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酒是安徽哪里的酒,擇偶的標準是怎樣的

平時親朋好友的聚會,用的也是安徽本地酒居多,偶爾有外地酒也是以川貴酒居多。平時親朋好友的聚會,用的也是安徽本地酒居多,偶爾有外地酒也是以川貴酒居多。按你的說法安徽是洋河的新江蘇,安徽是五糧液的新四川,安徽是茅臺的新貴州,似乎安徽酒不堪一擊似得。

安徽什么酒喝得最多?為什么?

你提出這個問題,我感覺你不是安徽人,你連安徽的徽都能寫錯,可見你對安徽多么的不了解。安徽有徽文化、徽商、徽派建筑、徽菜、徽墨、徽硯、徽劇等等。按你的說法安徽是洋河的新江蘇,安徽是五糧液的新四川,安徽是茅臺的新貴州,似乎安徽酒不堪一擊似得。今天我就和你說道說道安徽酒到底怎么樣。古井貢古20安徽是白酒大省,A股一共有19家白酒上市公司安徽占四家,分別是古井貢酒、口子窖、金種子、迎駕貢酒。

中國共舉辦五屆評酒會評出十七大名酒,全國擁有名酒的省只有9個,安徽是其中之一。安徽古井貢酒連續(xù)四屆榮獲國家名酒稱號。中國五屆評酒會共評出53種優(yōu)質(zhì)白酒,安徽濉溪縣口子酒廠的口子酒和安徽省淮北市口子酒廠的濉溪特液入選其中??谧咏阎袊陌拙破髽I(yè)數(shù)量龐大,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獲取白酒行業(y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數(shù)量達1593家。

在白酒界有一種說法叫“東不入皖,西不入川”,外地白酒想進入這兩省先掂量掂量勝算有幾何?四川酒強手如林,中國十七大白酒四川省獨占六家,而且這六朵金花強悍無比。遠道而來的挑戰(zhàn)者在四川很難有打贏的把握。安徽省內(nèi)白酒企業(yè)眾多,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的白酒企業(yè),競爭劇烈,寸土寸金,外來企業(yè)也很難立足之地。迎駕貢酒在安徽西北部的阜陽有句話說:“安徽是酒鄉(xiāng),酒鄉(xiāng)在阜陽。

”在“酒鄉(xiāng)”阜陽幾乎每個縣都有酒廠,而且這些酒廠都很有競爭力。所以說如果別省的白酒想進入安徽和四川,先考慮考慮,你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廣告投入,能否在這兩個省站住腳。金種子酒為什么這兩個省的白酒如此強大?因為四川和安徽都是我國的產(chǎn)糧大省,能夠持續(xù)不斷的提供釀造白酒所需要的高粱、小麥、玉米、大豆等農(nóng)作物,同時這兩省有大江大河,水資源豐富。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悠久的白酒釀造歷史,成就了兩地的產(chǎn)酒大省的稱號。以我所在的安徽宿州為例,當?shù)氐幕樵峒奕?、招朋待友用的酒大部分古井貢酒、口子窖,也有用迎駕貢酒、種子酒、宣酒、高爐家酒的,在這樣的重要場合幾乎見不到外地酒。平時親朋好友的聚會,用的也是安徽本地酒居多,偶爾有外地酒也是以川貴酒居多。在本地大型商超,會零星見到外地酒,但仍然是以安徽本地酒為主,小商店幾乎見不到外地酒,不過低價的牛欄山、紅星二鍋頭、龍江家園、老村長到是隨處可見。

老子、莊子、曹操到底是安徽人還是河南人?

提要:《史記》記載老子出生地在楚國苦縣。大量歷史典籍和文物資料證明:老子時代的楚國苦縣就是今安徽渦陽。歷史上武平、鹿邑與苦縣、谷陽、真源始終并存,并同屬一個地區(qū)。武平就是今鹿邑,苦縣、真源就是今渦陽。今本《水經(jīng)注》把苦縣錯置于譙城西部,是造成老子故里爭論的根本原因。陳橋驛教授和王振川先生考證古谷水就是渦河支流武家河,糾正了《水經(jīng)注》的錯簡。

還原老子故里楚國苦縣于譙左,就解決了老子出生地的紛爭和困惑。?關鍵詞:老子故里 楚國苦縣 譙左 渦陽 《水經(jīng)注》 錯簡一代圣哲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自古至今一直深受世人尊崇。司馬遷《史記》說:老子是楚國苦縣人。可是,老子時代的楚國苦縣,在現(xiàn)在的哪一個地區(qū),考證和理解出現(xiàn)了分歧。

安徽渦陽,還有河南鹿邑都說自己是老子故里,目前在學術(shù)界兩說并存。老子出生地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必須通過嚴密考證,得出一個準確而明晰的結(jié)論。本文列舉十大證據(jù),解開歷史謎團,證明老子出生地就是今安徽渦陽。(一)楚國作證苦縣在楚國??甲C老子故里,首先要考證楚國。歷史資料記載:在老子時代,今渦陽屬于楚國,而鹿邑屬于陳國。

老子生活的春秋后期,楚國和陳國西北地區(qū)邊界是城父。《春秋左傳》有如下記載:1)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年):“秋,楚人伐陳?!?“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頓而還?!苯?、夷二地本屬陳。焦即今亳州譙城,夷即今亳州城父。因陳與宋國暗中來往,公元前637年,老子出生之前66年,楚國討伐陳國,奪取了陳國的焦、夷二地,在頓建城。

今鹿邑那時稱作鹿鳴,鹿鳴在焦以西一百多里,屬于陳。2)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薄扒铮有辆揉?。”公元前572年,就是老子出生的前一年,晉國軍隊進攻楚國焦、夷二地,但未得逞。焦、夷也仍是楚國屬地。3)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楚“王執(zhí)伍奢,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太子,未至,而使遣之。

三月,太子建奔宋?!惫?22年,老子49歲,楚王為其太子建取秦女為婦,奸臣費無忌見秦女極其美麗,因勸楚平王自己娶秦女,楚王從之,把太子建的老師伍奢抓了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司馬奮揚事先派人通知太子建,太子建奔宋逃亡。這一段史料表明,城父仍然是楚陳邊界的重鎮(zhèn)。4)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傳》:“六年春,吳伐陳,楚子……乃救陳,師于城父。

”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將救陳?!惫?89年,老子已經(jīng)80多歲了,楚昭王親率大軍到城父,因吳國伐陳,楚國戰(zhàn)也不利,退也不利。這進退二難中,楚昭王病死于城父。此時城父當然也仍在楚國手中。楚國在公元前637年從陳國奪取了今天的亳州和城父,到公元前489年還一直占領城父,前后有148年,說明此地處于楚國一直未變。

城父東南之地是楚國苦縣,城譙城西幾十公里的鹿鳴一直屬于陳國。春秋時代,陳國沒有苦縣和相縣,有史可查。公元前479年,楚國消滅了陳國,一直屬于陳國的武平、鹿鳴,即今鹿邑地區(qū),才開始歸屬楚國。這時老子如果健在,也已經(jīng)92歲了。但是鹿邑方面并不能以此為據(jù),把老子出生地楚國苦縣說成在他們那里。二、相邑作證《戰(zhàn)國策·秦四》:“魏將出兵,而攻留,方與、銍、胡陵、相、碭、蕭,故宋必盡。

”《春秋·魯桓公十五年》:“公會宋公、魏侯、陳侯于袲,伐鄭?!薄洞呵锎笫卤怼肪?3:“袲。杜注宋地。沛國相縣西南有袲亭,今在江南鳳陽宿州?!薄逗鬂h書?郡國志》:“苦,春秋時曰相,有賴鄉(xiāng)?!皷|漢陳相邊韶《老子銘》:“老子楚相縣人也。相縣虛荒,今屬苦。”《水經(jīng)注·睢水》:“相縣,故宋地,……睢水又東徑相縣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

”老子時代,楚國疆域遼闊,北連宋之相邑而西接陳之焦、夷。楚國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先后占領宋之相邑和陳的焦、夷進入了楚國的版圖,其中宋國相邑歸楚國苦縣管轄。據(jù)史料考證和考古發(fā)掘,宋國相邑就在今渦陽丹城相老家地區(qū)??枷嗍霞易V,這里幾千年來一直是相氏居住地。至今這里還有數(shù)十個以“相”命名的村莊,集中居住數(shù)萬相氏人家。

相老家相氏祖墳碑記有非常清楚的記載;相老家有一塊珍藏兩千多年的“孔子問禮于老子”的漢代碑刻,可以說是國家級的歷史文物(附圖)。這塊碑是《莊子·天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 ”記載的有力見證。山東曲阜與沛地正是南北方向,當時老子71歲,正值從周室退休歸鄉(xiāng),在相邑寫作《道德經(jīng)》、煉丹養(yǎng)生的時期。

楚國的苦縣所在地,在宋國相邑南部,合并相之后領域更大。東漢陳相邊韶,曾奉漢桓帝之命寫《老子銘》刻于石碑之上。他對老子故里的記載比司馬遷更具體、更詳細,也更可信?!独献鱼憽罚骸袄献映嗫h人也。相縣虛荒,今屬苦?!边@段話把宋楚兩國、相苦兩地的關系講得十分清楚。因此,不論邊韶說老子是楚相縣人,還是司馬遷說老子是楚苦縣人,都表明老子故里在今安徽渦陽。

?三、苦縣作證《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最早記載老子的最權(quán)威的國修史書。司馬遷說老子是楚國苦縣人,《史記》還有幾篇文章可以佐證苦縣和周邊縣的地理方位。第一篇《陳涉世家》:該文記述陳涉起義的行軍作戰(zhàn)路線圖:“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铚就是今濉溪一帶,酇在今永城一帶,柘就是今河南柘城,譙就是今亳州譙城,陳是今河南鹿邑西面的淮陽。

苦就是在今河南永城南部,柘城、譙城東南的今渦陽北部地區(qū)。铚、酇、苦、柘,四縣自東向西,步步為營,第一步攻下濉溪,第二步向西攻下永城,第三步攻下永城西南的苦縣(今渦陽),第四步向西北攻下柘城,第五步向西南攻下譙城,最后向鹿邑進攻,直至奪取鹿邑西部的陳國都城(今淮陽)。如果按照所謂苦縣在譙城西五十里鹿邑的觀點,作戰(zhàn)路線就特別混亂,甚至可以說沒法作戰(zhàn)。

試想,打下永城之后,怎樣才能穿過譙城、柘城,去打數(shù)百里外譙城西南的所謂“苦”(今鹿邑)?打下“苦”(鹿邑)以后,再北上攻柘,攻下柘以后再南下攻譙,最后又要攻打鹿邑和它西邊的陳(淮陽),難道 “苦”(鹿邑)要攻打兩次?僅憑這一點軍事常識,“苦”就不可能在譙城以西。第二篇《樊噲列傳》:這篇文章記述劉邦的大將灌嬰連破項羽軍隊,首先迫使彭城(今徐州)、沛(今沛縣)、蕭(今蕭縣)、相(今濉溪淮北)等地敵軍投降之后,接著 “攻苦、譙,復得亞將周蘭。

”灌嬰的作戰(zhàn)路線和陳勝相似,也是從東向西,拿下沛、蕭、相之后,接著攻苦、譙,就是今渦陽、亳州。注意:司馬遷沒有說攻譙--苦,而是說苦--譙。由此可見,自東至西,自古至今,苦在譙左,千真萬確!史料一次又一次證明 “苦”在譙之東南,即宋真宗拜老子親臨的“譙左”衛(wèi)真縣。說明:此處之“相”,已非春秋宋國相邑,而是秦漢沛郡相縣,今濉溪淮北地區(qū),與苦縣并存,在苦縣的東北方向。

第三篇《項羽本紀》:劉邦的軍隊攻打項羽,“屠城父,至垓下?!薄妒酚洝ふx》注:城父,亳州縣也。劉賈入圍壽州,引兵過淮北,屠殺亳州、城父,而東北至垓下。今城父東北10余里義門,即唐真源;義門東10余里趙屯,有古戰(zhàn)場和古墓坑遺址,即“垓下”?!妒酚洝ふx》注: “ 垓下是高岡絕巖,今猶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側(cè),因取名焉。

今在亳州真源縣東十里,與老君廟相接?!睋?jù)此可以確認垓下在今渦陽天靜宮西十余里的義門鎮(zhèn)趙屯。城父在亳州東南。劉邦大軍由西而東,到達并占領了城父, 部隊再向東北十余里,到了垓下。既然部隊是從太康、亳州、城父一路東進,那么,此時的今鹿邑也應該在早就在漢軍手中,所以垓下不可能如一些史學家所說在鹿邑東”,因為那里沒有真源縣,更與史書記載“屠殺亳州、城父,而東北至垓下”的行軍路線不符。

同樣,如果說垓下在“今安徽靈壁東南”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靈壁離城父尚有三百余里路,而且那里也沒有真源縣,更沒有老子廟?!佰蛳卤琛钡臍v史發(fā)生地,就在今渦陽縣境老子廟附近。今城父東北10余里義門,即唐真源;義門東10余里趙屯,有古戰(zhàn)場和古墓坑遺址,即“垓下”; “垓下”東十余里就是天靜宮。城父---真源(義門)---垓下(趙屯)---老子廟(天靜宮),四地自西向東依次排列,不論方向還是距離,史書記載都與當今地理方位完全一致,相當于現(xiàn)代科技的衛(wèi)星定位。

唐代真源縣的原名是谷陽,谷陽的原名是苦縣。真源(義門)的治所就在谷陽、苦縣(張老家、趙屯)附近。這里距離老子出生地只有二十來里路,可以說是連成一片的。垓下悲歌回蕩在老子廟上空,老子聞知,也為項羽和虞姬的悲劇而嘆息。四、武平作證漢代君臣對老子十分崇拜,平民百姓也信仰道教。漢桓帝延熹八年兩次派人到苦縣祭拜老子并修建老子廟,還命陳國相邊韶撰寫《老子銘》,記載老子故里的歷史變遷和地理特征。

鹿邑說他們那里是老子故里,鹿邑的前身是武平。漢代史料記載老子故里都是講苦縣,沒有說武平;武平和苦縣在漢代同又歸陳國管轄。因此,有必要結(jié)合苦縣對武平簡要考證。一:老子故里苦縣和武平在漢代同屬淮陽國和陳國管轄??嗫h位于行政區(qū)東部,南與圉(今阜陽北)連接,西與武平(今鹿邑)相望,兩地之間一百多里路,并不遙遠。

苦縣的東部和北部是沛郡諸縣,二:漢桓帝延熹八年兩次派官員去苦縣祠老子,而不是去武平;也就是說去的是今渦陽,而不是今鹿邑。當年在苦縣建的老子廟就是此后天靜宮、今日天靜宮的前身。鹿邑當年是武平,那里何人何時修的老子廟,歷史記載不清楚。鹿邑要說清問題,得拿出有力證據(jù)。三:邊韶是陳國相,他奉命寫《老子銘》與桓帝派人祠老子有緊密關聯(lián)。

《老子銘》不僅記載相邑和苦縣的歷史沿革,而且也記述了老子廟的地理特征 “渦水處其陽”。渦陽天靜宮與之相符,鹿邑天靜宮與之相反。四、鹿邑春秋時期稱鹿鳴,漢代稱武平,唐代稱鹿邑,至今未變。唐朝之前屬于陳國或者淮陽郡管轄,唐代到元代隸屬亳州,明清隸屬歸德府。武平、鹿邑的歷史與苦縣、谷陽、真源、衛(wèi)真、渦陽的歷史同存,地理上沒有互相的間隔、交叉和包容。

武平也好、鹿邑也罷,與苦縣、真源沒有關系,與老子故里也沒有關系。五、谷陽作證苦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長久的存在。據(jù)《辭源》解釋:苦縣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時代為楚邑,后兼并宋國相,為秦漢苦縣。至晉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稱谷陽縣。那么,苦縣這一歷史地理名詞,就有近千年歷史?!杜f唐書地理志》:亳州,領譙、城父、谷陽、鹿邑、酂五縣……真源,漢苦縣,隋為谷陽,乾封元年改為真源,載初元年改為仙源,神龍元年復為真源,有老子祠。

《新唐書·地理志》:宿州縣四:臨渙?永城?山桑?蘄。貞觀八年增領谷陽。十七年以臨渙?永城?山桑隸亳州,谷陽?蘄隸徐州。這兩則史料,至少包含谷陽和真源的四條信息。一是,晉、隋之谷陽由漢魏苦縣改名,至唐又改真源。谷陽之名是苦縣與真源之過渡。二是,谷陽之名與谷水有關。谷水的上游有谷熟縣谷陽在谷水流域,治所在谷水之陽。

由此推論,苦縣治所也在谷水之陽。具體方位就在今義門東北20里張老家、趙屯一帶,那里有一條《水經(jīng)注》記載的谷水流過。這條谷水現(xiàn)在叫武家河,《水經(jīng)注》研究專家陳橋驛等早有專論,后文詳述。武則天把谷水改稱武家河的千年傳說,可資佐證。三是,谷陽改名真源,除唐高宗賦真源道教含義外,還有地理因素的考慮。根據(jù)古今城市發(fā)展規(guī)律,城市要向大江大河靠近,便于交通和發(fā)展。

苦縣(谷陽)雖靠近谷水,但畢竟是渦河支流。于是谷陽不斷南遷,終于在唐代遷到今義門渦河岸邊。由于縣治所從谷之陽移到谷之陰,再稱谷陽就名不副實了,于是改為真源。四是,貞觀八年宿州增領谷陽,十七年谷陽又隸屬徐州。谷陽(苦縣)位置必在譙城和宿州、徐州之間,當然既可以西歸亳州,也東歸宿州和更遠的徐州。如果非要說谷陽(苦縣)在譙城以西,它又怎能繞過譙城、城父,再歸屬東面臨渙和更遠的徐州??六、真源作證唐代李姓王朝以李耳為祖,對老子尊崇無比。

開國皇帝李淵尊老子為圣祖,下令各地修建老君廟,欽定道教的國教地位;唐高宗和武則天親往老子故里祭拜,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改谷陽縣為真源縣;唐玄宗親為《道德經(jīng)》作注,編寫《開元道藏》,天寶二年老子祠改稱天靜宮。兩部《唐書》對此記載特別詳細。關于真源縣的地理位置和治所,《新唐書·張巡傳》記載:“更調(diào)真源令。

安祿山反,天寶十五載正月,賊酋張通晤陷宋、曹等州,譙郡太守楊萬石降賊,逼巡為長史,使西迎賊軍。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討賊,從者千余。”這一則史料《資治通鑒》也有大致相同的表述:“先是譙郡太守楊萬石以郡降安祿山,逼真源令河東張巡使為長史,西迎賊。巡至真源,帥吏民哭于玄元皇帝廟,起兵討賊,吏民樂從者數(shù)千人。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安祿山造反,叛軍攻陷兩京之后,自西向東一路殺來,攻占了譙郡。在譙郡太守楊萬石逼迫真源縣令張巡投降時,他本人早已經(jīng)投降,譙城已淪陷在安史叛軍手中。為了討好叛軍,楊萬石命真源令張巡為長史,率眾西行亳州投降。一個“西”字,鎖定了真源在譙東的地理位置。試想,如果按照一些學者所謂“真源在譙西”的說法,叛軍從西面一路殺來,難道會留下一個所謂的“真源”直取譙城嗎?張巡是熱血男兒,愛國名將,如果他的軍隊在譙西,難道他會無動于衷,眼睜睜的看著叛軍屠戮百姓,血洗真源、譙城嗎?正因為真源在亳州東南數(shù)十里,所以這里才有暫時的安寧。

如今亳州失守,真源危在旦夕。張巡誓死抗戰(zhàn)到底,決不投降。當時真源離老子廟(今天靜宮)不遠,真源也建有玄元皇帝廟。張巡出兵以前,率領數(shù)千將士向老子哭訴,對老子宣誓:一定要打敗安史叛軍!那場面,那氣勢,真是感天動地。后來由于寡不敵眾,真源最終難免遭劫,變成一片火海和廢墟,縣城只剩下一個儀門。此即后來真源叫“儀門”,又叫“義門”的原因。

如今義門鎮(zhèn)作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古鎮(zhèn),有玄帝廟等歷史遺跡?!端?jīng)注》記載 “二女孤堆”即楚靈王墓,也在義門南二里。七、衛(wèi)真作證老子故里唐朝稱真源縣,到了宋代改稱衛(wèi)真縣,其居譙左的地理方位、管轄疆域和治所,也沒有變化。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春,宋真宗到亳州衛(wèi)真朝謁老子,親自撰寫《御制朝謁天靜宮頌并序》:“天靜宮者,介譙郡之列壤,濱渦水之鴻州;擇元辰于攝提,詣殊庭于譙左。

”“攝提”即甲寅年,大中祥符七年;“殊庭”指仙人住的地方;“譙左”即亳州之東。同年真源縣改名為衛(wèi)真縣。隨后,有兩塊碑記出現(xiàn)了。一塊是天禧二年(1018年)盛度所撰修建天靜宮碑,一塊是《先天太后贊碑》。關于天禧二年盛度所撰修建天靜宮碑,渦陽天靜宮有元代至順三年張啟巖撰《天靜宮興造碑記》記載:“獨天禧二年(1018年)盛度所撰碑,文漫滅不可讀,而銘半存。

三班借職王宗彥、同監(jiān)修官、亳之守臣、監(jiān)修者在焉。蓋奉敕為之也?!彼未⒍人珜懙奶祆o宮碑刻雖然現(xiàn)在失傳,但是元代碑刻就是最有力的見證。碑文中告訴我們很多重要信息:宋代朝廷派許多官員來負責重修天靜宮,一是說明天靜宮歷史悠久,宋代修建的應是漢唐建筑;二是表明修建天靜宮是敕建,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三是天靜宮和天靜宮的名稱變化,宋真宗把縣名真源改為衛(wèi)真,宮名在頌文中仍稱太清;張啟巖撰《天靜宮興造碑記》時稱,流星園天靜之舊基。

宮名若改為天靜,在四年后盛度所撰碑文中應有記載。按理推斷,當時天下各州郡都有天靜宮,為了與各地有所區(qū)別,以突出老子故里之崇高地位,在將真源改名衛(wèi)真的同時,就把天靜宮改為天靜宮了。四是此碑立于宋真宗拜謁老子之后四年,肯定與《先天太后贊碑》豎立在鹿邑天靜宮一事有關,這塊碑應該比《先天太后贊碑》還有價值。具體是怎樣的細節(jié),有待深入考證。

《先天太后贊碑》是1014年春宋真宗詣 “譙左”衛(wèi)真天靜宮謁老子后親為。這塊本來應該立在衛(wèi)真老子故里圣母殿的碑,為什么立在鹿邑這么一個道教場所,歷來有爭議。我們認為,這一塊碑立在哪里,其實也不十分重要。從唐朝起,各州縣都有紀念老子的廟宇和宮殿,有一塊碑立在那里也在情理之中。包括唐玄宗撰寫的《道德經(jīng)注》碑,都是道教信徒出于對老子的崇拜和朝廷的忠誠所為。

這樣的碑其他地方也有,但并不能以此來證明那里就是老子故里。衛(wèi)真在元代一度劃歸鹿邑,鹿邑方面把這件事作為衛(wèi)真和鹿邑兩位一體的有力證據(jù)。其實這也沒有什么意義。因為這兩地本來就是連在一起的,漢代同屬淮陽國和陳國,唐宋同屬亳州。根本問題在于:兩地方位明確,衛(wèi)真在東,鹿邑在西,不然,衛(wèi)真的前身谷陽也不可能歸屬宿州臨渙和徐州。

《宋史·地理志》:亳州縣七:譙、城父、酂、永城、衛(wèi)真(唐真源)、鹿邑、蒙城?!督鹗贰さ乩碇尽罚嘿裰菘h六,:譙、鹿邑、衛(wèi)真、城父、酂、永城?!对贰さ乩碇尽罚嘿裰?元初領縣六:譙?酂?鹿邑?城父?衛(wèi)真?谷熟。后并城父入譙,衛(wèi)真入鹿邑,谷熟入睢陽,酂入永城。后復置城父。(亳州)轄三縣:譙縣、鹿邑、城父。宋代之后行政區(qū)域劃分,不斷有一些歸屬調(diào)整,但總體來看,老子故里屬于亳州管轄,并且衛(wèi)真和鹿邑長期并存。

元代為了平衡道教不同派系的矛盾爭斗,整合道教派系的力量,同時也是由于當時地廣人稀、不便管理的考慮,一度把衛(wèi)真并入鹿邑。但是這次合并時間很短,亳州很快又恢復了城父建制,把老子故里衛(wèi)真(今渦陽)又從鹿邑分出來,劃歸城父縣。元至順三年張啟巖撰《天靜宮興造碑記》曰:天靜宮“在城父之福寧鎮(zhèn)(今張老家)東南”可證。

跟苦縣、谷陽、真源一樣,衛(wèi)真作為行政區(qū)消失了。直到1864年渦陽建縣之前,今渦陽地區(qū)分屬安徽潁州府的亳縣、蒙城縣、阜陽縣和鳳陽府的宿縣四地管轄。清同治三年,為了鎮(zhèn)壓捻軍起義,加強對這一地區(qū)的統(tǒng)治,清政府分別從亳縣、阜陽、蒙城和宿縣劃出一些村莊和集鎮(zhèn),在天靜宮東南八里的雉河集(今渦陽城關)建渦陽縣,當時亳縣福寧鎮(zhèn)(今張老家)的老子出生地天靜宮從此隸屬渦陽。

八、方志作證考察一個地方的歷史地理,最重要的是依據(jù)以《二十四史》為主的歷史典籍,因為這些材料都是層層把關、皇帝御批、代代相傳的。國史體現(xiàn)國家意志,不允許任何錯亂。有意無意改動國史,是要殺頭的。因此,這些史料最具有權(quán)威性。除此之外,歷代方志也值得重視。因為這些資料也是政府組織撰寫,而且要以實地調(diào)查為前提,記述得特別詳細。

每一處文化遺存,不僅交代屬哪一府哪一縣哪一鄉(xiāng),還交代該文化遺存的方位、距縣府的距離等。所記之事物往往與權(quán)威著作不謀而合,對于考證歷史也起到重要作用。記載我國古代地理的志書很多。一類是國家編審的歷史典籍中專章“地理志”;一類是國家統(tǒng)一組織編寫的志書,如《大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等;第三類是學者個人著述,如《水經(jīng)注》、《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肇域志》等;第四類是各地志書。

這四類著作,前兩類可信度較高,后兩類有一定參考價值,但錯誤難免;特別是各地所編寫的地理資料,難免會有一些主觀傾向,更需要慎重對待,擇善而從。比如鹿邑為了表明那里的天靜宮是老子故里,總是把他們自己編寫的縣志作為依據(jù),說什么因為渦河改道才使老子廟在渦河南岸云云,難以令人信服??甲C老子故里,我們首先要采信最可靠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歷史典籍,同時采信《大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的記載,其余的作為佐證參考。

《大明一統(tǒng)志?鳳陽府》:“天靜宮在亳縣東一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后人建宮以尊奉之?!泵骱胫巍吨卸贾尽罚禾祆o宮“老子所妊之地,在縣(亳縣)東一百二十里福寧鎮(zhèn)東南,基址猶存,有元翰林張起巖所撰碑?!鳖櫻孜渚幟鞔乩砜傊尽墩赜蛑尽罚骸皬U苦縣在亳州東,廢武平在亳州西。”《大清一統(tǒng)志?潁州府》:“天靜宮在亳州東一百二十里福寧鎮(zhèn),漢延熹七年建,老子生于此。

”《亳州志》、《潁州志》和《渦陽縣志》等地方志均一致記載:天靜宮在亳州東一百二十里福寧鎮(zhèn)東南,老子所生之地,漢延熹八年建宮以尊奉之。宋天禧二年,盛度撰天靜宮碑文;元至順三年重建,張起巖撰碑。明清至今《亳州志》編修十余次,記載老子故里在渦陽始終如一。?九、文物作證天靜宮從創(chuàng)建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里的建筑、碑刻、文物,例如九龍井、圣母墓、流星園以及渦陽境內(nèi)大量的道家文化遺存證明:渦陽是老子誕生地。

《水經(jīng)注》記述老子故里在苦縣,苦縣故城遺址就在天靜宮西十余里張老家趙屯一帶;《水經(jīng)注》記述老子廟位于谷水注入渦水處,渦水處其陽,正與天靜宮的地理位置相符;《水經(jīng)注》記述老子廟東有圣母廟和圣母墳,記述九龍井、流星園等獨特景觀,這些在天靜宮都有歷史遺存。特別是九龍井,經(jīng)文物專家鑒定為春秋時期的瓦圈井,極為珍貴。

各種方志一致記載天靜宮的另一獨特景觀:“流星園,在亳縣天靜宮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園,老子因而降誕。原有圣母殿,遺址尚存?!睖u陽有“古流星園”碑珍藏在老子博物館內(nèi),《亳州志》有天靜宮流星園示意圖?,F(xiàn)在的天靜宮是在漢唐老子廟遺址上修建的。1992年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老子廟基址,還有唐、宋、元歷代地層的出土文物和廟宇建筑基址,現(xiàn)在已經(jīng)保護起來;建于宋元時期的東岳廟巍然屹立,被作為老子博物館;這些都有1992年中國文物考古所的考古報告結(jié)論為證,出土的歷代文物已在老子博物館展出。

渦陽既然老子故里,縣境就有歷代眾多道家人物的文化遺存,例如尹喜墓、范蠡墓、嵇康墓和陳摶臥跡等。這些可作為老子故里在渦陽的佐證。比如,渦陽曹市鎮(zhèn)就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東天靜宮,是1864年建縣時從宿州劃過來的。東天靜宮有不少老子的遺跡和傳說。其中一塊清代康熙十九年的《創(chuàng)建火德神廟碑》記載:“吾鄉(xiāng)之里舊有老君天心宮,所建有三清、三炁、玄帝神廟,四方賴以庇佑者數(shù)百代矣……”該碑落款:“康熙十九年二月朔一日吉旦大清國江南鳳陽府宿州城西仁義鄉(xiāng)抬頭村四散居。

”可以說,東天靜宮的歷史和地位與河南鹿邑的西天靜宮相當,是紀念老子的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十、《水經(jīng)注》證老子出生地的爭議主要與《水經(jīng)注》有關。這本書一直是鹿邑認為的最有力證據(jù)。鹿邑的邏輯是:司馬遷說老子是苦縣人,《水經(jīng)注》記載苦縣在位于武平和譙城之間,也就是現(xiàn)在的鹿邑縣。加上《水經(jīng)注》的這一記載被編制地圖的人采信,老子故里在鹿邑就有了一定的影響不過這些影響主要是在30年前。

改革開放以后,學術(shù)界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并開始對今本《水經(jīng)注》重新考證,于是對老子故里就有了新認識。目前社會各界認定老子故里,渦陽鹿邑兩說并存,新版《辭?!芬彩沁@樣處理。我們認為,對老子故里的認定不能永遠這樣模糊和折中。安徽渦陽要確定為老子故里的唯一選項,必須徹底解決《水經(jīng)注》的問題?!端?jīng)注》是公元六世紀初北魏酈道元撰。

原四十卷,后丟失五卷,今本四十卷是三十五卷新編而成。該書北魏至宋四五百年間輾轉(zhuǎn)傳抄,清代又經(jīng)過數(shù)次“乙改、整理”。今版《水經(jīng)注》卷23記載渦水、谷水、苦縣和老子廟是有問題的。只要我們以大量的歷史資料為依據(jù),對渦河、武家河(谷水)流域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遺存認真仔細的考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今本《水經(jīng)注》把原在譙左的苦縣、相縣地理位置錯誤地放到譙城以西。

最早指出《水經(jīng)注》該處錯簡的,是現(xiàn)代酈學泰斗、研究《水經(jīng)注》最權(quán)威的專家、杭州大學陳橋驛教授。早在1998年,他就和復旦大學一些歷史地理專家一起來到皖北,考察淮河水系,重點考察渦河及其支流武家河。陳老一行走遍渦河、武家河兩岸的村落,西到河南,東去蒙城,北至淮北相山,勘察渦河的河流走向,鑒定各地一件件出土碑刻、文物,查閱一本本歷史文獻資料。

經(jīng)過慎重周密的考證和廣泛深入的討論,陳橋驛教授終于發(fā)表論文《

推薦閱讀

莊子酒是安徽哪里的酒,關鍵詞
迎駕是什么酒牌子(迎駕最好的酒是什么)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