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溫熱怎么辦,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元明時期的白酒,的確有溫熱后再喝的習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就曾提到燒酒要加熱飲用。現(xiàn)在為什么白酒很少有加熱的喜歡呢,歸根結底是白酒的釀酒工藝已經今非昔比了,白酒是否溫著喝,并不是最必要的,也許有人會問,現(xiàn)在為什么很少再看見有人把白酒熱了再喝可以說過去的米酒,黃酒都是發(fā)酵酒,現(xiàn)在的白酒是蒸餾酒。

1、白酒可以加熱嗎?

1、白酒可以加熱嗎?

很多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會有說煮酒論英雄這句話,或者是伙計/掌柜的燙壺酒來,說的就是把酒熱一熱再喝,在東北很多地方就有燙酒喝的習慣,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那很多人就會問了,這樣被加溫過的白酒還能喝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傷害的,今天就讓我這個東北小編給大家說說白酒到底可以不可以加熱。要說酒的問題我們就要先說一下酒精在體內是如何代謝的,我們經常說喝酒傷肝,主要是因為酒精的分解或氧化過程是需要在肝臟中進行的,酒精進入到肝臟會被一種稱為醇脫氫酶的物質把乙醇變成乙醛,乙醛再被另一種叫做醛脫氫酶的物質將乙醛變成醋酸,經過體內的一些化學反應最后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我們都知道酒中不光含有乙醇還含有一定的甲醇,甲醇的性質不穩(wěn)定,乙醇的沸點在21攝氏度,甲醇的沸點在64.7攝氏度,加熱后的白酒中甲醇和乙醇會被揮發(fā)掉,這樣不容易傷害飲酒人的身體健康,主要是因為甲醇會人的視力是有一定傷害的。但是酒加熱也別太過,太過反而容易傷害到我們的肺,所以喝酒的時候要在酒不冷不燙的時候飲用,一般建議白酒入口的溫度在30-40攝氏度就可以了,而且熱酒不容易讓人喝醉,太熱了酒中的的乙醇被揮發(fā)了,口感又不會太好,

2、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2、過去的人為什么把酒溫熱才喝?

過去的人把酒溫熱了喝,原因最主要有三點。第一就是過去的人喝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酒精度低必須要加熱之后才能喝,要是涼酒喝完了,人的身體不舒服,第二點就是釀造工藝不行,喝完酒之后極易上頭,所以也必須燙熱一下,讓里面的有害物質揮發(fā)之后,喝了不會很快醉酒,而且到胃里也舒服。第三點,因為貧窮,很多人在看電視劇或者是歷史書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過去的古人喝酒都喜歡把酒溫熱了再喝。

像《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紅樓夢》里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訓斥的場景,《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去吃飯,大都是讓店里伙計燙一壺熱酒,那為什么古人喝酒之前,都要燙熱了再喝呢?是不是熱酒更好喝呢?其實是在古代,三國時期,水滸時期,人們當時飲用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黃酒為主,度數(shù)很低,尤其是江南一帶自古就喜米酒而不好烈酒,這種習俗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

而且,在古代直到宋元之前都沒有蒸餾烈酒的出現(xiàn),而米酒,黃酒以米類谷物原料釀造,本身就性涼,必須要溫熱之后才可以飲用,這樣才不會對身體內的脾胃器官造成傷害,而且喝下去也會覺得舒服。并且古人只在飲酒的時候才佐以下酒涼菜,如螃蟹等大寒之物,如酒再不溫熱后喝,就很容易積寒成病,當時的米酒和黃酒,顏色并不是像現(xiàn)在白酒那樣是無色透明狀,而是比較渾濁,色如米湯,也因此古人常將所飲的酒稱為“濁酒”。

而且,那時候的釀造工藝不好,并沒有產生如現(xiàn)代的“蒸餾”酒的釀造工藝,因此酒中的雜質比較多。把酒溫熱了再喝,將酒的溫度加熱50度~60度,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質就會揮發(fā)掉,因此喝溫熱的酒也有利于減少對人體的傷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喝白酒的時候還都喜歡喝熱的,即使在現(xiàn)代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農村,老人們喝家庭式小酒坊釀造的散白酒,在飲用之前依然會用熱水把小酒壺放到里邊燙熱了再喝。

那是因為小酒坊釀造提純工藝不高,在釀造的白酒里會產生很多的雜質,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還含有一定對人體有害的甲醇及乙醛。甲醇的危害主要是對人的視力造成傷害,甲醇在人體內有積儲的作用,不易排出體外,4~10克的甲醇即可引起嚴重中毒,甲醇的性質不穩(wěn)定,乙醇的沸點在78攝氏度,甲醇的沸點在64.7攝氏度,加熱后的白酒,甲醇會被揮發(fā)掉。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