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州功夫茶有什么文化歷史
潮汕功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則盛行于宋朝,貴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潮人愛飲工夫茶,可以說是達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說的天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卻把古人列為末位的茶,破格地晉升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飲工夫茶。他們不怕俗話說的“早晨空腹茶,劫賊入人家”,而持之以恒,處之泰然。潮人把茶葉叫”茶米”, 可見"嗜茶若命"者的形象。由此可見潮人對茶可謂情有獨鐘。
潮州茶文化是嶺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為著稱。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為潮州地區(qū)飲茶習俗的文化現(xiàn)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當?shù)夭环盅潘?,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并不僅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lián)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或洽談貿(mào)易,潮州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講究,有茶童(戲稱“風爐縣長”)專侍,挑擔、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別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后,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觜,來試潮山處女泉。”
廣州冼玉清教授曾寫詩贊道:“烹調(diào)味盡東南美,最是功夫茶與湯?!倍瘢鄙敲朗掣?
形成一股潮菜美食浪潮,令眾多食客、美食家趨之若鶩
【功夫茶介紹】
所謂功夫茶,并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shù)的承襲和深入發(fā)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qū)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梢哉f,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fā)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chǎn)自潮州鳳凰山區(qū),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zhì)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沖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極薄。
【功夫茶茶藝】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后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后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后,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jīng)泡開,性味俱發(fā),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并圍一起,以沖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2,求關于潮州茶文化的發(fā)展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至少在距今6000年以前,在潮汕大地上便已有人類行走的腳印了。潮汕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它的存在和影響,早已超越本土,跨越重洋。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品茶一是講究茶的精美,二是不求解渴,而是追求一種精神享受。范仲淹在斗茶歌中有這樣的句子;“吁嗟天產(chǎn)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眾人之濁我獨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惫湃藢ζ凡枋且煌樯畹?。我對茶稱不上多么癡情,但我從懂事以來,品嘗了不少茶,唯獨嗜工夫茶。
今年暑假,舉家赴潮州去拜訪親戚。叔叔以上等的工夫茶敬我們。
潮汕人品工夫茶是很講究的。一套小巧的宜興紫砂茶具,精美之極,但見“紫玉金砂迎客至”幾字繪于如滿月似的紫紅色茶具上,分外雅致;那蜜橘般大小的紫砂壺,胡桃大的茶杯,玲瓏小巧,精致之極。未曾品茶,先被這如古玩般的茶具醉了。
叔叔將沸水注入茶壺內(nèi),而后迅速倒在杯子里,一是洗茶,二是暖杯。之后,再將水壺懸高而沖,先快后慢,徐徐遍淋茶壺之外,此時隨著水霧的升起,頓時茶香四溢。好茶!媽媽禁不住叫聲好,此茶不愧是茶之上品。這時叔叔將三個小杯緊挨著放在一起,端壺緩緩斟茶,挨次數(shù)匝于杯內(nèi)。叔叔把這工夫茶操練得如此嫻熟,真是一種由技術(shù)到藝術(shù),再由藝術(shù)臻至一種境界的奇妙歷程。
我們端起茶杯,先聞上一聞,一股清香直入肺腑,再小啜一口細細品味,甘甜與茶香令我“飲罷清風生兩肢”,一杯入肚,齒頰彌香,如入仙境。
潮汕工夫茶的習俗早已聞名遐邇。然而,這一地區(qū)的婦女從前愛喝“女子茶”的風尚,卻鮮為人知。
曾聽媽媽講,“女子茶”可與“工夫茶”相媲美?!芭硬琛笔且浴坝吐椴琛睘橹?,配以“潮汕米方”的飲茶方式,稱她為“女子茶”。
這種“女子茶”,選用福建武夷山的“鐵觀音”,潮汕鳳凰山的“鳳凰茶”,放入帶齒的缶缽內(nèi),用番石榴樹削制的“擂茶槌”,將茶葉擂成粉末,然后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黃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鹽,將其拌合在一起,沖上開水。飲用時,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咸甘澀諸味俱全,獨具一格的“潮州油麻茶”。喝著“油麻茶”,再配上一快“潮州米方”,那可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潮汕茶文化,很有特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潮汕茶文化會一代代地發(fā)揚光大。
有潮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一壺工夫茶,成為他們對故土親朋眷念的唯一方式。所謂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廣東的潮汕地區(qū)一帶的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shù)、評品質(zhì)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泡制工夫茶,一般是烏龍茶葉,潮人獨鐘烏龍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最受青睞。潮人煮茶,多用絞只炭。絞只炭的優(yōu)點是木脂盡脫,煙臭無存,敲之有聲,一經(jīng)點燃,室中還隱隱可聞“炭香”。泡制時先將水燒開后沖茶。沖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高沖”、“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后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后,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jīng)泡開,性味俱發(fā),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并圍一起,以沖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功夫。無怪乎人們說,沒有工夫就莫飲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飲茶不僅可以解渴,更是一種藝術(shù)。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結(jié)構(gòu)的多元化,潮汕的茶文化正發(fā)生悄然變化。傳統(tǒng)茶藝的發(fā)展越來越精深;飲茶的方式在變,品茶的地點也在變,這一切給潮汕的茶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也給傳統(tǒng)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
有人說茶文化屬于農(nóng)耕文明,與現(xiàn)代化格格不入,與城市的發(fā)展建設步伐不協(xié)調(diào),我認為此論大謬。茶無論作為一種飲品,還是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剛好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所缺乏的。現(xiàn)代社會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需要“和諧”的引領。作為飲食文化、禮儀文化、休閑文化相交匯的潮汕茶文化,在“引領”中越來越成為社會和諧、家庭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積極動力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亮點。在重視家庭傳統(tǒng)、禮貌親情的潮汕地區(qū),茶文化的內(nèi)涵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吨杏埂氛f:“盡人之性而后可以盡物之性”。潮汕茶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人,人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xiàn)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jié)合起來的。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進行潮汕茶文化建設,都必須“以人為本”,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jīng)濟的關系引入到潮汕茶文化的發(fā)展中來。一切有悖于茶文化精神的行為,都要加以糾正、克服,使潮汕茶文化事業(yè)永遠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