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酒主要是去腥。本膳料理可謂是日本料理的起源,是舉行儀式用的高規(guī)格料理。最基本的儀式為“式三獻”,這是吃本膳之前,按一定的順序先喝三輪酒。清湯、下酒菜和酒一起上桌。至于割烹、料亭等是作為料理餐廳出現(xiàn)。這塊溫石被稱作“藥石”,是懷石名字的由來。
日本料理到底是什么?
日本料理大致可分為三種:“本膳料理”、品茶前的“懷石料理”、用以宴請的“會席料理”。至于割烹、料亭等是作為料理餐廳出現(xiàn)。日本的傳統(tǒng)料理可分為:本膳料理(ほんぜんりょうり)、會席料理(かいせきりょうり)、懷石料理(かいせきりょうり)、精進料理(しょうじんりょうり)、普茶料理(ふちゃりょうり)、桌袱料理(しっぽくりょうり),他們的起源各不相同。
本膳料理可謂是日本料理的起源,是舉行儀式用的高規(guī)格料理。源于鐮倉時代(1185~1333)末期武士階層開始追求奢華的生活。進入室町時代(1336~1573)后,本膳料理在烹飪上發(fā)展出了日本的特色,而儀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規(guī)律,以傳統(tǒng)文化、習慣為基礎(chǔ)的料理體系。現(xiàn)在只會在少數(shù)的正式場合,如紅白喜事、成年儀式及祭典宴會上看到本膳料理形式的殘影,而完整正規(guī)的本膳料理幾乎是看不到的。
在形式上,一般菜碟或者飯菜的數(shù)目為7、5、3這樣的奇數(shù)。所以最基本的本膳料理形式就是三膳,“本膳”有7菜,“二の膳”有5菜,“三の膳”有3菜。除膳之外,還有獻,獻的作用是供大家喝酒,每一獻也有相應的食物供應。最基本的儀式為“式三獻”,這是吃本膳之前,按一定的順序先喝三輪酒。酒過三巡之后開始吃正餐。所有的膳用完之后,再接著喝酒,則從四獻算起,歷史上有貴族舉辦的宴會有多達二十一獻。
本膳料理器物的擺放形式,上菜順序,出席服裝等都有著嚴格的做法和順序。清湯、下酒菜和酒一起上桌。之后,再提供本膳、二膳、三膳。 從本膳開始,一口米飯一口菜交替著吃。一餐到最后以茶收尾。五膳也叫引物膳,因為是作為禮物的膳食,故而也稱“臺引”。與膳基本為燒烤食物,不能動筷子,作為禮物盛到盒子里帶回家。紅白喜事的“引出物”就是由此而來。
會席料理源于俳句詩人們舉辦詩會后享宴。以酒為中心的宴席料理,與茶會懷石料理相反,先上前菜、燴菜、生魚片、燒烤等食物,最后上米飯和湯。詩會大多在日本式酒家舉辦,江戸中期以后,器物和料理都精致了,漸漸成為豪華料理。懷石料理以茶道起源,誕生早于本膳料理。鐮倉時代左右,日本人過著一天兩頓飯的生活。特別是,寺院里嚴格修行的僧侶們,抱著一塊加熱的石頭來抵抗饑餓。
這塊溫石被稱作“藥石”,是懷石名字的由來。懷石料理的特征是得全部吃完、每次剛做好馬上上菜、傳遞季節(jié)感和祝福的信息。懷石料理按照米飯、清湯、生魚片、燴菜、燒烤、主菜、箸洗、下酒菜、湯桶、醬菜、點心的順序上菜。在安土桃山時代,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千利休確立茶道的時候,為了品味茶的美味而創(chuàng)立的規(guī)則。懷石料理的制作方法也根據(jù)茶道流派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嚴格制作要求。
料理酒和味啉有什么區(qū)別?
味淋在過去就是一種甜酒。在16世紀日本戰(zhàn)國時期,味淋還是一種甜酒。但隨著發(fā)展,江戶后期開始,味淋逐漸成為調(diào)味品、最終在昭和三十年,因大幅減稅的影響,迅速普及,成為日本家庭中常見的一種調(diào)味料了。味醂在料理里起到增加菜肴甜度,光澤,防腐和使肉類食材緊實的作用。料理酒主要是去腥。但是實在買不到味淋的話,不放也是可以的,味道上稍微影響,但不會太大,但食物的口感和外觀上有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