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問的是有些有錢人為什么喜歡吃日料、西餐,喜歡喝紅酒、威士忌?這一口我亦所欲也,真的算不上是有錢人。中午基本滿座,七十多歲的老上海占了多半,他們吃的很省,悄悄地說著話……其實就是一種情懷了,真的不一定很有錢啊!吃西餐、點蠟燭當然少不了紅酒了……這個場合如果來上一瓶“二鍋頭”是不是有點兒不搭了?年輕人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一下西餐或者日餐,領略一下異域的飲食文化,所以先不忙打上有錢人的標簽嘛!。
為什么有的有錢人喜歡吃西餐、日料,喝紅酒、威士忌?
這個題目問的是有些有錢人為什么喜歡吃日料、西餐,喜歡喝紅酒、威 士忌?這一口我亦所欲也,但是真的算不上是有錢人。這些飲食在我們這些“五零”后來說是“要想愛它不容易”,好在有了改革開放40年的預熱和薰陶。我們的上一輩人他們其實都是在這些洋玩意兒重返大陸的拓荒者。1980年,我們的城市破天荒的來了一條環(huán)游世界的豪華郵輪一一伊麗莎白二世號,游客們在岸上要參觀一系列的窗口單位,晚上船方舉辦了答謝冷餐會,從市長到各部門主官都應邀參加了。
一位我們系統(tǒng)的老總(入城老干部,剛從某區(qū)委書記任上換崗)對我說了昨天晚上那些令人難以下咽的生冷食物,想起生魚就想吐,那些酒也沒有勁兒(此公每天回家都要半斤白酒,半夜醒來要喝不然無法再次入睡,群眾運動留下的病根。)他最喜歡的是船上贈送的香煙盒大小的收音機,還從口袋里掏出來炫耀了一下。將近40年了,這是當初的權貴們對洋餐、洋酒的真實評價,我們這些“奔七”的人對它們也肯定是不咋的!我們的下一代當年因為有考試成績好了就去吃肯德基麥當勞的誘惑,所以他們對西式快餐并不反感,當然他們并非都是有錢人。
飲食習慣的形成主要是在18歲以前。過了這個“窗口”期,則很難再去重新接受一種新的口味了。 西餐講究的是就餐的環(huán)境和禮儀,因為是分餐,所以西餐更衛(wèi)生,更少感染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機率,這種就餐方式值得推廣。至于日餐它的精致、圖1??2??3?? 食材的新鮮、清淡是其他餐系無法比擬的,平日里帶著小孩子吃日料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那么多的花樣總有一款適合他們的。
圖4??是法餐焗蝸牛,圖5??是玉米片與水果的一個混搭的主盤,類似于我們的菠蘿飯。圖6??是一款蝦肉沙拉,紅色的調味醬是老美風格的“千島醬”,一百多年前老美鐵路大亨的家廚發(fā)明的一種調味醬,因為是在圣勞倫斯河上的千島旅游區(qū)的別墅里面誕生的所以叫做“千島醬”。圖7??是布丁,屬于餐后的甜點。老外的西餐館都是可以“泡”的,一頓飯吃上兩三個小時很正常的,吃頓法餐沒有三、四個小時根本就別去了。
上海的紅房子我去年慕名去吃過飯,點了羅宋湯(已經(jīng)成了西紅柿牛腩湯)炸豬排,這是上海特色的了??靖蝌郏ㄟ@是那個四人幫中間的王某偶爾去嘗試的法國菜)焗蝸牛,白水煮蝸牛,除了夾子和叉子“世界第一”以外,精氣神兒全無了。在歐美吃蝸牛是沒有這套行頭的。中午基本滿座,七十多歲的老上海占了多半,他們吃的很省,悄悄地說著話……其實就是一種情懷了,真的不一定很有錢啊!吃西餐、點蠟燭當然少不了紅酒了……這個場合如果來上一瓶“二鍋頭”是不是有點兒不搭了?年輕人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一下西餐或者日餐,領略一下異域的飲食文化,所以先不忙打上有錢人的標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