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白馬非馬論題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

1. 白馬非馬

1. 白馬非馬

1,從涵義來看“馬”是指一種動物,“白”是指一種顏色,“白馬”則是指同時具備一種顏色的一種動物。三者的涵意不同,因此白馬非馬。

2, “馬”、“白馬”的外延和內(nèi)涵不同?!榜R”指不論顏色的所有馬。而“白馬”只包括白色的馬, 兩者有相應(yīng)顏色的區(qū)別,馬包括白馬,所以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是眾多哲學(xué)家特別是先秦哲學(xué)家爭論和探討的一個問題之一。語出公孫龍。

公孫龍是戰(zhàn)國時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牽一匹白馬出關(guān)被阻,公孫龍便以白馬非馬的命題與之辯論,守關(guān)的人辯不過他,公孫龍就牽著馬出關(guān)去了(或說,他還是不得出關(guān))。公孫龍通過三點論證,力求證明“白馬非馬”這個命題。第一點:“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以現(xiàn)代邏輯術(shù)語來說;這一點是強調(diào),“馬”、“白”、“白馬”的內(nèi)涵不同?!榜R”的內(nèi)涵是一種動物,“白”的內(nèi)涵是一種顏色。而“白馬”的內(nèi)涵是一種顏色加一種動物。三者的內(nèi)涵各異,因此白馬非馬。

第二點是:“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yīng)有馬,而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馬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yīng)。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yīng)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 這一點是論及,“馬”、“白馬”的外延不同。“馬”的外延包括一切的馬,不管任何顏色。而“白馬”的外延只包括白色的馬, 兩者有相應(yīng)顏色的區(qū)別。由于“馬”與“白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馬非馬。

第三點是:“馬故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這一點是說明,“馬”這個共相與“白馬”這個共相不同。馬的共相,是一切馬的本質(zhì)屬性。它不包含顏色,只是“馬作為馬”。這樣的“馬”的共性 與“白馬”的共性不同。也就是說,馬作為馬與白馬作為白馬不同。所以白馬非馬。

白馬非馬的問題其實可以通過另外一個典故來解釋。楚王在云夢澤打獵,不小心把自己心愛的弓丟失了。左右的侍從立刻要去尋找。楚王制止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找了?!笨鬃勇犝f此事后評論說:“為什么要把‘楚人’與‘人’區(qū)別開來呢?不妨說:‘人失之,人得之?!@樣就符合仁義了!”老子聽說了孔子的評論后說道:“為什么要把‘人’與‘天地’區(qū)別開來呢?不妨說:‘失之,得之?!@樣就符合天道了!” 其實前面所說的楚人與人的差別即白馬非馬的問題。楚人不能代表整個“人”的概念,當(dāng)然白馬也不能代表馬這個很廣義的概念。馬可以分很多類,這里的白馬非馬不能很簡單的從字面上來理解,更多的是一個哲學(xué)問題。所以具體怎么看,還是因人而異。

2. 白馬非馬論題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

2. 白馬非馬論題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是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子有許多有趣的詭論,其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白馬非馬論了。相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公孫龍子騎著一匹白馬要進城,該城門的看守官說,依照規(guī)定馬不可以進城。於是公孫龍子就開始他的論證 – 白馬非馬,最后它說服了守城官,於是就騎著他的 (不是馬的) 白馬進城去了。他的論證大概是這樣的:“馬” 指的是馬的形態(tài),”白馬”指的是馬的顏色,而形態(tài)不等於顏色,所以白馬不是馬 (白馬非馬)。這個論證利用”歧義”來混淆事實。所謂”歧義”是說,一個詞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在一個討論中,若某個字的兩個不同意義同時被使用,則可能會造成這種(歧義)類型的謬誤。“ 是”這個字可以被用來表達”屬於”的關(guān)系,例如,白兔是兔?!笆恰边@個字也可以被用來表達”等於”的關(guān)系,例如,孔子是至圣先師。守門官的意思是: ”馬不可進城,白馬是馬,所以白馬不可以進城”。在這里,”是”被用來表達”屬於”的關(guān)系。當(dāng)公孫龍子論證”白馬不是馬”時.”是”被用在”等於”的關(guān)系。所以,簡單的說,他們其實是雞同鴨講。 不是談?wù)撓嗤囊患?。公孫龍子的論證是有效的,而他的結(jié)論,”白馬不等於馬 (白馬非馬)” 也是對的。但并不能用來反駁守門官的規(guī)則: 凡是屬於馬的都不能進城。

3. 白馬非馬的錯誤在于割裂了整體和部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橫向),主要與次要就是相對的特殊性;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縱向)。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描述矛盾存在的特點的范疇。

矛盾的普遍性有兩層含義: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之中;(矛盾無處不在)

其二,矛盾存在于每一個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無時不有--矛盾貫穿始末)白馬非馬的哲學(xué)解釋是,從追求事物的真實來看,要知其本意,不能落入掩耳盜鈴似的邏輯誤區(qū)。白馬非馬其實是“語義謬誤”的體現(xiàn)。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zhí)岢龅倪壿媶栴},違背了唯物辯證法,但是哲學(xué)并不否認“白馬非馬”在特定情況以及文化背景中的應(yīng)用。白馬指的是白色的馬,“馬”代表馬這種生物的總稱,這個邏輯命題的關(guān)鍵在于“非”這個連詞?!鞍遵R”的稱謂暗示著它與“馬”之間存在聯(lián)系,但“非馬”這個判斷則違背了普遍的邏輯慣性。

4. 白馬非馬小說

書名:蕭辰余欣柔.作者:白馬非馬

5. 白馬非馬是誰提出的

公孫龍(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華夏族。東周戰(zhàn)國時期著名哲學(xué)家,生于趙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名家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辯,曾為平原君門客。他提出了“離堅白”、“白馬非馬”等命題。

魯國的孔穿就來到了趙國,與公孫龍辯論,他們辯論的主題是“奴婢三耳”

辯論的主題竟然是“奴婢三只耳朵”,這樣的辯題明顯是個坑兒,可公孫龍偏偏迎難而上。

果然,公孫龍善于辯論,他辯解得十分精妙,最后戰(zhàn)勝了孔穿。

不過事情沒完。第二天,孔穿拜見了平原君。

平原君對孔穿說:“昨天公孫龍的論述的確精彩,先生如何看呢?”

孔穿回答說:“是的,他幾乎能讓奴婢生出三只耳朵了。即便如此,但實際很困難!我想請教您:現(xiàn)在辯論三個耳朵十分困難而又不實際,論證兩個耳朵非常容易而確實是事實。不知道您將選擇容易而真實的,還是選擇困難而不實際的呢?”

平原君無以應(yīng)對。

第二日,平原君對公孫龍說:“您不要再和孔穿辯論了。他的道理勝于言辭,而你的言辭勝于道理。言辭勝于道理,一定會屈服。”

后來,鄒衍經(jīng)過趙國,平原君讓他和公孫龍辯論“白馬非馬”之說。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的一個重要論題,他認為,馬是從外形上進行定義的,而白馬則是從顏色和外形上進行定義的,所以二者不能劃等號。

是不是很荒謬?

所以,鄒衍對平原君說了如下一番話:“不行。所謂辯論,是要區(qū)別不同的種類,使其不會相互擾亂;列舉不同的情況,使其不會相互混淆;抒發(fā)意思,疏通宗旨,讓人明白自己所說的,而不是困惑別人。因此,辯論勝利的一方不失自己的立場,沒有勝利的一方得到他所追求的東西,要是這樣的辯論,那就可以進行。如果用繁文縟節(jié)來相互爭辯,用花言巧語來讓對方推崇自己,用華麗的話語來轉(zhuǎn)移觀點,吸引別人使他們領(lǐng)悟不到真實的意思,這樣就違背了根本道理。那種糾纏不休,爭相論辯,互相較勁看誰最后停止而獲勝的做法,實在損害君子風(fēng)度,我鄒衍不會去做?!?/p>

上面一段話洋洋灑灑,其實就一個意思:我不想和公孫龍辯論,不值得!

《資治通鑒》中記載:從此后,公孫龍便不受重用。

6. 白馬非馬是哪個思想家提出的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的主張。公孫龍是中國邏輯學(xué)家,是戰(zhàn)國時期名家離堅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孫龍的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至今只殘留6篇,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

7. 白馬非馬錯在哪里

白馬非馬是指中國邏輯學(xué)家公孫龍?zhí)岢龅囊粋€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公孫龍(前320年-前250年),傳說字子秉,中國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曾經(jīng)做過平原君的門客,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為《公孫龍子》,西漢時共有公孫龍14篇,唐代時分為三卷,北宋時遺失了8篇,至今只殘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兩篇是《白馬論》和《堅白論》,提出了“白馬非馬”和“離堅白”等論點,是“離堅白”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是著名的詭辯學(xué)代表著作,提出了邏輯學(xué)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但把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夸大,割斷二者的聯(lián)系,是一種形而上學(xué)的思想體系。與他齊名的是另一位名家,惠施。

8. 白馬非馬是什么意思

白馬非馬,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xué)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公孫龍以其白馬非馬的詭辯之術(shù)讓許多大儒無言以對。

后來據(jù)說:公孫龍過關(guān),關(guān)吏說:“按照慣例,過關(guān)人可以,但是馬不行。

”公孫龍便說白馬不是馬,一番論證,關(guān)吏聽了后連連點頭,說:“你說的很有道理,請你為馬匹付錢吧。

”這個典故也和對牛彈琴類似。

原文如下: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

名形者非名色也。

故曰:白馬非馬。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

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

……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yīng)有馬,而不可以應(yīng)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馬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yīng)。

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馬獨可以應(yīng)耳。

無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馬非馬.馬故有色,故有白馬。

使馬無色,由馬如己耳。

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白與馬也。

故曰:白馬非馬也。

對于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

怎么可能“白馬非馬”呢? 公孫龍本人對”白馬非馬“的解說 中國古代論辯學(xué)者公孫龍論述"白馬"之名有異于"馬"之名的一個邏輯命題。

這一命題原是戰(zhàn)國時齊國稷下?辯士兒說最先提出的,但其史料沒有保存下來。

后來公孫龍力倡"白馬非馬"之說,在《公孫龍子》一書中專有《白馬論》一文,對這一命題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證。

一些邏輯學(xué)者認為這一論證主要意思是:①"馬"這一名是只命形不命色的;"白馬"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

但"馬"之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馬有色,而只是強調(diào)"馬"不取其確定的顏色,它實際上是包括各種顏色的。

"白馬"之命色,是專取其確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黃色、黑色等非白色。

從邏輯上分析,"白馬"與"馬" 雖然具有馬形的共性,卻又有 "包括各色"與"僅指白色"的區(qū)別,這就從內(nèi)涵上區(qū)別了"白馬"和"馬"這兩個種屬概念。

②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

即黃馬與黑馬都可以標作馬,但不能標作白馬,因此求馬與求白馬是不能等同的。

即"馬"中是包括黃、黑馬的,"白馬"中不包括黃、黑馬,從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馬"與"馬"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公孫龍還在《白馬論》中指出,"馬固有色,故有白馬",這就明確肯定了馬中是包括白馬的。

由此表明,公孫龍從類的種屬關(guān)系上,承認"白馬是(包含于)馬"這一常識命題,并確定"白馬"與"馬"的區(qū)別不是排斥和全異的關(guān)系,而是種概念和屬概念的關(guān)系。

③ 根據(jù)公孫龍的分析,"非"在"白馬非馬"這一命題中只是作 "有異"、"不等同" 解,并不作"全異"、"不包含于"解。

《跡府篇》也曾明確指出,公孫龍的 "白馬非馬",即是"異白馬于所謂馬" 之意。

因此,"白馬非馬"這一命題也明確揭示了一般與個別的辯證關(guān)系。

但有些學(xué)者認為 "非"只是作 "不屬于"或"全異于"解,"白馬非馬"就是指"白馬不屬于(全異于或不包含于)馬",因而是一個割裂個別與一般的詭辯命題。

9. 白馬非馬體現(xiàn)了什么哲學(xué)原理

‘白馬非馬’,提出了‘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夸大了兩者區(qū)別,但是割斷了二者的聯(lián)系,是一種形而上學(xué)的哲學(xué)思想。

10. 白馬非馬的故事

這天,正巧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guān)。關(guān)吏說,“你人可入關(guān),但馬不能”。公孫龍辯道:“白馬非馬,怎么不可以過關(guān)?”關(guān)吏說:“白馬是馬”。公孫龍說:“我公孫龍是龍嗎?”關(guān)吏一愣,但仍堅持說:“按照規(guī)定只要是趙國的馬就不能入關(guān),管你是白馬還是黑馬?!惫珜O龍微微一笑,道:“‘馬’是指名稱而言,‘白’是指顏色而說,名稱和顏色不是一個概念?!遵R’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你要馬,給黃馬、黑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黑馬、給黃馬就不可以,由此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

所以說白馬非馬?!标P(guān)吏越聽越迷糊,被公孫龍這套高談闊論搞得暈頭轉(zhuǎn)向,被侃暈了,不知該如何對答,無奈只好讓公孫龍騎白馬過關(guān)。于是公孫龍的《白馬論》名噪一時.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