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文中的名詞有哪些
名詞是詞性的一種,也是實詞的一種,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獨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梢杂么~來替代。名詞可以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專有名詞是某個(些)人,地方,機構(gòu)等專有的名稱,如北京,中國等。普通名詞是一類人或東西或是一個抽象概念的名詞,如:書本,憂傷等。
2,中國的代名詞有哪些
“中國”的別名,有“華夏”“中華”、“九州”、“四?!薄ⅰ吧裰荨钡确Q呼。還有赤縣、(諸)華、(諸)夏、中夏、區(qū)夏、方夏、函夏、海內(nèi)、禹城、禹跡、禹甸、九牧、九區(qū)、九域、八州、九囿、九土、九野等等。
“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xiàn)了“中華”一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tǒng)稱為“中華”,泛指全國。唐代韓亻屋詩云:“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云從島上來”,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之名,起于戰(zhàn)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zhàn)火連天,人們渴望統(tǒng)一,于是產(chǎn)生了區(qū)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盡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爸荨闭匠蔀檎^(qū)是東漢的事。后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轄區(qū)也越來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于戰(zhàn)國時代“九州”的范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時候,中國曾有“四?!敝Q,以四境均有海水環(huán)繞而得名。戰(zhàn)國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fā),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但不過是裨海環(huán)繞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共有9個,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huán)繞。所以,“神州”只占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后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只是一種假說,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華夏 九州 中華 四海 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