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歷史上里程碑的出現(xiàn)大概實在宋代,受當時社會風(fēng)氣和技藝進步的影響出現(xiàn)了蒸餾法,得以將白酒提純,這種方法產(chǎn)出的白酒更貼近于現(xiàn)在市面上的白酒。西鳳酒,2600年歷史,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宋代朱弁《曲洧舊聞》里對蒲中酒有記載。
1、歷史有記載"杯酒釋兵權(quán)"中的"酒"是什么酒?有何依據(jù)?
感謝提問者的邀請,我認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時和大臣們飲用的“酒”是蒲中酒。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蒲中酒?宋代朱弁《曲洧舊聞》里對蒲中酒有記載:“內(nèi)中供御酒,蓋用蒲中酒法也,太祖微時至蒲,飲其酒而甘,喜之。即位后,令蒲州進釀酒方,至今不改,”由此可知這蒲中酒,是由宋太祖行軍至蒲州地,(今天的運城市),親自嘗后覺得很不錯而推廣于宮中的。
而這種“蒲中酒”是使用當?shù)孛磕晟B鋾r的井水釀制,故又得此名,有古詩曰“蒲城桑葉落,灞岸菊花秋,愿持河朔飲,分勸東陵侯。”我們知道趙匡胤的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之前周世宗對趙匡胤十分信任,但是趙匡胤還是在陳橋發(fā)動兵變經(jīng)兄弟們黃袍加身后登上帝位,做了皇帝后趙匡胤害怕自己的部下重蹈覆轍,于是就想出了“杯酒釋兵權(quán)”這一妙計,一舉解除了他的結(jié)義兄弟們的兵權(quán),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衛(wèi)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殿前司副都點檢)、王審琪(殿前司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wèi)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羅彥環(huán)(侍衛(wèi)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等,
都是當年擁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軍事力量的高級將領(lǐng)。既然是款待兄弟們,那么一定要讓兄弟們喝好才是根本目的,那么在當時什么酒能達到這個目的呢?在徐松編寫的《宋會要輯稿》中可以查到一些信息,在這本書中記錄了宋朝宮廷用的酒水:蘇合臺酒:北宋宮廷內(nèi)的御用藥酒,極為珍貴,鹿頭酒:這種酒的制作方法是用鹿的頭骨和許多其他藥材去長年的釀制而得,這種酒通常只有在宴會結(jié)束時才啟封飲用。
薔薇露酒和流香酒:薔薇露酒,顧名思義是使用了古法萃取金貴的薔薇,用所得的薔薇精油加入至美酒中,而流香酒是隨后用其他花朵精油制成的酒,這兩種酒是不太可能用到杯酒釋兵權(quán),因為這兩種酒實在是用的太少了,并且有明確規(guī)定,只有在給皇帝的慶壽宴中才可使用,為君者,飲用薔薇露酒,為臣者,飲流香酒,因為是大宴群臣,所以酒的用量肯定特別大,所以以上比較珍貴的酒顯然不合適。
雖然“蒲中酒”不如前面那些酒名貴,但是這種酒可是當時趙匡胤與他們一起行軍時探得的美酒,趙匡胤和大將們必然都很愛喝,喝蒲中酒也能讓大伙回憶起當年一起行軍打仗時的場景,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便于趙匡胤達到喝酒的真正目的。綜上,我認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大宴群臣時飲用的就是蒲中酒,我是舟瑜,謝謝閱讀。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2、酒的發(fā)展歷程有什么?
正所謂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就得起源真的是需要追溯到幾千年前,就得起源有很多說法,包括儀狄造酒,猿猴造酒,上天賦予酒等諸多說法,這里說一下比較被大眾所知的說法是杜康造酒。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jié)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洞中發(fā)酵后,有芳香的氣味傳出。
這就是酒的作法,說起來并無什么奇異的辦法,由一點生活中的偶爾的機會作契機,啟發(fā)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的,這段記載在后世流傳就成了就得起源。白酒歷史上里程碑的出現(xiàn)大概實在宋代,受當時社會風(fēng)氣和技藝進步的影響出現(xiàn)了蒸餾法,得以將白酒提純,這種方法產(chǎn)出的白酒更貼近于現(xiàn)在市面上的白酒,
3、釀酒和釀醋的歷史哪個更早?歷史最悠久的白酒是汾酒嗎?
談起釀酒,到底從何說起,已經(jīng)不能考證。只能從一些古籍中找到有關(guān)釀酒的記載,比如:《孟子》一書就有記載,《孟子》云:禹惡旨酒,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夏禹之前就有釀酒了。只不過那時候釀出來的酒,酒的度數(shù)很低,一般都不會醉人,釀酒也是偉大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摸索出來得。并不斷發(fā)展,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獨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