是白喜〉,都要請他去主持。因為農(nóng)村人最愛講究傳統(tǒng)禮節(jié),普通人是應(yīng)付不了那個場面的。就比如同樣是在堂屋里擺席,客人多和客人少席次的擺法就不同,如果擺得不對,那些愛講究的人就會不肯入席。
還有就什么人該坐哪里不該坐哪里,懂規(guī)矩的人一看就知道。當(dāng)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關(guān)鍵的是對比較正式的宴席,在開宴之前和宴席進行到一定時候,主辦方先要說好話〈書面叫致詞〉,說完后客方也要回好話。如果說得不好或回話回得不好,就會丟盡顏面。用現(xiàn)在的話說,這是個技術(shù)活。我小時候就曾經(jīng)親眼目睹過高叔“舌戰(zhàn)群儒”的經(jīng)過,不過那時我還小又事隔多年,具體的過程記不清楚了,但有一點我是記憶猶新的,也是從那次起知道了什么叫“娘親舅大”,也是從那次起我真正覺得高叔很了不起,很崇拜他。
有一次村里有個叫小六的娶媳婦,聽小六說他媳婦家那邊的人最愛講究禮節(jié),并且個個能說會道。在請高叔來主持的前,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高叔,好上高叔有所準備,免得到時尷尬。高叔聽了后對小六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盡管放心好了,到時看我的。我記得那是1973年陰歷12月初八,因為年少愛湊熱鬧,所以一大早就圍在小六家看熱鬧。
因為距離小六媳婦娘家路程比較遠,所以上午十一點半,抬嫁妝和小六媳婦娘家送親的人才到家。在高叔的安排下,一切都循規(guī)蹈矩地接待了小六老婆娘家人,從小六媳婦娘家人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在接待他們的禮節(jié)上應(yīng)該是滿意的。但在接下來開席和宴席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一些插曲。結(jié)婚這種宴席是比較隆重的,所以對禮節(jié)也很看重,來不得半點差錯,否則場面就會很尷尬,甚至收不了場。
在農(nóng)村堂屋是中心位置,所以重要客人都會安排在堂屋里就坐。我們那里舉辦重要的宴席,堂屋里一般放四張桌子,堂屋靠神龕左右各擺一張桌子,靠大門口也是左右各擺一張??可颀惖膬蓮堊雷拥奈恢米钪匾?,也是最重要的客人就坐的。哪個位置該坐什么人必須安排得對。左邊桌子靠堂屋中心哪個位置為第一席位,是這次宴席中最重要的客人坐的,比如小六結(jié)婚,按禮節(jié)這個位置就由小六舅舅坐,并且這一桌8個人,也都是小六舅舅家里人坐,別的客人不得隨便坐,除非沒有坐夠空了座位。
并排右邊那張桌子,靠堂屋中心的坐位為第二席,重要性僅次于第一席,按禮節(jié)應(yīng)由小六老婆娘家人最有地位的人就坐,同樣這桌8個人都應(yīng)該是小六老婆娘家人坐。本來這樣安排就是對的,但這一次小六媳婦娘家人卻不肯就坐,他們說高叔這樣安排席位是錯的不懂規(guī)矩,他們應(yīng)該坐第一席,理由是他們是新娘娘家人,又是第一次來做客,他們才是這次婚宴的主賓。
高叔卻不認同,他說你們也應(yīng)該稱是舅舅家,又是第一次來做客,也是我們最重要的主賓,但農(nóng)村有句俗語叫“娘親舅大”,既然是舅舅最大,那么最主要的兩個席位,第一席和第二席就應(yīng)該由兩個舅舅家人坐,但是小六舅舅家是舊親,你們是新率,按規(guī)矩小六舅舅大過新舅舅家,所以第一席應(yīng)該由小六舅舅家坐,如果把小六舅舅家安排在第二席,那就說明我不懂禮節(jié)。
當(dāng)然如果你們覺得這樣安排不妥,我可以跟小六舅舅協(xié)商,如果小六舅舅同意,也是可以讓你們坐第一席,前提是小六舅舅同意。小六舅舅是個識大體的人,考慮到是小六新婚,不愿掃了這份興,所以也就同意坐第二席。當(dāng)然,這還是“斗智斗勇”的開始,最重要的是在后面,不過很遺憾的是那時我還小,根本不懂這些禮節(jié),又事隔多年,具體說了什么我也都忘記了,不過我記得在開席時說好話〈致詞〉環(huán)節(jié)(農(nóng)村人喜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斗智斗勇,斗贏了就覺得很有面子),高叔面對小六媳婦娘家人的輪番“轟炸”,他卻對答如流,不卑不亢恰到好處,也正因為這樣,這個環(huán)節(jié)足足“斗”了有20分鐘,場面十分熱鬧。
為了不耽誤宴席時間,也好給小六媳婦娘家人一個臺階下,高叔在敬酒時故意犯了個常識性錯誤,右手特意不托起酒杯底而認輸,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高叔在給對方臺階下,當(dāng)然也有點…。自從這一次以后,我對高叔從心里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也有了想跟他學(xué)習(xí)的想法。后來有事沒事晚上都要到高叔家玩,聽他講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大概高叔也看出了我的意思,也就不吝賜教。
開始教我怎樣寫請柬和辭帖之類,后來就教我些禮節(jié)方面的禮數(shù)。同時,只要有機會就會帶我到處做客,身臨其境地學(xué)習(xí)。記得1982年,我那時在讀高中,有一次星期六下午回家,晚上象往常一樣去高叔家。高叔看到我就說,回來得好,明天跟我去你一個堂姑家做客,你堂姑爺60大壽。我問她是哪個堂姑,他說是秀秀堂姑。秀秀姑自從她父母被她在外省工作的哥哥接去以后,就很少看到她了。
既然是堂姑爺進60歲,按家族規(guī)矩娘家人是要去祝壽的,只因她父母和哥哥都不在家,就由“坐凳頭子”的高叔代勞。高叔看到我回來了,就叫上我剛好有個伴,順便讓我見識一下場面。因為秀秀姑家離得有點遠,所以第二天早上九點鐘吃過早飯,高叔就帶著我往秀秀姑家趕,怕到時候趕不上開席時間。一路上也不停憩,緊趕慢趕在一點鐘的時候,就到了距秀秀姑家一山之隔的山這邊,只要翻過這座山就能看到秀秀姑家了。
高叔看了看戴在手婉上的電子手表,看時間還早,一路上又沒休息過,就停下來坐在一塊石頭上,然后跟我說先休息一下,然后再爬山,翻過這座山就到了。大約休息了10分鐘,我們就開始爬山,爬到山頂,高叔就指著山下一座紅磚房屋說,那就是你秀秀姑家,你看到?jīng)]有,好象有很多人,看來客人不少。大概是高叔年紀大了,眼睛看遠點東西有點模糊,他只看到有很多人,但沒看清楚:那些人坐在席上己經(jīng)開始吃了。
當(dāng)我把己經(jīng)開席了的情況告訴高叔時,高叔還不相信,還問我是不是看錯了,因為在他心里,他是代表舅舅家的,是最重要的客人,怎么可能有最重要的客人沒到就開席的道理。高叔怕我沒看清楚,跟我說,你年輕走得快,先走近些看清楚,如果真的開席就往回走,我們就不去了。本來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但高叔非得要我走近點看,我只好往前走了約500米,清清楚楚地看見是己經(jīng)開席了,然后按高叔說的往回走。
我走到高叔跟前,高叔說我們回去,等下到飯店我請你吃包子〈他知道我愛吃〉。在往回走的路上我問高叔,大老遠的走到家門口了,為什么又不去了,高叔說等下到飯店坐下來吃包子的時候,我再告訴你不進去的原因。到飯店高叔要了5個包子,給了我3個他自己兩個,還炒了一盤回鍋肉,邊吃包子高叔一邊跟我說為什么不進去的原因。他告訴我,以前的老人就說過,“上了菜的宴席”是不可隨便吃的,就比如秀秀姑家的壽宴,我們做為最重要的客人,又沒有超過一般情況下開席的時間沒趕到,他們不等我們到就提前開席,對于我們來說是不能吃的。
為什么呢?首先,按照農(nóng)村習(xí)慣,我們是秀秀姑娘家人,老話說“娘親舅大”,我們是這次壽宴最重要的客人,理應(yīng)等我們到了以后才能開席,那怕是我們沒有按規(guī)定的時間趕到,等也要等我們到了才行。其次,他們不等我們到就提前開席,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不尊重秀秀娘家人,當(dāng)然也間接的說明秀秀姑在婆家不被尊重。既然他們不尊重我們在先,那我們不去參加壽宴理虧的是他們,不在于我們。
如果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還去參加壽宴,那就是自取其辱,另外也說明我們不懂規(guī)矩,所以碰到這種情況,這種宴席是不能吃的。當(dāng)然,如果是自己沒有及時趕到,主辦宴席方又推遲了開席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不但要去,去了還要主動自罰酒三杯以示歉意。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自恃是舅家人,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沒趕上開席時間,也都要去參加宴席,甚至大鬧宴席的也有,但這種做法是不足取的。
不但難為了對方也貶低了自己,最起碼在別人眼里是一個沒素質(zhì)的人。高叔說到這里,我們的包子也吃完了,高叔便起身對我說,走吧,我們邊走邊說。在路上高叔跟我說,除了“上了菜的宴席”這種飯不能隨便吃之外,還有一種酒也是不能隨便喝的。我好奇的問,酒雖然也分三六九等,但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勁不同而已,如果在宴席上還挑剔別人的酒,豈不是顯得自己不近人情?高叔說不是這個意思,參加宴席當(dāng)然要客隨主便,但我要告訴你的不是指哪種酒,而是指“下了桌的酒”,也就是說大家的酒己經(jīng)喝到盡興,然后把酒撤下來開始吃飯。
象這種己經(jīng)開過封的酒,主人再拿出來給客人喝,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這個酒也是不能喝的。至于為什么,高叔沒有細說,只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一般情況下家里的殘湯剩飯是怎么處理的?我說是用來喂豬或雞鴨。這就對了嗎,高叔接著說,喝剩的酒雖然不能用來喂豬喂雞鴨,但是如果用喝剩的酒,在重要場所拿出來招待客人,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如果碰到這樣的酒就不要喝。當(dāng)然,這種酒只是在重要場所不能喝,如果私下里是兩個要好的人一起喝酒,就不需要太多的講究。首先,能私交甚好,來身就說明雙方能互相尊重,不存在看不看得起的問題。其次,說不定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因為有時候,喜歡喝酒的人愛收藏好酒,而這種至愛的好酒是不隨便拿出來喝的,只有碰到要好的人才會拿出來,并且是淺嘗輒止。
中國文明源遠流長,農(nóng)村俗語更是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哲理性內(nèi)容,它涵蓋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是人類數(shù)千年智慧的結(jié)晶?!吧狭瞬说难缦铝俗赖木啤?,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習(xí)俗,但現(xiàn)在很多人都把它拋之腦后了,我覺得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踐踏。雖然這句老話在今天看來有點過時,但我認為它至少告訴了我們兩個道理。一個是告訴我們?nèi)绾巫鹬厮?;二個是教會我們?nèi)绾巫宰稹?/p>
北京二鍋頭配料純凈水,清香型酒基,食用酒精,食用香精。為什么喝三四兩就暈了。求解?
原因有很多。首先看酒的問題。從理論上講,葡萄酒的醉酒度與乙醇的含量呈正相關(guān),但白酒略有不同。白酒不等于純食用酒精,所以對脂類的香氣和風(fēng)味物質(zhì)的含量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酒精度,不同的溶脂微量元素含量和比例,都會影響醉酒程度,這也是很多人喝低度葡萄酒時容易感到醉的原因之一。當(dāng)然,如果質(zhì)量差的酒不夠和諧,會有更多的雜微量物質(zhì),加水降低酒精度后飲用體驗會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