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州茅臺鎮(zhèn)小醉仙酒仁懷市茅臺鎮(zhèn)遠明釀酒廠多少錢一瓶多少錢一瓶
貴州茅臺鎮(zhèn)小醉仙酒淮陰市茅臺鎮(zhèn)遠明釀酒廠多少錢一瓶?多少錢一瓶?這個得200左右吧,200左右不會太貴。
2,請問這個酒叫什么名字呀多少錢一瓶呀
AMARULA,譯為阿瑪茹拉,源自肯尼亞。阿瑪茹拉酒是一種非洲甜酒,口感類似于巧克力,非常受女性的青睞。據(jù)說這種酒是用神秘的非洲草原上生長的瑪茹拉樹結成的果實釀造而成,因為其成熟的果實帶有強烈的熱帶芳香,象群也經常被這芳香吸引而來,所以又被稱為“大象樹”、“大象果”。
這種奶油味濃郁的甜酒,源自非洲赤道附近一種獨特的MARULA樹的果實。因為稀疏,人們并不能輕易找到它,過去,也只有大象才知道它們在哪里,并不惜很遠地去尋找它們,以吸取它們美味的果汁。AMARULA的靈感便來自這種被稱為“大象樹”的MARULA:人們將這種果實的汁蒸餾后放在橡木桶里發(fā)酵兩年后,再用新鮮的精煉奶油來勾兌,最后調制出這種口感類似咖啡、又像巧克力的甜酒。而它的氣味、芳香讓人著迷,醇厚、溫和的口感誘惑則是讓人無法抗拒的。
具體多錢我說不來。我沒有買過了 聽說便宜的100快左右。
3,宜興是有名的陶都 周末小明陪爸爸去買茶壺和茶杯爸爸需買5個壺若干
(1)由題意可知,在甲店買一把茶壺贈送茶杯一只,故需付5只茶壺的錢和x-5只茶杯的錢,已知茶壺和茶杯的錢,可列出付款關于x的式子;在乙店購買全場9折優(yōu)惠,同理也可列出付款關于x的式子;解:(1)設購買茶杯x只,在甲店買一把茶壺贈送茶杯一只,且茶壺每把定價30元、茶杯每只定價5元,故在甲店購買需付:5×30+5×(x-5)=5x+125;在乙店購買全場9折優(yōu)惠,故在乙店購買需付:30×0.9×5+5×0.9×x=4.5x+135;故此題應該填5x+125;4.5x+135;(2)當x=15時,將其代入兩式子,得出的值在哪家少就在那家買;x=15時,在甲店購買需付:5×15+125=200元在乙店購買需付:4.5×15+135=202.5元∵200<202.5所以,在甲店購買便宜,故打算去甲店購買.(3)若兩種優(yōu)惠辦法付款一樣,則兩式子的值相等,計算出x的值即需購買茶杯的數(shù)目.若要在兩店付款一樣,則:5x+125=4.5x+135解得:x=20所以購買茶杯20只時,兩種優(yōu)惠辦法付款一樣.
4,有哪些關于谷雨的經典詩
1、《谷雨》【宋代】朱槔: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2、《牡丹圖》【明代】唐寅:谷雨花枝號鼠姑,戲拈彤管畫成圖。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顏色無。3、《谷雨》【宋】朱槔: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明朝知谷雨,無策禁花風。4、《采茶歌》【清代】乾隆皇帝: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緣供覽官經理;今日采茶我愛觀,吳民生計勤自然。云棲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備清蹕處,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將男婦實勞劬。嫩莢新芽細撥挑,趁忙谷雨臨明朝;雨前價貴雨后賤,民艱觸目陳鳴鑣。由來貴誠不貴偽,嗟哉老幼赴時意;敝衣糲食曾不敷,龍團鳳餅真無味。5、《嘗茶次寄越僧靈皎》【宋代】林和靖:白云峰下兩槍新,膩綠長鮮谷雨春。靜試卻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瓶懸金粉師應有,筋點瓊花我自珍。清話幾時搔首后,愿與松色勸三巡。6、《七言詩》【清代】鄭板橋: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shù)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間。7、《白牡丹》【唐代】王貞白:谷雨洗纖素,裁為白牡丹。異香開玉合,輕粉泥銀盤。曉貯露華濕,宵傾月魄寒。家人淡妝罷,無語倚朱欄。8、《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唐代】孟浩然: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農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子玉和予去,應憐恨不窮。9、《送前緱氏韋明府南游》【唐代】許渾:酒闌橫劍歌,日暮望關河。道直去官早,家貧為客多。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盡遠游興,故園荒薜蘿。10、《谷雨》[明]方太古:春事闌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花前細細風雙蝶,林外時時雨一鳩。11、《木蘭花慢》【元代】王惲:谷雨日,王君德昂約牡丹之會,某以事奪,北來祁陽道中,偶得此詞以寄。問東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想前日芳苞,近來絳艷,紅爛燈枝。劉郎為花情重,約柳邊、娃館醉吳姬。羅襪凌波微步,玉盤承露低垂。春風百匝繡羅圍??吹讲试骑w。甚著意追歡,留連光景,回首差池。半春短長亭畔,漫一杯、藉草對斜暉。歸縱酴醿雪在,不堪姚魏離枝。
5,關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古詩有哪些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d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3、《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4、《端午》[唐]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5、《除夜作》[唐]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6、《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7、《中秋月》[宋]晏殊: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8、《浣溪沙·端午》[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9、《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10、《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洳蔟R生,鶯飛蝶雙戲??仗米鄳洠密拇?。11、《中秋》[唐]司空圖: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12、新年[唐]無可:燃燈朝復夕,漸作長年身。紫閣未歸日,青門又見春。掩關寒過盡,開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誰驚歲去頻。13、《已酉元旦》[宋]陸游: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14、《除夜有懷》[唐]崔涂: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漂泊,明日歲華新。1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6、《七夕》[宋]楊樸: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17、《七夕曲》[唐]王建: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xù)。拋梭振鑷動明珰,為有秋期眠不足。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流蘇翠帳星渚間,環(huán)佩無聲燈寂寂。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明星未出少停車。
6,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
已解決問題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吾山莊。
[ 標簽:摩詰,薛濤,離騷 ] 每個詞代表的人物是誰?寫過什么詩詞`` ↘洃.冭.誏 回答:6 人氣:135 解決時間:2009-06-20 11:36
滿意答案少陵: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摩詰: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也有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壯闊飛動之作。左傳:左丘明,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人,著《左氏春秋傳》,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引錄保存了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后世應用寫作的發(fā)展提供了借鑒。僅據(jù)宋人陳骙在《文則》中列舉,就有命、誓、盟、禱、諫、讓、書、對等八種之多,實際還遠不止此。司馬: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妒酚洝肥侵袊糯钪墓诺涞浼?,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薛濤,唐朝女詩人,安史之亂入蜀,僑居百花潭,東制深紅小彩箋。薛濤的詩,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右軍:王羲之,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赌先A經》本名《莊子》,是道家經文,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xiàn)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7年),字長卿,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漢族,一說成都人,漢代文學家。所著今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二世賦》六篇,是漢賦的頂峰作品
杜甫,人稱“少陵野老”
王維,字摩詰
左丘明,著《左傳》
司馬遷,著《史記》
司馬相如,名篇《鳳求凰》
少陵詩 杜甫 路有凍死骨,朱門酒肉臭.
摩詰畫 王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左傳文 左丘明(相傳)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薛濤箋 薛濤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右軍帖 王羲之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8)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7,傳統(tǒng)的六書中什么一般是獨體字
是指漢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六書”的這個概念始見于《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東漢鄭玄注引鄭眾說:“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①、假借、諧聲②也”(注:①處事,即“指事”;②諧聲,即“形聲”).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六書之名定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許慎《說文解字敘》把六書之名定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一般都認為,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屬于造字之法,即漢字結構的條例;轉注、假借則屬于用字之法. 六書大約反映了戰(zhàn)國末到漢代人們對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情況的認識.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礎上的,是一個不夠完善周密的條例.但是,它對于大多數(shù)的漢字,特別是對古文字,它還是能夠予以說明.“六書說”是我國文字學史上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見. 簡介 “六書”是古人解說漢字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而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六書”之名,最早見于《周禮·地官·保氏》.后世學者定名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東漢學者許慎給“六書”下定義是:象形者,畫成其事,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歷史 六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地官》:“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其中沒有對“六書”詳細的名稱,也沒有對六書的解釋.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這是對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東漢許慎受劉歆的啟示,費幾十年的精力整理漢字,編成《說文解字》一書,在這本書的“敘”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后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1] 釋義 象形 屬于“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明月的形狀,“龜”字像一只龜?shù)膫让嫘螤? “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tài). 象形字來自于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為有些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指事 屬于“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兇”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形聲 屬于“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fā)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fā)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聲旁是 “監(jiān)”,表示它的韻母與“監(jiān)”字一樣(古音及部分方言);“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兩字韻母相同. 會意 屬于“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并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 “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焙汀敖恰狈珠_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于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有部分漢字,會同時兼有會意和形聲的特點.例如“功”字,既可視為以“力”和“工”會意,而“工”亦有聲旁的特點;“返”字,既可視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變形作“辶”)會意,而“反”亦有聲旁的特點.這類字稱為會意兼形聲字. 轉注 屬于“用字法”.各說文家解釋不同.大致有“形轉”“音轉”“義轉”三說.江聲認為所謂“建類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屬老部.戴震認為轉注就是互訓,《說文解字》“考”字下說“老也”,“老”字下說“考也”,“轉相為注,互相為訓”的例子. 不同地區(qū)因為發(fā)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假借 漢字是由象形 、象意的文字發(fā)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畫來表現(xiàn) ,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 六書的圖片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xiàn),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 ,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假借字有兩類.一類是本無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說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 ”,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無形可像 ,就借語音相同的“”來表示北方的意思.許慎在《說文敘》里所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就是這一類.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這一類的字很多.假借字的另一類是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當中本來有表示某個詞義的書寫形式 ,但是在使用當中不用本來約定俗成的字形而寫為另外一個意義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 .這一類在秦漢以上的古書中極為常見 .如借“湯”為“蕩”;《詩經·豳風·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借“壺”為“瓠”,這些都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前一類可以說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類是在用字當中的假借.在用字當中既然本有其字,為什么還要另外寫一個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寫書者倉促間寫為一個音同的字,歷代傳抄因其舊而不改;另一種原因是某一時期 、某一地區(qū)或某一師承,經常習慣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傳寫也就一仍其舊.[2] 編輯本段 具體內容 象形 象形字“京” 六書之一.字形摹寫實物的形狀,或用比較簡單的線條來摹寫事物的特征部分.《說文解字·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壯齒也 象形字“京”,象上下相錯之形.”《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獨體象形與合體象形之分.合體象形所合之二體,有一體不能單獨成字,有一體可以單獨成字.如“石”,其中“廠”(han四聲)成字,意思是山邊巖石突出覆蓋處;“口”象石塊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說:“石與果一類,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廠定之.” 合體象形字“果”(《說文釋例·象形》)這說明合體象形的產生是由于區(qū)別象形形體的需要,即加上一個表示同類事物的字,使所摹寫的對象能夠確定,不致產生誤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漢字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礎. 指事 指事字“甘” 六書之一.也叫“象事”、“處事”.以點畫等象征性的符號來表明意義.《說文解字·敘》:“指示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漢字中為數(shù)不多,這可 能與以符號表意的局限有關.指示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謂純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號來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這類指示字可能是來自原始的刻劃符號.另一類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點畫性符號,以表明造字的意圖所在.如“刃”是在刀口處加一點,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畫,指明是樹木的下端,“末”與此相反,指明是樹木的上端.這一類指示字,有些文字學著作稱為合體指事或加體指事. 會意 會意字“前” 六書之一.也叫“象意”.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此類合誼(同“義”),以見指撝(同“揮”),武信是也.“會意 會意字“前”字中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組成的“異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手部》:“摯,握持也,從手執(zhí).”還有相當一部分會意字是“疊文會意”.如《說文·林部》:“林,平土有叢木曰林,從二木.”《車部》:“轟轟,群車聲也.從三車.” 會意字的結構有助于認識一些漢字的本義.如《說文·斗部》:“料,量也,從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視其淺深而可料其多少,此會意.” 形聲 六書之一.也叫“象聲”、“諧聲”.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義,聲符表音.《說文解字·敘》:“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是漢字中最能產的合成字.因此,形聲字在漢字中數(shù)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很靈活,如: 形聲字“責” ·左形右聲:江、河 形聲字“責”·左聲右形:錦、刊 ·上形下聲:草、房 ·上聲下形:想、袈 ·外形內聲:街、衷 ·外聲內形:聞、衡 有的聲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個角落,如“勝”,形符是“力”,聲符是“朕”.“寶”,聲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貝”組成的會意字(西周金文中才開始在這個會意字中加上聲符“缶”). 形聲字可能是比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聲字還比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聲字約占百分之二十.由于這種方式靈活,適應性強,在漢字發(fā)展中,它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 轉注 轉注是古人制造“同義字”的方法,換言之,轉注就是用同義字輾轉相注的方法造字.許慎說:“轉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意相受”是統(tǒng)一字首的具體方法,即授與一個同義字,也就是說用一個同義字相注釋,作為它的義符.例如:語言(指“口語”)里〔lao三聲〕這個詞,既已制造了“老”字來記錄它.后來口語里起了變化,“老”念成“丂”〔kao三聲〕,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個同義的“耂(念lao三聲,即現(xiàn)在的“老”字)”字,寫成“考”(即造出了一個新字“考”).“耂(老)”對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義相注.就是說,用“耂”作了“丂”的義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紀大”,它們是同義字,當然也是“轉注字”. ●轉注字的特點是:字首(部首)的意義等于轉注字的意義,因為用來注釋的字首是一個同義字.判斷轉注字的兩個重要依據(jù):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義相注. ●轉注字的歷史意義:轉注字的形和義密合無間,只要看看它們的形體就可以知道它的意義,也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同一群同義字.這種造字方法解決了語言中同義詞的創(chuàng)造問題,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變,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們祖先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 例如: 1.老、考、耆、耋 ①老:《說文》云:“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fā)變白也.” ②考:《說文》云:“老也.從老省,丂聲.” ③耆:《說文》云:“老也.從老省,旨聲.”(注:“耆”今讀qi二聲: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④耋:《說文》云:“年八十曰耋.從老省,至聲.”(注:“耋”今讀die二聲:年老,七八十歲的年紀) 2.至、到、臻 ①至:《說文》云:“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 ②到:《說文》云:“至也.從至,刀聲.” ③臻:《說文》云:“至也.從至,秦聲.” ●這類字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形義密合,視其形即可知其義,所以后世還是不斷地創(chuàng)造它. ●轉注字和形聲字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轉注字和形聲字有同有異.就其結構來說,它們是相同的,都是形與聲的組合;就其義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轉注字的義符是同意相受,形和義是密合的,而形聲字的義符只是指示字義的類屬或關聯(lián),形和義不一致. 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許慎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意思是說語言中的某一個詞,本來沒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聲音假借一個同音字來寄托這個詞的意義.例如: “長”,《說文》云:“象人之長發(fā)猋猋也.從長從彡.凡髟之屬皆從髟.必凋切.又,所銜切.”(注:①猋〔biao一聲〕:暴風.②彡〔shan一聲〕:長毛.③髟〔biao一聲〕:頭發(fā)下垂的樣子.④銜〔xian二聲〕:頭銜.)語言中的長久的“長”、長老的“長”、縣長的“長”,和長發(fā)之長同音,沒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來寄托長久、長老、縣長等意義.這種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條件是依聲.假借和被借之間的關系,除聲音上的聯(lián)系外,也可以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因此,假借可分為兩種: a、引申義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而意義和原字有關的.例如:①鳳:《說文》云“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shù),故以為朋黨字.” b、純粹借音的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意而不論原字的意義的,也就是把整個字當作純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說文》云:“伐木聲也.從斤,戶聲.”假借為助詞.②易:《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假借為難易之易.(注:“蝘蜓”,俗稱壁虎.) 假借的使用范圍: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來寄托新詞的意義,因此,漢語的各種詞類中都存在著豐富的假借字.例如: 1.名詞: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為貨泉的泉;②“錢”是一種田器,竟借為貨幣的錢;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為人才之才. 2.動詞:①干求的“求”,本義是“皮衣”,求和裘是異體字.②升降的“升”,本義是“十合”. 3.形容詞:①“難”是鳥名,借為艱難之難;②“易”是蜥蜴,借為容易之易;③“長”是長發(fā),借為長久之長;④“久”是“從后灸之”,借為久遠之遠. 4.數(shù)量詞: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來表示序數(shù);②量詞如“斤”,它的本義是斧斤;“枚”,它的本義是榦(榦〔gan四聲〕同“干”).《說文》:“榦也,可為杖.從木從攴”(攴pu一聲,古同“撲”,戒尺) 5.代詞:“汝”的本義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選擇的意思.它們假借作為代詞,和原義根本不同. 6.副詞:“末”的本義是“木重枝葉”,“不”的本義是“花柎”(注:花柎〔fu一聲〕: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義是“手”.這些字假借為副詞之后,本義反而廢棄了. 7.介詞:“於”本是鳥的異體字,“為”本是作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們都借來作為介詞. 8.連詞:“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須,“且”是薦的意思.它們都借來表示連接關系. 編輯本段 六書歷史 六書一詞出于《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然而,《周 六書專著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 ‘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后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本段 六書運用 實際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fā)展得相當有系統(tǒng),那時還未有關于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后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tǒng).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tǒng)以后,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tǒng)為依據(jù).好像“貓”、“轪”、“鉲”是形聲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會意字,“锿”是形聲兼會意字(“愛”既標音,亦指愛因斯坦.該化學元素的外文乃以愛因斯坦來命名).這些新字,當中包含了日本國字,亦依從六書來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數(shù).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fā)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 “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征和區(qū)別畫出來.于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fā)音的聲旁來區(qū)分這些字.也由于形聲字在創(chuàng)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時代約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聲,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漢字是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