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向遠大的
志向遠大的名人:1、司馬遷他消肆棚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fā)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zhàn)爭中,因寡不敵眾,戰(zhàn)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2、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表現(xiàn)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句話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升華,也是對以共產(chǎn)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fā)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3、牛頓他7歲時就立定志向要成為打開自然之謎的人,對于各種物理現(xiàn)象都認真觀察,到了10歲就能觀測天象和探索天體物理規(guī)律,16 歲就用實驗的方法測量風速等物理量,23歲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24歲開始數(shù)學微積分的創(chuàng)造,26歲就成了著名科學家,對物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4、茅以升他在11歲那年看到文德橋壓塌的悲慘情景,就立下了大志,要為人們造一條結(jié)實的橋。為了實現(xiàn)愿望,他刻苦學習,考上了橋梁建筑專業(yè)。后來他實現(xiàn)了自小的理想,造了著名的錢塘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2,游歷紀實10溯古撫今走進遼寧省博物館
文/木葉山仲秋,閑暇。走進了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坐落在沈陽市渾河南岸的新城區(qū)智慧三街,中心廣場的東北側(cè)。是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 他的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該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聞名于海內(nèi)外。 館藏文物總量11.2萬件。其中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鶴瑞圖》等晉、宋、元等字畫精品。宋元明清等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的玉器,商周時期窖藏青銅器,遼代陶瓷,歷代墓志,明清版畫,古地圖,歷代銅鏡和貨幣,最有影響。 該博物館的占地面積8.32萬平米,建筑面積約為10萬平米。分文物展覽、保護、儲藏、觀眾服務、綜合五個功能區(qū)。 展區(qū)的面積約4.2萬平米,共22個展廳,分布在三個樓層中。其中: 一層展廳以安排臨時展出為主,現(xiàn)有3個展廳是古代墓志、明清玉器、明清瓷器。 展館二層,現(xiàn)有6個展廳,正在展出貨幣、遼瓷、佛教造像、璽印、銅鏡、滿族習俗。 展館三層,有5個展廳,常設廳有“古代遼寧”展,還有館藏書法、書畫、絲綢展。 在一層進樓門的正面和兩側(cè)墻壁上,各有6塊以遼寧歷史文化為主題的銅質(zhì)浮雕。展現(xiàn)了遼河流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為博物館的建設增加了文化內(nèi)涵。 以主浮雕“ 文明曙光”為起點,依次為“北土方國”“開疆拓土”“華夏一統(tǒng)”“開發(fā)遼東”“儒風北漸”“隋唐營州”“契丹肇興”“金代東京”“九邊之首”“滿族崛起”“東北易幟”“國歌序曲”等。這些浮雕的展示,是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形象,展現(xiàn)了遼河流域的歷史文化。 遼寧博物館,是一個開放式的展館,可免費進館。我們是從一樓進館的,門口服務人員安檢后,就可以進去了。 進門首先是看到的,是正面墻壁上的巨幅銅質(zhì)浮雕,非常醒目。一層展廳,走馬觀花看了一下展廳門口的題目,就上了二層,重點看了銅鏡展廳。這個展廳,展出的主要是從戰(zhàn)國,到明清不同時代的銅鏡。只見門口首頁展出前言中寫到:玉匣聊開鏡,輕灰暫拭塵。 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 月生無有桂,花開不逐春。 試掛淮南竹,堪能見四鄰。 這是一幅以古代銅鏡為照片背景,介紹銅鏡的起源和消亡的歷史過程。說的是人類在遠古時期無有鏡子,但古人也有美的觀念,對自己的容貌舉止也很重視。他們最先以止水照容,到鑄鑒盛水,至到齊家文化出現(xiàn)銅鏡。在長達四千多年的時間里,銅鏡一直是人們不可缺少的工具。到了清朝的中葉,玻璃從西方國家傳入中國,才結(jié)束了銅鏡的歷史。 今天我們見到的銅鏡,只是銅鏡背后精美絕倫的紋飾,講述著不同年代的歷史,和當時人們的生活,傳遞著那個時代的信息。(一)戰(zhàn)國鏡 銅鏡的制作,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代,形成了第一個高峰,紋飾由單純素面或幾何紋樣,發(fā)展到了蟠虺紋、云雷紋、山字紋多種樣式。同時透雕和鑄、錯金銀、鑲金嵌玉工藝在銅鏡的應用,也是這一時期的標志(圖略)。 (二)兩漢鏡漢代是銅鏡發(fā)展史上第二個高峰期,上承戰(zhàn)國鏡,流風及于漢魏六朝。紋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有星云紋、博局紋、草葉紋、銘文吉語、車馬畫像、四神等。鑄造工藝日趨精湛,銅、錫比例合理的配置,使鏡面發(fā)出高亮白光,成為了青銅器鑄造業(yè)衰落后的又一奇葩工藝(圖略)。 (三)隋唐鏡唐代銅鏡,不但突破了銅鏡以圓為主的形式,出現(xiàn)了菱花、葵花、方形、亞形鏡,而且紋飾也突破了漢鏡的刻板及圖案化。布局靈活多樣,題材豐富多彩,且有異域人文色彩。花鳥菱花鏡、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等,都反應了盛唐的氣魄,突出了一種繁榮的氛圍。工藝方面出現(xiàn)了金銀平脫鏡、螺細鏡、貼金貼銀鏡等,成為了后世人銅鏡鑄造,又一個無法超越的高峰(圖略)。 (四)兩宋鏡 兩宋(北宋、南宋)時期,在繼承了傳統(tǒng)銅鏡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眾多新鏡形 ,如鐘形、盾形、鼎形、桃形等。兩宋銅鏡的紋飾主要有花卉、花鳥、龍紋、人物故事、八卦、吉祥語和商標名號等。其中尤以纏枝花草和雙鸞、雙鳳鏡具有時代的特點。北宋的花鳥鏡、南宋的商標號鏡最具兩宋的特點(圖略)。 (五)遼鏡 遼(大遼、契丹人)鏡繼承了漢、唐的遺風,又吸收了鏡的風格,有其獨特之處。如典型的龜背紋鏡,采用方圓結(jié)合,層層分割曲直相形的圖案,形成獨特的四合紋樣。龍紋鏡以其剛健犀利細線刻技法帶來高潮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菊花紋鏡更多地吸收了宋代的纏枝花草的細膩、柔美(圖略)。 (六)金鏡 金代(女真人)銅鏡的主題紋飾非常豐富,其內(nèi)容不單有中原流行的圖紋樣式,也反應了本民族的傳統(tǒng)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上也體現(xiàn)了本民族的特點。如金代的雙魚鏡,采用浮雕的手法體現(xiàn)紋飾,給人以厚重的感覺。金鏡刻畫的雙魚、雙龍、花枝或是人物、山石、樹木,線條都比較粗獷豪放(圖略)。 (七)元明清銅鏡 元代的銅鏡工藝已趨向衰落,仍沿用宋、金時代的圖案。但飾紋也粗略簡陋,但有各種類型的梵文咒語鏡,是元代的一大特點。明朝的銅鏡一般圓大而厚重。一般多為圓形,有柱形鈕、圓鈕、銀錠鈕。多記年鏡、古語鏡及帶作坊名款的銅鏡,飾紋有龍、鳳、花草,也有的是八寶圖案。到了清代銅鏡已經(jīng)衰落,但宮廷內(nèi)也不乏有精品(圖略)。 由于時間關(guān)系,一個上午花了近二個多小時,僅仔細看了這一個展廳,未免有點遺憾! 2019年8月31日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