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怎么蒸餾白酒,如何制備桂花玫瑰酒

1,如何制備桂花玫瑰酒

1將新鮮玫瑰花、新鮮桂花、紅棗、桂圓和甘草置于清香型白酒中,浸泡發(fā)酵15-30天,得一級浸泡液;2在所述的一級浸泡液中加入蜂蜜、清香型白酒后,于20-25℃下浸泡發(fā)酵,得二級浸泡液;按比例比將新鮮玫瑰花、新鮮桂花浸泡到二級浸泡液中,在40-50℃下保溫1-2小時,蒸餾,得蒸餾液;3將步驟2蒸餾后的固體物經過板框壓濾得濾液,將濾液與步驟2的蒸餾液合并,濾清,即為所述的桂花玫瑰酒。本發(fā)明的桂花玫瑰酒花香濃郁自然、營養(yǎng)價值高、具有一定保健效果,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成品質量高等優(yōu)點。

如何制備桂花玫瑰酒

2,從桂花瓣中制作桂花酒精

實際生產制作桂花油其實更簡單,桂花加水加熱后,通水蒸氣,進行水蒸氣蒸餾,蒸出的水和桂花油冷凝后由于不相溶解而分層,分出桂花油(桂花香精)用酒精稀釋就是桂花酒精了。市場賣的也多是用酒精之類稀釋的香精溶液,因為純的香精油氣味太濃,很刺鼻。
桂花,只有四個花瓣
該物質具有低沸點,說明其容易揮發(fā)難熔于水易溶于酒精,可以先用酒精將其從花瓣中提取出來,然后再用水洗的方法除去酒精就可以了,具體的方法:取一定量花瓣,水洗干凈,晾干或者擦干,然后放入低溫冰箱里保存(低溫下揮發(fā)會比較慢),取出后迅速用剪刀剪碎,放入蒸餾瓶內,裝上冷凝管,加熱回流一定時間,然后過濾,將濾液水洗多次,除去其中的酒精即可得到比較純的該物質了

從桂花瓣中制作桂花酒精

3,怎么自制桂花釀

桂林牌桂花酒以本地桂花、山葡萄為原料,經浸泡、蒸餾、調整、陳釀、過濾而成,酒度15°~20° 。原料配方:江米5公斤、酒曲50克、白糖500克、桂花50克制作方法:1.將江米放入盆中洗凈注入清水,約泡2小時,將米倒入鋪好屜布的籠屜上,攤勻。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好的米以不過爛又沒有夾心為準。2.將米取出晾涼(或用冷水沖涼,再將水瀝干)。倒在案子上或大盆里,加酒曲50克(酒曲要用搟面杖搟成面)攪拌均勻。然后裝入小缸里或塘瓷桶里,用手攤平。放在室溫15~20℃的屋里發(fā)酵,大約2~3天即可看是否出了酒,酒的味道是否甜酸適宜。要注意不要發(fā)酵過老,以免變得純酸。3.將細羅放在桶口上,將發(fā)酵好的酒釀倒入羅中,用涼水淋在酒釀上,用手搓米,直到將酒釀搓下,剩下的米渣倒掉。5公斤米大約可出12.5公斤濾好的稠酒。然后將濾好的稠酒倒入鍋中燒開。再掏入瓷桶里,加放白糖和桂花,即為桂花稠酒。
同問。。。

怎么自制桂花釀

4,求桂花酒的制作方法

原料配方(制五缽,每缽裝糯米1公斤) 上白糯米5公斤 甜桂花25克 酒藥62.5克 制作方法   1.將糯米淘凈,于清水中浸泡約12小時(夏季4小時),然后撈入蒸桶內,置旺火沸上鍋上,蒸熟成飯。   2.將桶端下,用清水澆淋,當飯的溫度降至微熱時,瀝去水。將飯倒入盆內,把飯粒撥至松散。將酒藥碾成粉末,與糯米飯拌勻,然后把米飯平均裝入五只缽內(缽高15厘米,直徑23厘米)。   3.缽內正中放一鋁皮制的圓筒(直徑10厘米高13厘米),將圓筒周圍的飯粒按平后,抽出圓筒,蓋上木蓋。將飯缽放在暖水缽上,缽的四周圍用棉被圍緊(夏天單被覆蓋即可),靜置發(fā)酵(溫度一般保持在34~38℃之間)24小時即成。食前在每缽的酒鹵中分放甜桂花。
桂花酒的制作:先制成白酒,裝甏伏酒,伏1—3年時間,一般隔年上市。上市前,用鮮桂花浸成桂花露,滲入白酒,釀成桂花酒。常熟桂花酒留下了翁同穌的“帶徑鋤綠野,留露釀黃花”的佳句。隨著釀酒工藝的改進,桂花酒具備了“品質優(yōu),酒度低,色澤美而透明,酒味香而甜醇,一年四季可飲,男女老少皆宜”特點,成為品飲、饋贈的佳品。

5,桂花酒怎么制作

每年都會在桂花開放的季節(jié),在小區(qū)的桂花林中采一些桂花,在家自制桂花酒,桂花酒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采來的桂花置于通風陰涼處攤開風干一夜,去掉垃圾成分,份量是大概半斤以上(250克),然后在桂花中加入白糖250克(粉狀冰糖最好)拌勻,放入容器內任其發(fā)酵二、三天之后,加入四至五斤三十五度以上的米酒或高梁酒,然后密封保存,放在避光處,三個月后桂花酒即成。就可以飲用了,假若窖藏一年后飲用,這是上好的佳釀了。有條件的話,再加入五十克桂園肉和十克白參、一百克紅棗,這是頂級家釀了。喜歡酒甜一點的朋友,可適量再加些糖。成品的桂花酒色淡黃,開瓶即溢出一股桂花清香,入口甘甜醇綿。此酒有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之功效,是招待朋友的佳品。喜歡動手的朋友不妨按以上方法試試,相信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桂花甜酒釀,俗稱甜白酒,選用上白糯米和酒藥配制釀成,具有芳香、甜潤、助神等特點,為常州傳統(tǒng)產品,距今天已有200余年歷史。以浮橋頭楊長記白酒店楊長洪師傅所制最佳。   原料配方(制五缽,每缽裝糯米1公斤)上白糯米5公斤 甜桂花25克 酒藥62.5克 制作方法 1.將糯米淘凈,于清水中浸泡約12小時(夏季4小時),然后撈入蒸桶內,置旺火沸上鍋上,蒸熟成飯。   2.將桶端下,用清水澆淋,當飯的溫度降至微熱時,瀝去水。將飯倒入盆內,把飯粒撥至松散。將酒藥碾成粉末,與糯米飯拌勻,然后把米飯平均裝入五只缽內(缽高15厘米,直徑23厘米)。   3.缽內正中放一鋁皮制的圓筒(直徑10厘米高13厘米),將圓筒周圍的飯粒按平后,抽出圓筒,蓋上木蓋。將飯缽放在暖水缽上,缽的四周圍用棉被圍緊(夏天單被覆蓋即可),靜置發(fā)酵(溫度一般保持在34~38℃之間)24小時即成。食前在每缽的酒鹵中分放甜桂花。   產品特點 灑鹵芳香,甜醇粘郁,飯粒綿軟,嫩滑爽口。

6,桂花酒的制作方法

原料: 金桂、白糖、米酒或高梁酒、桂園肉和十克白參、一百克紅棗。 做法: 桂花的選擇: 以金桂最佳,在桂花各品種中,數其最芳香。作為主料的桂花要選剛摘或摘下不久的桂花,己變成褐色或黑褐色的不可用。桂花要干凈,不帶泥沙和枝葉。 桂花酒的制作: 1、將桂花置于通風陰涼處攤開風干一夜,然后每斤桂花加入四兩白糖(粉狀冰糖最好)拌勻,放入酒缶內任其發(fā)酵二、三天之后,加入四至五斤三十五度以上米酒或高梁酒,但不可用紅芋、木芋酒,此類酒口感太差。 2、然后密封窖藏,一年后桂花酒即成。 3、假若窖藏五年后才飲用,這是上好的佳釀了。有條件的話,再加入五十克桂園肉和十克白參、一百克紅棗,這是頂級家釀了。喜歡甜一點的,可適量再加些糖。假若窖藏五年后才飲用,這是上好的佳釀了。 4、成品的桂花酒色淡黃,開瓶即溢出一股桂花清香,入口甘甜醇綿。古人云,此酒有健脾胃,助消化,活血益氣之功效。請記住,無論做桂花糖或桂花酒,都不能將桂花水洗。
桂花甜酒釀,俗稱甜白酒,選用上白糯米和酒藥配制釀成,具有芳香、甜潤、助神等特點,為常州傳統(tǒng)產品,距今天已有200余年歷史。以浮橋頭楊長記白酒店楊長洪師傅所制最佳。 原料配方(制五缽,每缽裝糯米1公斤)上白糯米5公斤 甜桂花25克 酒藥62.5克 制作方法 1.將糯米淘凈,于清水中浸泡約12小時(夏季4小時),然后撈入蒸桶內,置旺火沸上鍋上,蒸熟成飯。 2.將桶端下,用清水澆淋,當飯的溫度降至微熱時,瀝去水。將飯倒入盆內,把飯粒撥至松散。將酒藥碾成粉末,與糯米飯拌勻,然后把米飯平均裝入五只缽內(缽高15厘米,直徑23厘米)。 3.缽內正中放一鋁皮制的圓筒(直徑10厘米高13厘米),將圓筒周圍的飯粒按平后,抽出圓筒,蓋上木蓋。將飯缽放在暖水缽上,缽的四周圍用棉被圍緊(夏天單被覆蓋即可),靜置發(fā)酵(溫度一般保持在34~38℃之間)24小時即成。食前在每缽的酒鹵中分放甜桂花。 產品特點 灑鹵芳香,甜醇粘郁,飯粒綿軟,嫩滑爽口。

7,白酒能浸泡桂花使之成為桂花酒嗎

桂花性溫味辛,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可以化痰散瘀,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腸風血痢、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像是漢代時,桂花酒就是人們用來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畢,晚輩向長輩敬用桂花酒,長輩們喝下之后則象徵了會延年益壽。白酒能浸泡桂花酒,具體步驟如下:原材料:白酒1000毫,桂花50克,食用酒精200毫升。制作過程:1:摘取含苞待放的新鮮桂花,用酒精浸泡,酒精與桂花的體積比為2:1.2:常溫密封浸泡2~3天。采用簡單蒸餾的方式蒸出香料酒,儲存1個月。3:將香料酒與白酒兌和在一起即可。
桂花酒的制作:先制成白酒,裝甏伏酒,伏1—3年時間,一般隔年上市。上市前,用鮮桂花浸成桂花露,滲入白酒,釀成桂花酒。常熟桂花酒留下了翁同穌的“帶徑鋤綠野,留露釀黃花”的佳句。隨著釀酒工藝的改進,桂花酒具備了“品質優(yōu),酒度低,色澤美而透明,酒味香而甜醇,一年四季可飲,男女老少皆宜”特點,成為品飲、饋贈的佳品。 制作桂花稠酒的好方法 制作桂花稠酒的好方法 一、泡米:清水入缸,淹沒江米,木瓢攪拌使臟物上浮撇而棄之。四時為宜。 二、蒸米:上籠,燒大火,熟爛達八成,離火,澆水,先米中間后籠周圍,溫度降至三度以下即可。 三、拌曲:平散攤開在案,撒曲面,拌,需均勻。 四、裝缸:先置木棒一個,于缸中心,將米從四周裝入輕輕拍壓,后木心轉動抽出,口成喇叭狀。白布蓋之,再加軟圓草墊,保持三十度溫,三天后酒醅即熟。 五、過酒:將缸口橫置兩個木棍,銅絲蘿架其上,蘿中倒多少酒醅,用多少生水幾次淋下,手入酒醅中轉、攪、搓、壓,反復不已,酒盡醅干。 酒中放糖精,加桂花,加熱燒開。 一般酒澄清,此酒粘稠,一般酒辣辛,此酒綿甜。鄉(xiāng)民能喝,市民能喝,老人能喝,兒童能喝,男人能喝,女人能喝,健胃、活血、止渴、潤肺。 相傳太白飲此酒,成詩百篇。故歷來文人到長安,專飲桂花稠酒。今有一學子欲做詩人,每次到酒店大飲覓靈感,但三碗下肚,則大醉,語無倫次,不識歸路。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