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世界到寬窄巷子怎么走
坐78路公交車到通惠門或者人民公園下,下車了問問就到了,很方便的
2,成都住在哪里吃飯出行玩樂最方便
建議住你提出的(6)和(8)這里都在南門上,出行方便,附近比較繁華,酒吧,迪吧,吃的都很多,離市中心也近,美女也多!!
3,成都一日游路線
你可以直接在火車站前面的車站乘坐28路公交車到人民南路一段下車會直接看到天府廣場,然后在下車處對面的紅照壁乘78路到通惠門站下向前約百米就到寬窄巷子,然后在同樣的寬窄巷子站轉(zhuǎn)乘58路到總府路下春熙路就看到了,逛完以后走到鹽市口或大業(yè)路乘8路,334路均可到錦里。
上午:游覽西蜀第一大道觀—青羊?qū)m、三國文化圣地—武侯祠、民俗一條街—錦里、午餐:旅游團餐或可選擇享用美味的成都小吃下午:參觀詩圣杜甫的故居—杜甫草堂、全國唯一地上皇陵—永陵、成都版“清明上河圖”—寬窄巷子晚餐:品嘗著名的成都火鍋夜間:老茶館品嘗蓋碗茶、欣賞神秘莫測的四川民間絕活—蜀風雅韻(神秘精湛的變臉、驚心動魄的吐火、幽默滑稽的滾燈、精美絕倫的手影……)
4,寫陜西的古代詩詞有哪些陜西的別稱都有什么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
黃河淹華岳,白日照潼關(guān)。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杜甫
威弧不能弦,自爾無寧歲。
川谷血橫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從北來,長驅(qū)振凋敝。
頓兵岐梁下,卻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極我得制。
蕭索漢水清,緬通淮湖稅。
使者紛星散,王綱尚旒綴。
南伯從事賢,君行立談際。
生知七曜歷,手畫三軍勢。
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
幕府輟諫官,朝廷無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爾布嘉惠。
補闕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當艱難時,實藉長久計。
回風吹獨樹,白日照執(zhí)袂。
慟哭蒼煙根,山門萬重閉。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遞。
裴回悲生離,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遺民,后漢更列帝。
恨無匡復姿,聊欲從此逝。
《漢中行》宋 黃裳
漢中沃野如關(guān)中,四五百里煙蒙蒙。
黃云連天夏麥熟,水稻漠漠吹秋風。
七月八月
百度一搜比這迅速有用多了
陜西,簡稱陜或秦,也稱三秦,是中國的西北地區(qū)的一個省,省會西安,位于中國內(nèi)陸腹地,屬于黃河中游和長江上游,地處東經(jīng)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nèi)蒙古,居于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qū)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因在陜州(現(xiàn)為河南省陜縣)以西,故稱陜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陜西在歷史上較長時期一直簡稱為“秦”。
5,代表愛情的詩句帶有兔子的
《古詩十九首》 【漢】無名氏冉冉孤生竹,結(jié)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就谩拷z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jié)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zhí)高節(jié),賤妾亦何為?《古艷歌》(又名《古怨歌》) 【漢】無名氏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斗N瓜篇》 【魏晉】曹睿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jié)連。寄托不肖軀。有如倚太山?!就谩拷z無根株。蔓延自登緣。萍藻托清流。??稚聿蝗1幻汕鹕交?。賤妾執(zhí)拳拳。天日照知之。想君亦俱然?!秲?nèi)殿賦新詩》 【隋】江總【兔】影脈脈照金鋪,虬水滴滴瀉玉壸。綺翼雕甍邇清漢,虹梁紫柱麗黃圖。風高暗綠凋殘柳,雨駛芳紅濕晚芙。三五二八佳年少,百萬千金買歌笑。偏著故人織素詩,愿奏秦聲采蓮調(diào)??椗裣Χ摄y河,當見新秋停玉梭。《簫史曲》 【隋】江總弄玉秦家女,簫史仙處童,。來時【兔】月滿,去后鳳樓空。密笑開還斂,浮聲咽更通。相期紅粉色,飛向紫煙中?!栋最^吟》 【唐】李白題注:一作《相和歌辭 白頭吟二首》 一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羞故林?!就谩拷z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wǎng)絲。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古來得意不相負,祇今惟見青陵臺?!缎禄閯e》 【唐】杜甫【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結(jié)發(fā)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腸。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艷情代郭氏荅盧照鄰》 【唐】駱賓王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關(guān)恨蜀川。歸云已落涪江外,還雁應過洛水瀍。洛水傍連帝城側(cè),帝宅層甍垂鳳翼。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柳葉園花處處新,洛陽桃李應芳春。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此時離別那堪道,此日空床對芳沼。芳沼徒游比目魚,幽徑還生拔心草。流風回雪儻便娟,驥子魚文實可憐。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莫言貧賤無人重,莫言富貴應須種。綠珠猶得石崇憐,飛燕曾經(jīng)漢皇寵。良人何處醉縱橫?直如循默守空名。倒提新縑成慊慊,翻將故劍作平平。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后啼痕上竹生。別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勖。當時擬弄掌中珠,豈謂先摧庭際玉。悲鳴五里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xù)。思君欲上望夫臺,端居懶聽將雛曲。沈沈落日向山低,檐前歸燕并頭棲。抱膝當窗看夕【兔】,側(cè)耳空房聽曉雞。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獨坐傷孤枕,春來悲更甚。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錦江中霞似錦。錦字回文欲贈君,劍壁層峰自糾紛。平江渺渺分清浦,長路悠悠間白云。也知京洛多佳麗,也知山岫遙虧蔽。無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長情守期契。傳聞織女對牽牛,相望重河隔淺流。誰分迢迢經(jīng)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借問,更向盧家字莫愁?!肚偾柁o 秋思二首 其一》 【唐】鮑溶胡風吹雁翼,遠別無人鄉(xiāng)。君近雁來處,幾回斷君腸。昔奉千日書,撫心怨星霜。無書又千日,世路重茫茫。燕國有佳麗,蛾眉富春光。自然君歸晚,花落君空堂。君其若不然,歲晚雙鴛鴦。顧【兔】蝕殘月,幽光不如星。女兒晚事夫,顏色同秋螢。秋日邊馬思,武夫不遑寧。燕歌易水怨,劍舞蛟龍腥。風折連枝樹,水翻無蒂萍。立身多戶門,何必燕山銘。生世不如鳥,雙雙比翼翎。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原意是寫音樂的,可以借指對愛情的執(zhí)著。
6,詩名里帶三峽字的詩詞有哪些
1、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謀以明年下三峽》宋·陸游 詩酒清狂二十年,又摩病眼看西川。心如老驥常千里,身似春蠶已再眠。...2、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3、 《游廬山山陽七詠 三峽石橋》宋·蘇轍 三峽波濤飽溯沿,過橋雷電記當年。江聲仿佛瞿唐口,石角參差滟滪前。...4、 《三峽流泉歌》宋·曹勛 草木搖落兮露為霜,三峽之水兮流湯湯。我欲絕之兮恨無梁,邈佳人兮天...5、 《陪趙工部三峽白鹿之游有感而賦》宋·陳宓 昔年相見尚兒童,今日同游鬢欲翁。佳處山川總?cè)缗f,見君如見紫陽公。...6、 《三峽橋》宋·孔武仲 廬山到此深,面面皆疊嶂。安知九江濱,自有三峽壯。層崖合飛流,深谷...7、 《三峽橋》宋·魏了翁 英云皓雨瀉明蠲,題和人間第六泉。似把谷簾從黜降,卻將此水為超遷。...8、 《琴曲歌辭·三峽流泉歌》唐·李季蘭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聞。玉琴彈出轉(zhuǎn)寥夐,直似當時夢中聽。...9、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唐·岑參 皤皤岷山老,抱琴鬢蒼然。衫袖拂玉徽,為彈三峽泉。此曲彈未半,高堂...10、 《續(xù)得觀書,迎就當陽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峽》唐·杜甫 自汝到荊府,書來數(shù)喚吾。頌椒添諷詠,禁火卜歡娛。舟楫因人動,形骸...11、 《念奴嬌·蜀川三峽》宋·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巨石巉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十...12、 《三峽聞猿》唐·貫休 歷歷數(shù)聲猿,寥寥渡白煙。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萬里客危坐,千山...13、 《三峽聞猿》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14、 《棲賢三峽橋》宋·蘇軾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斗。深行九地底,險出...15、 《巴東三峽歌》宋·無名氏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16、 《游慧林寺以三峽炎蒸定有無為韻得定字是日欲》宋·陳與義 我如東郊馬,欹側(cè)甘瘦病。今晨舉足輕,起行得幽勝。撫窗喚懶融,槁面...17、 《雨過三峽橋上作》清·屈大均 二十四潭爭一橋,驚泉噴薄幾時消。一山瀑布歸三峽,小小天風作海潮。...18、 《謝易實甫再惠廬山三峽泉》清·張之洞 江城炎燥無風,忽有甘泉藥病翁。篇酌一家俱滿腹,勞人堪傲贊皇公。...19、 《棲賢寺三峽橋》宋·晁補之 絕壁秋標天外劍,深溪冬吼地中雷。上宮未信無人到,朱閣飛從頂上來。...20、 《三峽橋》宋·陳舜俞 銀河源源天上流,新秋織女望牽牛。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鵲為橋誠拙謀。...21、 《廬山雜詠·棲緊三峽橋》宋·陳文蔚 我來未試烹茶水,且讀石上涪翁詩。上臥百盡晴蝃蝀,下貯一匣青玻璃。...22、 《題王師尹所藏三峽圖》宋·仇遠 廬山石橋天下奇,奔湍赴壑潛馮夷。倚闌俯瞰毛發(fā)竦,品題曾讀坡仙詩。...23、 《病倦不能過谷簾、三峽,寄題》宋·范成大 白龍青峽紫煙爐,山北山南只半涂。說與同來綠玉杖,他年終補臥游圖。...24、 《策師南游過三峽見予求施以詩會余憂悲苦惱無》宋·馮時行 策骨寒瘦枯梅枝,梅花開時徵我詩。我詩悲瘁作無意,借梅代我陳其詞。...25、 《三峽橋》宋·高翥 倦游華發(fā)冷蕭騷,長夏來登三峽橋。山吐濕云何日盡,溪流凍雪幾時消。...26、 《題三峽堂》宋·郭明復 三峽堂前五月風,吳檣蜀柁古來通。山如肺附重相掩,水似環(huán)連去不窮。...27、 《三峽橋》宋·洪咨夔 太行擘破黃河出,赑屃翻身滄海立。老龍抱寶正鼾睡,地底黑風吹霹靂。...28、 《三峽橋》宋·黃誥 橋壓神龍三四秋,良材應是鬼神搜。猿猱爭飲澗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29、 《三峽橋》宋·錢聞詩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紱此邦非偶爾。行行白鹿書院來,小輿竹逕松陰里。...30、 《三峽堂》宋·宋肇 初尋磴道踏雪煙,漸引茅瞻屋數(shù)椽。江影動搖波面日,山光隱見峽中天。...31、 《三峽》宋·蘇泂 三峽波濤壯,秋深鼓棹前。飛空多隕石,失木有驚猿。灑遍時時雨,晴開...32、 《游三峽一首》宋·王阮 玉淵真水府,三峽跨長虹。萬斛鎔銀瀉,千檛戰(zhàn)鼓雄。倚天危石立,透地...33、 《三峽橋》宋·王洋 萬馬占空山,聲馳宇宙間。窺高增健大,照勇怯孱顏。洗石無千古,招僧...34、 《用東坡三峽橋韻贈源上人》宋·王之道 解衣振林霏,欹枕聽檐溜。饑腸欲雷鳴,病耳忽牛斗。自嗟兵火余,十載...35、 《棲賢三峽橋次南康守晏德基韻》宋·王之望 古寺深藏紫翠間,清風夾道凜蒼官。千尋秋色巖巒凈,十里雷聲澗谷寒。...36、 《題榮首座巴東三峽圖》宋·王灼 白帝城高鼓角罷,巫娥廟冷云雨空。只知楚塞明雙眼,不覺神游尺素中。...37、 《三峽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38、 《題棲賢寺三峽橋》宋·楊萬里 棲賢與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龍,睡醒厭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39、 《和謫弟三一三峽曉征寄回韻》宋·張玉娘 鳥道縈紆入劍門,謫居惟汝獨斷恩。鎖天煙黑疑無地,隔樹人言知有村。...40、 《三峽寄伯姊張夫人》明·方孔炤妻 三峽孤帆憶楚蘭,丹崖翠壁墜云端。欲將鏡里琴中意,巧畫裙拖寄姊看。...
7,為學重點詞翻譯
1.為學:做學問。 4.之:代詞,它,指天下事。 5.亦:也。 6.矣:了。 7.則:就。 8.者:…的事情;…的人。 資:天資 9.庸:平庸。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14.之:它,指代學問。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讀(bǐ)音,邊遠的地方。 18.語:讀(yù)音,告訴,對…說。 19.于:對。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樣,怎么樣? 23.恃:憑借,倚仗。 24.何:怎么樣?這是商量語氣 25.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 26.足:足夠。 27.數(shù)年:幾年。 28.下:順流而下。 29.還:回來。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從。 35.慚色:慚愧的神色。 36.顧:難道。 37.焉:加強語氣的助詞。 38.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39.恃:憑借,依靠,倚仗。 40.買舟:雇船。 41.以:介詞,相當于“把”、“拿”、“將”。 42.猶:還,仍然。 43.顧:反而,還。 44.至:到達。 45.去:距離。 46.色:神色,臉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譯。
常用文言虛詞(25個) (一)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 用作助詞 (一)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jié)構(gòu)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四)音節(jié)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動詞可譯為“去、往、到”。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他”(們)、“她(們)”、“它(們)”。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 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 指示代詞,相當于“那” “這”之類的詞。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三)以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為學》) /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 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 用作副詞譯為“已”,“已經(jīng)”。 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對象,譯為“對,對于,向”。 例: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2. 表示處所,譯為“在,從”。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3. 表示對象,譯為“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 4. 表示處所,譯為“到”。 例: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當于“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 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于“并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于“然而”、“可是”、“卻”。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4.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于“著”、“地”等,或不譯 。例: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六)則1.連詞(1)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2)表示假設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那么”。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出師表》)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 例: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2.表示判斷 可譯為“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七)者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說》) (2)在數(shù)詞后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勺g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可譯為“……的時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quán)勸學》)2.助詞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后,表示停頓,不譯。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后,表停頓。)(《愚公移山》) (八)也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4.句末語氣詞,與“和”等詞對應,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若為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5.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例: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1. 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啊”。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十)因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由于”、“憑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隆中對》) 3. 介詞,可譯為“根據(jù)”、“依照”。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 副詞,可譯為“因此”。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而因以及乎其跡。(《墨池記》) (十一)且1. 副詞(1)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可譯為“姑且”、“暫且”。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2.連詞(1)表示遞進,可譯為“況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可譯為“和”、“而且”、“并且”。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十二)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岳陽樓記》)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十三)矣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于“了”、“啊”。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ā对狸枠怯洝罚?/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于“了”、“啦”。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曹劌論戰(zhàn)》)(十四)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 (2)表反問,可譯為“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表推測,可譯為“吧”。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ā对狸枠怯洝罚? (4)表感嘆,可譯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ā蛾惿媸兰摇罚?.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fā)出的處所,相當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十五)所1. 與動詞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2. “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可譯為“用什么方法”、“用這些來”。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與“為”相呼應,構(gòu)成“為……所……”的結(jié)構(gòu),表被動。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 (《童趣》)4. 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ā独恰罚?.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1. 指示代詞,譯為“那”。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 fú,句首發(fā)語詞。例:夫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聲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人”。例: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十八)遂1. 副詞,可譯為“就”、“于是”。例:遂逐其師。(《曹劌論戰(zhàn)》)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十九)雖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 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然 1. 代詞,起指示作用,譯為“這樣”、“如此”。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 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 助詞,分兩種情況: ①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樣子”“像……似的”。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二十一)故1. 舊的,原來的。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 原因,緣故。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二十二)茍1.連詞, 表假設,可譯為“如果”。例:茍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 茍慕義強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詞,可譯為“茍且”。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出師表》) 3. 副詞,表希望,可譯為“且,或許”。例: 茍無饑渴。(《君子于役》)(二十三)會1. 副詞(1)適逢,恰巧。 例:會賓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 (3)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2. 動詞(1)回合,聚會。 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2)體會,領(lǐng)會。 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送東陽馬生序》) (二十四)或1. 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2. 副詞(1)有時。例:或王命急宣 。(《三峽》) (2) 或許。例: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二十五)諸1. 兼詞,“之于”的合音合義。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眾。例: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3. 各位,眾位。例:今諸生學于太學。(《送東陽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