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創(chuàng)世西游劍南道法寶獵人白銀吉姆利在那
- 2,三國時的劍南在今天什么位置
- 3,唐代十道有哪些
- 4,四川被被稱為巴蜀之地廣州被稱為什么之地
- 5,蜀州在那里
- 6,李白的簡介比如生平做過什么事
- 7,古代潼川府是指現在哪里
1,創(chuàng)世西游劍南道法寶獵人白銀吉姆利在那
在劍南道不周山副本那
2,三國時的劍南在今天什么位置
劍閣以南,指四川地區(qū),劍南這個名字是唐朝指定貞觀十道來的,他廢除州郡制度,改益州為劍南道?,F在的劍南春酒廣告不斷的回望唐朝就是因為唐朝始置劍南道,此酒也開始釀制
劍南春
劍閣南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3,唐代十道有哪些
唐朝貞觀元年分全國為十個道,是監(jiān)察區(qū),相當于漢代的州。十個道是: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至開元年間,在前十道中又劃分出五個道,成為十五個道。安史之亂后,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級行政單位,形成了道、州、縣三級行政制。
你好!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打字不易,采納哦!
4,四川被被稱為巴蜀之地廣州被稱為什么之地
四川被被稱為巴蜀之地,廣東被稱為百越之地
多人都以為四川的得名是因為這里有眾多的河流,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先秦之時,四川大地上有巴蜀兩個興旺發(fā)達的小國家,及至秦軍入蜀,實行郡縣制,巴蜀兩國就成了巴蜀二郡。唐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川地形分中國為十道,其中劍門關以南地區(qū)為劍南道。劍南道的東邊是山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為十五道。隨后把劍南道分為劍南東道、劍南西道,也稱劍南兩川。再加上山南道,唐人稱作“劍南三川”。故出現“兩川”和“三川”的簡稱。宋代時,四川地區(qū)到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統(tǒng)稱“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路”或“四川”,這就是四川得名的之始。元代置四川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到清代以后就稱四川省了。
5,蜀州在那里
唐屬劍南道,治所晉原縣。盛唐至五代 公元686年(武則天垂拱二年),析益州地置蜀州,蜀州轄晉原、唐隆、清城、新津4縣。953年(后蜀廣政十六年),蜀州始加領永康縣,但永康乃割郭信八鄉(xiāng)置,境域無有增加。故盛唐和五代,蜀州境域除今崇慶境域外,尚北轄青城,南轄新津。宋、元、明 北宋繼稱蜀州。下轄晉原、江源、永康、新津4縣,統(tǒng)領青城僅有短暫的三段時期。公元1144年(南宋紹興十四年),升蜀州為崇慶軍,1177年(孝宗淳熙四年)再升為崇慶府,名稱雖易,實際境域未有變更。元降崇慶府為崇慶州,雖并江源、永康2縣入州,只轄晉原、新津2縣,境域仍未變更。明繼稱崇慶州,又并晉原縣入州,另轄新津縣。清繼稱崇慶州,與新津縣并隸成都府,崇慶始成為不領縣之散州,境域與今崇州市境域大致相同。民國時期的境域與清代大致相同。1994年已撤縣設市,為崇州市。
6,李白的簡介比如生平做過什么事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漢族,祖籍隴西成記(今甘肅天水)。一說出生于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一說即出生于綿州昌?。ń袼拇ń停?。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今安徽境內,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只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越州(會稽郡),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見容于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后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過著飄蕩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7,古代潼川府是指現在哪里
潼川府宋以前稱梓州。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新州為梓州(以梓潼水命名),治所在昌城縣(今四川三臺縣潼川鎮(zhèn))。大業(yè)三年(607)昌城縣改為郪縣,同時改梓州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又改新城郡為梓州,屬劍南道。天寶元年(742),改梓州為梓潼郡(治今縣城潼川鎮(zhèn))。至德二年(757),改屬劍南道東川節(jié)度使轄區(qū)。乾元元年(758)又改梓潼郡為梓州。廣德元年(763)改屬劍南道。永泰元年(765)復屬劍南道東川。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為治所?;兆谥睾蜁r,以梓州為潼川府,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宋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把四川設為川峽四路,其中之一就是梓州路.。北宋重和元年(1118)改劍南東川節(jié)度為潼川府,治郪縣(今四川三臺縣),屬潼川府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撤潼川路,潼川府屬西蜀四川道肅政廉訪司。明洪武九年(1376),改潼川府為潼川州,同時撤郪縣并入潼川州。潼川州屬四川行省。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潼川州為潼川府,并置三臺縣(以城西1公里三臺山命名,即今四川三臺縣城)為府治。轄:三臺(今四川省三臺縣)、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鹽亭(今四川省鹽亭縣)、中江(今四川省中江縣)、遂寧(縣治在今四川省船山區(qū)和安居區(qū))、蓬溪(今四川省蓬溪縣含大英縣)、樂至(今四川省樂至縣)、安岳(今四川省安岳縣)共8縣。屬四川省川北道。1913年撤潼川府。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潼川府名稱和轄境屢有變動,大致相當今四川省三臺、射洪、中江、鹽亭、蓬溪、遂寧、安岳、樂至,重慶市潼南等市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