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用大米蒸成白酒
用固態(tài)發(fā)酵的方法可以釀成白酒,不過需要用酒曲的,工藝是傳統(tǒng)工藝,不知道你會不會
先將大米煮成飯,冷卻,再加上炳藥,放入缸內(nèi)蓋好,發(fā)酵7—10天左右,即可用來蒸成白酒。
先把大米發(fā)酵,再蒸
2,酒怎么蒸會更好喝會更香
白酒蒸餾都是用甑鍋進行蒸餾。蒸餾時,緩慢裝甑、緩慢流酒,裝甑時間控制在25分鐘,流酒速度控制在每分鐘2~3kg。這樣會將酒醅內(nèi)部的香味物質(zhì)逐漸濃縮、反復冷卻、加熱,最后從冷卻器中流出。有人做實驗,香味物質(zhì)比快速裝甑、快速流酒高出15%左右。當然酒醅中有這些物質(zhì)。
3,酒蒸熟地的具體方法怎樣
取凈生地黃,用黃酒拌勻,置燉藥罐內(nèi),密閉,隔水加熱燉透,或置適宜容器內(nèi)蒸透至表面黑潤,至黃酒完全被吸盡,取出,曬至外皮稍干時,切厚片,干燥。生地黃每100kg,用黃酒30~50kg。酒熟地黃用于滋陰補血。
酒炙后主要是減熟地的滋膩之性。
4,釀白酒蒸糧時是怎么蒸的
釀白酒的時候蒸糧做法步驟:第一步:泡糧泡糧的目的是使糧食吸水膨脹,使淀粉結(jié)構(gòu)松弛,為蒸煮糊化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高粱原料經(jīng)過浸泡可以除去大量的單寧物質(zhì)和雜質(zhì),有利于糖化、發(fā)酵以及酒類風味物質(zhì)的生成。為了使糧食在一定時間內(nèi)泡好,并減少自然酶活和雜菌對淀粉的消耗,泡糧水必須用溫度較高的熱水。泡糧的時候應該采取先加水后加糧的操作步驟,這樣更便于溫度的調(diào)節(jié);同時,糧食倒入水中后要攪拌均勻,把表面刮平,水溫控制在70-75度左右比較合適,這里一定要注意加強保溫,使泡糧容器周圍和中心的溫度一致,這樣泡出的糧的吸水程度也基本一致。在泡糧的過程中,糧食盡量不要露出水面,水面通常要超過糧食25厘米左右,浸泡的時間一般在10-13個小時左右,但是也要根據(jù)不同糧食的吸水特性決定。注意事項:1、泡糧水溫不可過高或過低,水溫過高會使表皮的淀粉早期糊化,泡不透心,這個跟我們平時帶小孩兒,給小孩兒沖米糊的道理是一樣的,溫度過高會使表皮早期糊化結(jié)團,結(jié)團以后里面泡不透;泡糧的水溫過低,不能阻止自然酶活和雜菌對淀粉的消耗,對后期的出酒率產(chǎn)生一定影響。2、泡糧結(jié)束后要檢查糧食的透心情況,透心要均勻。第二步:初蒸初蒸是使糧食進一步吸水膨脹。蒸糧的操作方法和蒸餾的時候一致,先用少量的稻殼鋪在鍋底或者甑底,等底鍋水燒開后或者蒸汽上汽后,才將糧食裝鍋初蒸,裝糧要輕倒勻撒,逐層裝入,要保持疏松,透氣性要好,上汽要均勻,然后把蓋子蓋好進行蒸糧。蒸糧的時間通常是圓氣以后再蒸煮15-30分鐘左右。第三步:燜水燜水是趁著糧食受熱、松弛及時補充水分,同時造成糧食內(nèi)外溫度差,糧食的表皮收縮,使皮內(nèi)淀粉粒受到擠壓,進而淀粉細胞破裂。為下一步復蒸創(chuàng)造條件。燜水的操作方法:應該由鍋底或甑底滲入燜糧水,不是從上面往下面淋。水溫通常不低于45度,升完燜水之后鍋底或甑底的水溫在60-65度左右,糧面的水溫在95度左右。這個燜水的水量以淹過糧食的表面大約15厘米左右。玉米的話達到25厘米左右。第四步:復蒸是指淀粉進一步碎裂糊化并蒸發(fā)表面的水分。不同的糧食復蒸的時間是不同的。復蒸必須用大火,使糧食上、中、下受熱均勻,蒸煮時間控制在60-70分鐘。
5,蒸酒先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
具體時間要看設(shè)備的大小型號,如60型的設(shè)備蒸一鍋不會超過一點三十分左右。
酒炙九蒸是傳統(tǒng)制作阿膠糕的一種古老技藝,現(xiàn)在承善堂傳承這項古老技藝,融合現(xiàn)代技術(shù),制作蒸的阿膠糕。蒸出來的阿膠糕不上火,比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尤其是體質(zhì)弱的人更應該吃蒸的阿膠糕。
6,最好的蒸酒方法
隨著現(xiàn)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也對于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重視,在衣食住行更多的注重綠色安全,無化學添加。不少人都喜歡在飯桌上喝點小酒,酒作為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有著很悠久的釀造歷史,開心或傷心都會喝酒,在人們在朋友聚會、各種慶祝等等的許多場合更是少不了的。酒雖然好喝,不過許多人都不會釀造,下面我就教大家一些釀酒的方法吧。釀酒的首選原料為玉米,也有高粱。稻谷、蕎、粟。制作過程與彝家小鍋酒大同而小異。浸泡原糧、蒸熟酒飯、貯存發(fā)酵的程序悉同前者。蒸制燒酒時,使用的器具則有所不同。怒族、僳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樹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細竹管,是為出酒槽。鍋底加熱時,酒氣上升遇冷凝聚為酒,落入釀中的接酒器中,再通過出酒槽流出,即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數(shù)高,酒勁大;隨著蒸烤時間的推移,酒度漸次降低,越后者味越寡薄。釀造特點:各民族幾乎者能釀造不同風味、不同品質(zhì)的燒酒,除以上酒類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樹心酒、嫩包谷帶核蒸酒以原料獨特而別具特色??傮w而言,少數(shù)民族燒酒的釀造具有以下共同點:第一,發(fā)酵酒曲一般是自行配制的土酒曲,燒酒的風味與品質(zhì)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曲之間的差異造成的。第二,在燒酒釀造進程中,浸泡原糧、蒸烤酒飯所用的水,有相當嚴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釀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識。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處,山泉清冽,溪流凈琮。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釀造的程序大體相似,小鍋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鍋天鍋木甑出好酒。家庭釀酒的方法:1.泡米:將糯米用自來水浸泡5-6小時2.蒸飯:將泡好的米用清水淘洗2遍,上蒸鍋隔水蒸。米飯一定要蒸熟,蒸透。以15斤糯米為例,上大氣之后要繼續(xù)蒸40-50分鐘。3.大約一個小時四十分左右米飯蒸熟了4.攤涼:將米飯裝出來分開放在臉盆中冷卻5.打散:待米飯冷卻到40度左右時用山泉水將米飯打散,打散飯團的標準是米成一粒一粒的不成團就行了。打散米飯的加水量大約是1斤糯米加7兩水左右。如果是大米,一斤大米加一斤左右的水。具體要根據(jù)米飯的軟硬程度來確定,飯硬多加點,放稀就少加一點。6.加酒曲:酒曲由于配方和生產(chǎn)廠家不同,用量有所區(qū)別。我是自己做的中草藥酒曲,一般是一粒做3斤糯米,考慮到今天天氣寒冷,酒釀發(fā)酵困難,因此用一粒酒曲做2.5斤糯米。每盆大約5斤糯米飯,用三粒酒曲足夠了。先將酒曲碾碎7.檢測米飯溫度應該是在30-35度左右,便可以加入酒曲(每盆3粒,注意每盆要留一點點酒曲做酒窩用)8.做酒窩:將預留的酒曲加半杯水,用勺子沾水把米飯稍稍壓實并在中間挖一個洞做成酒窩。壓實后的酒窩9.保溫:酒釀能不能發(fā)酵溫度是關(guān)鍵,由于酒釀的最佳發(fā)酵溫度是30-35度,因此室內(nèi)溫度低于25度就要采取保溫措施。保溫措施有許多種,只要是能提高環(huán)境溫度的都行。我采用的是棉被包裹法(見圖片)10.為了保證棉被內(nèi)的溫度,可以在棉被內(nèi)加入暖壺或暖水袋以提高溫度。注意,暖水袋不能直接接觸裝有酒釀的盆子,直接接觸會燙死發(fā)酵菌,請一定注意。11.糖化成功:按照上述方法,一般是經(jīng)過48小時之后酒釀便糖化完畢,糖化后的酒釀小酒窩都是酒水,酒釀可以在盆子中轉(zhuǎn)動便是好酒釀(見圖)
7,酒怎么蒸會更好喝會更香
白酒蒸餾都是用甑鍋進行蒸餾。蒸餾時,緩慢裝甑、緩慢流酒,裝甑時間控制在25分鐘,流酒速度控制在每分鐘2~3kg。這樣會將酒醅內(nèi)部的香味物質(zhì)逐漸濃縮、反復冷卻、加熱,最后從冷卻器中流出。有人做實驗,香味物質(zhì)比快速裝甑、快速流酒高出15%左右。當然酒醅中有這些物質(zhì)。
雖然我不知道是什么樣的,但這么便宜,肯定不是什么好酒,在說了,不管什么酒,只要是長期喝、喝醉酒都沒有好處。
8,白酒的釀制方法
1、糯米淘洗之后,泡5、6個小時(時間緊迫的最少也要泡2個小時)
2、泡好的糯米上鍋旺火蒸40分鐘,中間20分鐘時,要開蓋,把糯米打散,淋些水,蓋上再蒸(否則糯米不容易熟哈~)
3、蒸好的糯米取出,攪散,自然晾涼到三十度左右(用手掌接觸糯米,感覺溫熱但不燙手就行)
4、取一個干凈的容器,放一層米灑一層酒曲,如此反復
5、最上面一層也要灑酒曲,并壓實,在中間掏個洞,洞里也要灑酒曲
6、蓋好蓋子,用塑料袋包裹好,然后用棉被包裹或者放在溫暖的地方
7、三天之后打開,聞得到酒香,看得到洞中有酒液,糯米酥軟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只是一般的做法,如果你想了解的更清楚,我建議你其實可以去酒廠逛逛,就了解了。
9,白酒煮酒方法
白酒是蒸餾酒,當然是蒸餾了。(煮這個詞不準確)蒸酒操作要領(lǐng):蒸餾白酒使用的設(shè)備是甑鍋、酒醅裝甑時候控制好速度,見氣撒料,做到薄、勻、穩(wěn)、準、平,30分鐘左右裝完一甑,流酒時候控制好閥門,流酒速度每分鐘2~3kg。大氣追尾。
在計量儀器門市或化玻門市都有簡易蒸餾裝置,大概需要160元左右(前年買過),就是一個冷凝回流管,用可變電爐調(diào)節(jié)溫度,每次取白酒100ml加水30ml,蒸餾取樣100ml,用酒度計和溫度計測量,查表(酒度溫度換算表,全國通用)轉(zhuǎn)換成20°c酒度,就是白酒的酒度。以前是直接測量,現(xiàn)在標準要求必須蒸餾后取樣測量。如果無儀器想知道大概,就搖動容器,看酒花大小和酒花消失的快慢,這是酒廠蒸餾酒時需要學會的“見花取酒”法,白酒操作工都懂的。
10,怎樣熬制白酒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jù)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fā)酵打基礎(chǔ)。配料要根據(jù)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chǎn)工藝及發(fā)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xiàn),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nèi)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fā)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nèi)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fā)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 5.拌醅。固態(tài)發(fā)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fā)酵的雙邊發(fā)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yǎng)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 6.入窖發(fā)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nèi)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fā)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fā)酵時間的長短,根據(jù)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nèi)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jié)束發(fā)酵。 7.蒸酒。發(fā)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fā)為蒸汽,再經(jīng)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zhì)、醇甜物質(zhì)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