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隆中在襄陽西北二十里。約東漢桓帝時在樊城建城,城址現(xiàn)已淹沒在漢水中?!庇州d“臥龍岡在(南陽)城西南七里……相傳孔明草廬在其中。在湖北襄陽縣西。不管我認為諸葛亮在哪里“躬耕壟畝”,都和我沒有一毛錢利益瓜葛。第四,豹眼既不是南陽也不是襄陽人,諸葛亮在哪里躬耕,與豹眼沒有一毛錢關(guān)系。
古隆中到底在現(xiàn)在的哪里?
古隆中到底是現(xiàn)在的哪里?本人既不是胡北人,也不是河南人,不偏向任何人、任何勢力、任何集團,但從我掌握的史料看,諸葛亮躬耕壟畝的地方,應(yīng)該是-----先留個懸念,后面作答。我只是以我掌握的淺薄知識,說出我的看法而已,說的對與不對,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影響不了任何東西。因此,希望不管是河南的朋友,還是湖北的朋友,不要噴我,因為實在沒有必要。
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這個問題應(yīng)該是《三國演義》諸葛亮引出來的地域問題。(諸葛亮)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在瑯琊郡陽都縣(即今山東臨沂)的一個官吏之家。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結(jié)果不清楚他們走沒走到豫章,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的職務(wù),諸葛玄只好改去投奔荊州的劉表。
當時,劉表的治所在湖北常德。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幫他。也有人說是諸葛亮主動找的劉備。這都無關(guān)緊要,不是本文要敘述的主題。一,諸葛亮《出師表》諸葛亮《出師表》有一段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庇纱耍龊幽夏详柡秃毕尻杻傻匾恢痹跔幷撘粋€問題,就是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古隆中到底是現(xiàn)在的哪里?(劉備三顧茅廬)說起這件事,還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按照諸葛亮兄弟兩跟隨叔叔諸葛玄行走的路線,先是從山東臨沂出發(fā)——到江西南昌赴任——到了南昌聽說有人頂替了自己的職務(wù)——又改道到劉表辦公地點所在的湖南常德,但是第二年,劉表治所,從常德遷到了襄陽。根據(jù)這條線路推斷,按說諸葛亮所說的“南陽”跟現(xiàn)在的河南南陽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但是,東漢時期的襄陽,和“南陽”兩字同樣也沒有一點關(guān)系。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東漢時期河南南陽、湖北襄陽的歷史變遷。(一)湖北襄陽的演變歷史。秦朝的時候,襄陽分屬南郡、南陽郡、漢中郡。西漢初置襄陽縣,在今襄陽古城西北筑襄陽城,襄陽開始建城設(shè)治。約東漢桓帝時在樊城建城,城址現(xiàn)已淹沒在漢水中。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將治所由武陵漢壽(今湖南常德)遷至湖北襄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置襄陽郡。也就是說,襄陽在秦朝的時候曾經(jīng)歸屬于南陽郡。但公元206年被曹操改為襄陽郡。而諸葛亮《出師表》寫于公元227年,這時的襄陽郡已經(jīng)被人們叫了26年,諸葛亮不可能仍然在文章中按照秦朝時的叫法,稱襄陽為南陽。(襄陽)(二)河南南陽的歷史演變西漢和東漢置南陽郡,所轄全境相當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陽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西漢時,南陽水利與關(guān)中鄭國渠、成都都江堰齊名,并稱全國三大灌區(qū)。成為全國設(shè)工官的9個地區(qū)和設(shè)鐵官的46個地區(qū)之一。東漢時,光武帝劉秀起兵于河南南陽,成就帝業(yè),因此河南南陽被稱為“帝鄉(xiāng)”。三國時期:南陽,初時隸屬于荊州。后被魏國占領(lǐng)。晉代:南陽曾為南陽國,轄十四縣,都宛。隋朝:(公元607年)先將南陽郡改成州,后又將州改郡,今南陽市轄南陽郡、淯陽郡、淅陽郡、淮安郡(包括平氏、桐柏二縣),義陽郡的淮源縣、舂陵郡的湖陽縣等都在今南陽市內(nèi)。
唐朝,天下設(shè)為十道,南陽屬山南道管轄。自唐高祖李淵至玄宗李隆基90年間,南陽先后設(shè)置純州、酈州、淅州、北澧州、宛州、淯州、顯州、湖州、新州、魯州和仙州等。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鄧州稱南陽郡,唐州稱淮安郡。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郡稱州,縣加以合并,今南陽市有泌州淮安郡和鄧州南陽郡。
由上述文字可以推斷,諸葛亮躬耕之地:十有八九,應(yīng)該是河南南陽。但是,由此又出現(xiàn)一個問題:諸葛亮跟著叔叔去江西南昌是公元189年的事,公元190年,劉表把治所從湖南常德遷到了湖北襄陽。如果諸葛亮跟著叔叔去投奔劉表,只能去湖北襄陽,而不可能去河南南陽。(東漢南陽郡)二,從諸葛玄去世,到后來,有一段歷史,似乎失去了記載因此,諸葛玄去世以后,諸葛亮兄弟兩一定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輾轉(zhuǎn)到了河南南陽。
這倒符合劉備在新野兵敗以后,去南陽拜訪諸葛亮的史實。然而,這就又引出一個問題:既然當時諸葛亮躬耕于南陽,隨后才有隆中對的說法,那么,劉備求賢若渴,在南陽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可能又跑到湖北襄陽古隆中聽諸葛亮話說天下大勢。由此,諸葛亮的所謂“隆中對”中的隆中,是不是不是指地名,而是指時令呢?在過去的小人書上,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兄弟去拜訪諸葛亮時,有一個場景,是天上下著大雪。
不過,這或許也無關(guān)緊要,原來最早聽說叫“草廬對”,后來是怎么變成“隆中對”的,這里面估計就大有名堂。但不管是有什么隱情,我還是認為,都是因為出于一種美好愿望,這是肯定的?;蛟S這就夠了。三,從別的方面找史料另據(jù)《三國演義》:徽曰:“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wù)于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
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潁川之多賢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觀天文,嘗謂群星聚于潁分,其地必多賢士?!贝稳?,玄德同關(guān)、張并從人等來隆中。遙望山畔數(shù)人,荷鋤耕于田間,而作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玄德聞歌,勒馬喚農(nóng)夫問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臥龍先生所作也?!毙略唬骸芭P龍先生住何處?”農(nóng)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臥龍岡也。岡前疏林內(nèi)茅廬中,即諸葛先生高臥之地。”玄德謝之,策馬前行。不數(shù)里,遙望臥龍岡,果然清景異常。由上面一段話可以看出兩個信息,一是當時在新野的劉關(guān)張三人,距離諸葛亮所住之處非常近。
二是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都是大潁川人士。(劉備三顧茅廬)(一)新野到南陽和襄陽的距離1,新野到南陽的距離按照現(xiàn)在公交車線路,64.9公里。步行1.4公里。當時劉關(guān)張三人都騎馬,自然比步行更快。2,新野到襄陽的距離全程約95.4公里。步行的話,估計得走2公里。當時劉關(guān)張三人都騎馬,自然比步行更快。
看來,從路程上還的確看不出來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新野到南陽和新野到襄陽的距離差不多。但是古隆中在襄陽西北二十里。這就有點遠。不過,劉關(guān)張三人騎馬,多二十里倒也不算個事。(二)潁川在什么地方這里出現(xiàn)一個地名:潁川。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禹州市。它在鄭州、許昌、平頂山中間地帶。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都是潁川這一帶的人。
潁川 ,古代郡名,秦王嬴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現(xiàn)在的禹州,在許昌西北方向不遠,到南陽全程約203.6公里。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都是潁川人。假如讓他們離開曹操占據(jù)的許昌,最有可能到達河南南陽,還是到達湖北襄陽呢?這些人都是世外高人,而南陽自古稱為帝鄉(xiāng),人才薈聚之處。
盡管他們是為了躲避戰(zhàn)亂,但也得多少顧及點自己懷才不遇的高傲性格。因此,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久負盛名的南陽。有人說,當時的南陽是曹操控制的地盤,他們不會去。為什么不會去呢?曹操又不是毒蛇猛獸?他們即使想躲開曹操,在當時南陽這種窮鄉(xiāng)僻壤的山里隱居,曹操不管再怎么求賢若渴,也不一定能夠找到他們。
再說了,當時只要是山里,隱居的這種人太多了,又不是只有他們幾個。(潁川,現(xiàn)在河南禹州市)明葉桂章《武侯記》:臥龍崗因“地勢四面稍下,惟中崗隆起,故曰隆中,蓋南陽偉觀也?!泵髭w均《金石林時地考》:“登其頂可瞰南陽,因勢隆然,蜿而起伏,其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上面所述似乎都符合“隆中”在河南南陽的地形、地理特征。
至于襄陽,只有在秦朝的時候,曾經(jīng)分屬于南陽郡,此后,和南陽二字再無瓜葛。但這一點,顯然并不能成為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的理由,否則諸葛亮一定會說“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陽”。綜上所述,我個人推斷,諸葛亮說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應(yīng)該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當然,我十分理解湖北兄弟姐妹們的心情,不要罵我。
不管我認為諸葛亮在哪里“躬耕壟畝”,都和我沒有一毛錢利益瓜葛。諸葛亮是三國名人,又是古代智者的化身,誰不希望這樣一個名人、偉人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常住過呢?另外,還有旅游資源可以享受。假如我是湖北人,我也要爭一下??上В覀儍?nèi)蒙古離南陽、襄陽都遠,夠不著。如果夠得著,南陽也好,襄陽也罷,都得靠邊站,都得撒手讓給我們。
我們蒙族小伙子可厲害呢,你們根本不是個兒。三國時期的第一條好漢呂布,大家知道吧?那就是我們內(nèi)蒙古包頭市人。呂布這樣的英雄在我們內(nèi)蒙古遍地都是,想一下,你們湖北人、河南人,誰能打得過他?不過呂布的品質(zhì)不好,我們內(nèi)蒙古人在這一點上倒是沒有學他。再說我們內(nèi)蒙古多好呀,有遼闊的大草原,地域廣大,人口不多,牛羊成群。
看見哪個羊肥,殺了、燉了。一手抓著手把肉,一手端著馬奶酒,身邊還有花枝招展的蒙族姑娘敬酒,諸葛亮同志只剩下大快朵頤了!諸葛亮只要來過我們草原,一定會喜歡上我們這里,什么南陽、襄陽?他哪兒都不會去!就在內(nèi)蒙古扎下根,繁衍他的后代小諸葛亮了。最后,希望湖北的朋友也好,河南的朋友也罷,當然還有全國各地的所有朋友,歡迎大家來我們內(nèi)蒙古大草原觀光旅游!。
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劉備的三顧地只能是在今天襄陽西的隆中!劉備三顧茅廬故事的發(fā)生地當然是今天襄陽隆中!如果說“躬耕地”在哪兒?南陽市還能靠諸葛亮語焉不詳?shù)摹肮谀详枴迸龃傻脑?,那么劉備三顧地在哪兒?南陽市可就抓瞎了。因為諸葛亮只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這個“草廬”在哪里?就只能從史書中找到答案!一、自古以來的歷史記載中,劉備三顧地都是隆中最早記載劉備三顧地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地理名著《水經(jīng)注》。
《水經(jīng)注》說:“沔水又東徑隆中,經(jīng)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云: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边@是歷史上首次明確了劉備三顧地的地點,并且明確指出“先帝三顧的草廬”就是襄陽隆中孔明舊宅。此后明確提到劉備三顧地的史料還有:南北朝南朝劉宋盛弘之《荊州圖副》曰:“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唐李善等注 《六臣注文選》“漢晉春秋曰:諸葛亮家于南陽之鄧縣。荊州圖曰: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說: 《山南東道四.襄州》“諸葛亮宅,按蜀志云,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即此宅也。今有井,深四丈,廣尺五寸,迄今壘砌如初”。北宋王欽若等輯《冊府元龜》:“蜀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人。
……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家于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亮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戎髟劻?,凡三往,乃見”。南宋王象之《輿地記勝》: “隆中:郡國志,縣西七里——漢晉春秋,諸葛亮家南陽,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薄叭欓T:諸葛亮云,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自此門出故也?!蹦纤稳~庭珪撰《海録碎事》“學業(yè)堂在襄陽縣,諸葛孔明之地。
亮家在南陽之鄧鄉(xiāng),曰隆中,先主三顧于此?!苯鸪羁∶褡肚f靖集》“三顧門,世傳襄陽水西門為三顧門。先主自此三往見武侯?!痹妒献宕笕分T葛亮,字孔明。寓居南陽隆中。漢建安中徐庶稱于劉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備三顧于草廬中,亮乃起。明楊時偉《諸葛忠武書?諸葛亮傳》說:“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見孔明于隆中,時年二十七”“漢晉春秋曰:亮家于南陽之鄧縣,距襄陽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時偉按,博望燒屯事,陳壽志原載建安十一年以前,而三顧隆中則十二年事也。”“時偉按,侯“隆中語”云: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此可為援而不可圖?!薄昂罹勇≈袝r,有客至……”清康熙《御定佩文韻府》隆中,蜀志諸葛亮隱,好為梁父吟,先主三顧之乃出?!奥≈刑铮簳柭≈性娍酌鞣轿r 息駕隆中田”清乾隆《六藝之一錄》“晉立諸葛武侯舊宅銘:沔水又東徑隆中,歷孔明舊宅北。
亮語劉禪曰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清乾隆《季漢五志.諸葛忠武侯傳》:“元卒,侯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后家于南陽之鄧縣去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今湖廣襄陽府)?!薄靶焓]諸葛亮于昭烈,昭烈三顧隆中與亮?!倍?、在同時記載隆中和臥龍崗的史料中,提到三顧地的就只有隆中如《明一統(tǒng)志》記載:“諸葛亮宅,在(襄陽)府城西二十里隆中山下,蜀漢諸葛亮所居。
宅西有避署臺。因昭烈三顧亮于草廬,有三顧門?!庇州d:"臥龍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shù)百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草廬在其中。世人喻孔明為臥龍,因號其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處?!薄睹饕唤y(tǒng)志》明確提到了襄陽隆中與劉備三顧地的關(guān)系,而在介紹臥龍崗時則完全沒提“三顧?!薄洞笄逡唤y(tǒng)志》記載:“襄陽府《古跡》條:諸葛亮宅,在襄陽縣西隆中山東。
劉備三顧亮于草廬之中,即此宅也。”又載“南陽府《古跡》條:“諸葛草廬,在南陽縣西南七里臥龍岡?!薄薄洞笄逡唤y(tǒng)志》更加明確的指出“劉備三顧亮于草廬”即襄陽縣西隆中山東“諸葛亮宅”!臥龍崗則與三顧無關(guān)。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隆中山,府西北二十五里,諸葛武侯隱此?!?“史略,先主初領(lǐng)徐州牧屢為袁術(shù)、呂布及曹操所敗后依劉表屯新野,三顧孔明于隆中,今襄陽府城西二十三里,有隆中山。
”又載“臥龍岡在(南陽)城西南七里……相傳孔明草廬在其中?!? 《讀史方輿紀要》也明確承認“劉備三顧孔明于隆中”,而臥龍崗沒涉及三顧問題!《辭源》中的三顧地:【隆中】“山名。在湖北襄陽縣西。漢末諸葛亮筑廬居于此。相傳劉備三顧茅廬,即此”?!九P龍崗】“地名。在河南南陽西南,相傳為漢末諸葛亮隱居處?!? 《辭源》也明確把三顧地與“在湖北襄陽縣西”的隆中聯(lián)系起來。
而臥龍崗則與三顧無關(guān)。《辭?!分械娜櫟兀骸韭≈猩健?“在湖北襄陽縣西,臨漢江。東漢末年諸葛亮曾隱居于此?!薄韭≈袑Α俊皷|漢末年諸葛亮隱居(今湖北襄陽西),建安十二年劉備三次往訪?!薄九P龍崗】則說“在河南省南陽市西南。舊時傳為諸葛亮隱居處?!?《辭海》也明確肯定三顧地在“今湖北襄陽西”的隆中。三、歷代河南南陽地方志和其它地方文獻也認為顧地在今天襄陽隆中明嘉靖《鄧州志》第二卷“郡紀”中明確提到“十二年,備三顧諸葛孔明于隆中。
本傳徐庶見備于新野,備器之。庶薦諸葛孔明家于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鼻迩 缎乱翱h志》卷七“古跡”中說“建安十二年……是年(劉備)三顧諸葛亮于隆中。”又說“諸葛亮字孔明,本瑯琊人,寓居襄陽隆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共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承認:“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諸葛亮在這里度過了十個寒暑”。
“小小的隆中實際上成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他自稱‘躬耕于南陽’。”就這樣,劉備帶領(lǐng)關(guān)羽、張飛接連到隆中拜訪……第三次又來到了隆中,這一次才見到了諸葛亮。這就是常說的劉備三顧茅廬?!吧鲜兰o八十年代由河南省政府編撰的《河南風物志》承認:“(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結(jié)茅隱居,他躬耕壟畝,攻讀史籍……”“漢室后裔劉備三顧茅廬于隆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南陽市博物館編撰印制《武侯祠簡介》承認:“諸葛亮便隱居在南陽郡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從此他就離開隆中輔佐劉備?!敝奶┒芳墯v史學家、河南開封人白壽彝在他的史學巨著《中國通史》中說:“諸葛亮,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水縣)人。隨叔父諸葛玄避亂荊州,住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躬耕隴畝,自比于管仲、樂毅”” 劉備覺得有道理,于是帶著關(guān)羽、張飛,從駐地前往隆中拜訪,沒想到一連兩次都吃了閉門羹,第三次才見著。
”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考古學家朱紹侯在他主編的《中國古代史 》中說:“劉備三顧隆中(湖北襄樊市西二十里)草廬,請諸葛亮出來幫他打天下?!八?、關(guān)于隆中的宅院和臥龍崗的草廬臥龍崗方面否定隆中了一個理由為隆中是“宅院”不是“草廬”!這種說法極為荒謬。所謂宅院只是建筑形式,而草廬是建筑的材料。誰說草廬不能做成四合院了?難道做樓房的只能是混凝土?那古代的木樓又是怎么建起來的?再舉個例子,在發(fā)明瓦之前,古代的皇宮的屋頂都用草覆蓋,這不就是草廬嗎?草廬能做成宮殿為什么不能做成宅院?其次,所有的史料都說劉備“三顧茅廬”的“茅廬”就是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的“宅院”。
第三,看看臥龍崗的草廬是什么貨色呢?據(jù)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志》記載“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筑居以像之,與隆中并稱,于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薄赌详柨h志》承認臥龍崗的所謂“草廬”不過是“筑居以像之”,像的是襄陽城西二十里,南陽之鄧縣隆中的“亮家”。
而《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南陽有侯祠所謂諸葛庵者,蓋道陌私祭之類?!拔覀冎琅P龍崗草廬原名就叫”諸葛庵“,與武侯祠原為一體。從歷史記載來看,這個后來的臥龍崗草廬不過是路邊田間私祭時搭的草棚子演化而來!1987年南陽市委宣傳部編的《歷史文化名城南陽》一書。書中收有《柏——臥龍崗小記》一文,說:“南陽的‘諸葛廬’、‘抱膝石’等等雖系贗品,但由于諸葛亮自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故而南陽的武侯祠便頗有名氣了。
《隆中對》中的隆中,現(xiàn)在屬于什么地方?
問的是隆中,實際答非所問指的是躬耕地,在三國時期就沒有隆中記載,何來隆中對,隆中對在清朝時期才出現(xiàn),所謂隆中對以前是草廬對。來自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茅廬,最早記載隆中是西晉蜀記記載,之前記載和襄陽沒半點關(guān)系,因為襄陽此時還沒號曰出隆中,只有南陽臥龍崗亦稱隆中,到東晉習鑿齒附會諸葛亮出師表敘述躬耕南陽,和屬記記載隆中在襄陽號曰出隆中。
習鑿齒敘述;亮家與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從此才有襄陽隆中,具體位置誰也說不清楚,之所以對習鑿齒敘述有疑問,是因為南陽鄧縣屬南陽郡,襄陽屬南郡,兩郡隔漢水而治,就現(xiàn)在有的襄陽人只說南陽鄧縣隆中,或者南陽鄧縣樊城隆中,把襄陽城西丟棄了就說明不合乎常理,在說一個整體依據(jù)只能用前部分就更難說明問題,正是襄陽城西隆中歸南陽管說不清楚,只有在南陽扯前拉后的攪渾水,諸葛亮敘述躬耕南陽變成了隱居襄陽隆中,現(xiàn)在又在隆中整出臥龍崗,企圖以假亂真。
歷史記載的隆中地點有哪些?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呢?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亮躬耕隴畝,好為 ‘梁父吟’。注引 《漢晉春秋》 曰: “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水經(jīng)·沔水注》: “沔水又東徑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曰: 先帝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甭≈猩轿挥诤笔∠宸邢宄菂^(qū)西,臨漢水。石灰?guī)r山丘起伏,最高點海拔306米。
山?jīng)_入口處的古隆中為東漢末諸葛亮隱居躬耕處。建安十二年即公元二零七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與之縱論時局,提出了統(tǒng)一全國的建議和謀略,即著名的《隆中對》。其后,劉備建立蜀漢政權(quán)。劉備死后,諸葛亮曾加強與孫吳的聯(lián)合,改善對西南各部之關(guān)系,曾領(lǐng)卒眾五次北伐。晉即有紀念性建筑,唐建武侯廟,此后屢毀屢建?,F(xiàn)存武侯祠、抱膝亭、三顧堂和古隆中牌坊等為清建筑。
是不是在元代隆中神秘的消失了被今天的古隆中代替?
史書記載的襄陽隆中多個說法,但說的最多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西北二十里,但這個隆中歷史上無法找到,現(xiàn)在仍然無法找到,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隆中根本不存在。二是隆中在襄陽西北二十里,但是元代消失了。分析兩個原因,第二個說法證據(jù)不足。襄陽西北二十里為河灘地,不屬于隆起的地形,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猜想!無論隆中消失或者不存在無法做出準確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今隆中非諸葛亮躬耕地。
襄陽籍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馮博文認為隆中消失的。他的觀點如下:隆中諸葛故宅本在襄陽城西北二十余里,至宋代尚存; 唐 末,襄陽城西南伏龍山出現(xiàn)一座諸葛廟祭祀孔明; 宋代,宅、廟共存。至宋末,隆中諸葛故宅可能被戰(zhàn)火毀 壞,元明之人一方面創(chuàng)造“隆中草廬”作為新的諸葛隱居之所,一方面將伏龍山認定為新的“隆中”,將諸葛廟 ( 元代改為隆中書院) 和諸葛宅合為一體,以宅—廟—書院 - 武侯祠的面貌呈現(xiàn)在方志中。
諸葛亮出山前,躬耕隴畝是在襄陽古隆中還是在南陽臥龍崗?
昨晚熬夜到兩點,碼字近五千,剛剛回答了南陽臥龍崗、襄陽隆中哪個更可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結(jié)果今天招來了許多罵聲,好在平臺除了紅包之外,額外又給了個青云計劃獎勵,雖說是二擋,也聊以慰藉。對一些留言爭論做了解釋,感覺很費勁;對一些嘈雜之聲實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再借這個題目,啰嗦一下。第一,如果對這個問題有興趣,就看一眼人家寫的啥。
有真知灼見的話,不妨就認真交流一下。自己不懂,道聽途說一些事,就亂逼逼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會得到啥結(jié)果呢?雖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但討厭的鳥,往往容易被除掉。第二,沒有平臺的付出,沒有創(chuàng)作者的辛苦,還能看到啥鳥呢?第三,對待歷史,為的是了解真相,感悟人生,起碼也是為了消遣、尋找樂趣。如果沒有一個理性的歷史觀,不僅會給別人添堵,恐怕自己也不會得到樂趣。
第四,豹眼既不是南陽也不是襄陽人,諸葛亮在哪里躬耕,與豹眼沒有一毛錢關(guān)系。說到他老家是瑯琊,倒是沾邊,但與豹眼何加焉?豹眼為了紅包,為了興趣,為了友友們一起交流開心,為了感悟一點人生,喜歡寫一點東西,喜歡與同道中人一起切磋。但不喜勿噴,敬請自重,天下沒有省油的燈。睜眼看歷史,閉眼悟人生?;氐筋}主的問題上來,在另一個問答中,言猶未盡,有意無意留下了一些問題沒說清楚。
因為這個問題實在說不清楚,如果能說清的話,也不至于幾千年來存在爭議。誰都說不清,那還說啥呢?這就是歷史的魅力所在。之所以豹眼沒有一次說完,是因為再寫一萬字也說不清。留下一些懸念繼續(xù)交流,或許更有意味。但在評論中,除了看到一些扯淡之外,幾乎沒有人提到豹眼留下的那些需要說明的事。這也說明那些人,并不了解歷史,并不懂的如何看待歷史,只是滿嘴跑火車而已。
說過的不再詳細敘述,點到為止,就這個問題再說幾點吧。第一,《三國志》是了解三國歷史最重要、最可信的史書,但不是絕對的。有資料說,許多人想請陳壽去給他或者祖先寫書立傳,陳壽要錢很高,不給錢就不給立傳。這很好理解,今天能隨便請莫言給你寫東西嗎?莫言收了費,能隨便替你吹嗎?陳老先生作了《諸葛亮集》之后,名聲大噪,都想請他作傳,給誰作不給誰作呢?收錢唄。
真為了錢嗎?為了堵住許多人的嘴?!度龂尽分钥尚牛谟陉惱舷壬膰乐?。不是給了錢就說好話,不給錢就貶斥你。收了錢該咋寫還咋寫,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就不會請人遺臭千年吧,也就省了很多的心。諸葛亮及其后人沒給陳壽紅包吧,所以,豹眼認為《諸葛亮傳》基本可信。第二,《諸葛亮傳》全文采錄了《出師表》,有人考證是晉人偽作。
類似的情況,點到為止,在這里不一一考證。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有機會再說吧。但陳壽是嚴謹?shù)氖穼W家,不會輕易就把別人偽作的《出師表》全文抄錄。蜀漢沒有史官,如果諸葛亮真的有這個上表,陳壽究竟如何得到的呢?誰能知道呢?陳壽還記載了諸葛亮許多的作品,又是從哪里得知的呢?可以去探究,不可以懷疑一切。這里就有一個對待史書的態(tài)度問題,豹眼給你說這個事,你自己去評判,信與不信在你自己。
如果《三國志》與《出師表》都不可信,那么諸葛亮提到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句話,也就置疑。如果這一點也懷疑,就更復(fù)雜啦。因此,豹眼的觀點,討論題主的問題,就以諸葛亮的這句話為主,以此作為前提進行探討。第三,豹眼在另一個問答里,說得比較詳細的是南陽臥龍崗不可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這里就不再多啰嗦啦,有興趣的友友自己去看看吧。
第四,關(guān)于襄陽的問題很復(fù)雜,豹眼認為,這里比南陽更可能是躬耕之地,但也不確定。所以在另一個問答中,沒有展開更詳細地論述。在這里就說一下這個事吧。01襄陽之說的由來。先說一句題外話,四人幫之一的江青,咱不管她是幾人幫,做了啥孽,只說一下她的祖籍。她本是山東諸城東關(guān)街,一直是說諸城人,有資料說該地現(xiàn)在劃給了高密。
豹眼沒有去考證過,但聽說是如此。那么,問題來了,她是山東人沒問題,說是濰坊人也沒問題,但究竟是諸城人還是高密人呢?有清楚的友友,歡迎告知一下?,F(xiàn)在說她是諸城人,許多人相信,幾百幾千年后,誰還說得清楚呢?諸城人不能在諸城另一個地方再建一個她的故跡吧,不是歌功頌德,但做個反面教材也是可能。那還是她的原居嗎?如果高密人想建一個反面教材的基地,久而久之,豈不就是正宗的高密人了呢?不管她究竟是個啥情況,但類似的歷史問題很多。
那就是因為頻繁的行政區(qū)劃變更,導(dǎo)致了難以甄別歷史真相。正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才需要考證、辯偽,需要推論。我們不是史學家,不需要考古,只是興趣愛好者,做出的結(jié)論僅僅是樂趣,看得是有無道理而已。南陽郡是當時天下第一大郡,變更頻繁,疑點更多,探究起來興趣也就更大。裴松之《三國志》注解,引用習鑿齒的《漢晉春秋》記載:"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這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說法,究竟有沒有依據(jù)呢?習鑿齒(317-383,另說325-393、328-413 )字彥威,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東晉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有人說,習鑿齒是襄陽人,不想把諸葛亮這么一棵大搖錢樹讓給南陽,想留在襄陽自己老家。也就不只說隆中是南陽鄧縣,才專門添加了襄陽城西二十里之說。
豹眼汲取教訓,不做評價,友友們自己品讀。但豹眼認為習鑿齒說得很明白,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假,就字面來理解,那就是:當時的諸葛亮躬耕之地,是在鄧縣地面,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沒有毛病吧?從今天的區(qū)域劃分來看,襄陽城西二十里是在襄陽的地盤上吧。豹眼沒去過這個地方,但從地圖來看,應(yīng)該是這樣吧。清楚的友友,可以指教一二。
如果習鑿齒的說法可信,躬耕之地就在今天襄陽轄區(qū)城西二十里,襄陽人說諸葛亮躬耕之地在襄陽有何錯呢?南陽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現(xiàn)在是在你襄陽地盤上,但歷史上是南陽的?!边@沒毛病,但南陽就基本失去了競爭力。南陽回避這個問題不提,只說南陽臥龍崗才是躬耕之地,你那個隆中不是,習鑿齒所言不對。又有何證據(jù)呢?豹眼分析,南陽臥龍崗絕不是躬耕之地。
理由有幾方面:第一,臥龍崗本叫八里崗,離南陽市區(qū)四公里,就是在宛城西八里路。那是曹操的地盤。就曹操那個陣勢,諸葛亮真在這里躬耕,豈能與曹操沒有交集?第二,諸葛亮頻繁的與襄陽名士交往,從理念上說,他屬于襄陽人。不管鄧縣是不是曹操控制的勢力范圍,因為曹操并沒有完全絕對控制南陽郡,但劉備屯兵新野,不也是南陽郡所屬嗎?劉表咋會派遣他去駐兵呢?第三,鄧縣雖說也屬于南陽郡,今天也屬于南陽市,但當時是不是與襄陽走得更近呢?是不是與新野一樣是劉表控制的勢力范圍呢?躬耕之地后來劃給了襄陽又有何不可呢?第四,都說是諸葛亮隱居,那么在天下第一大郡南陽,經(jīng)濟首都宛城四公里,那叫隱居嗎?是不是更像進入一線城市沒有資本,先在城郊歇歇腳呢?第五,諸葛亮跟隨其叔父諸葛玄投奔劉表,諸葛玄病逝后,諸葛亮帶領(lǐng)其弟就去躬耕。
一般而言,他會選擇劉表控制的區(qū)域內(nèi)一個僻靜之處,不太會跑到曹操控制的熱鬧之處吧。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盡管彼此之間不對眼,但還是眉來眼去的。并不是跟隨劉備出山之后,才與黃承彥、劉表有這些關(guān)系。這就說明,躬耕之地離荊州牧劉表所駐的襄陽關(guān)系很密切。諸葛亮不是絕對的隱士,只是沒有參與政事而已,但與官場、社會交往很密切。
這就說明,不管隆中是屬于鄧縣還是襄陽,諸葛亮不會跑到南陽宛城去的。這一點恐怕南陽人不會否認,如果躬耕之地就在今天鄧縣的地盤上,南陽人還一定咬著臥龍崗是躬耕之地嗎?早就把鄧縣的隆中開發(fā)出來了。02襄陽隆中之說的始作俑者豹眼在另一個問題中,提到了原蜀漢官吏李密之子李興最早的碑文《祭諸葛丞相文》及習鑿齒的《諸葛武侯故宅銘》。
這里也不再多啰嗦,只說明一點,他們看到的是一些“故墟”,多少還有些老物件,是不是諸葛亮家的沒人證明,當時也沒有爭奪。但起碼有些實物在,但南陽臥龍崗,就是黃權(quán)及其族人在那里建祠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全國到處是關(guān)帝廟,有多少與關(guān)公直接有點關(guān)系呢?有人認為諸葛亮當時躬耕之地不叫隆中,而是叫阿頭山。這與南陽臥龍崗一開始不叫臥龍崗而是叫八里崗有何區(qū)別呢?草廬對不叫隆中對,又有啥不可以呢?有學者引經(jīng)據(jù)典考證,那個阿頭山離襄陽遠了去了。
這里不展開說明啦,有機會再說吧。再說一個題外話作結(jié)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周郎意氣風發(fā),在赤壁把曹操好一頓揍,當時場面很大,也很熱鬧。到了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湖州知州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就被貶到了湖北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做了團練副使,也就是民間自衛(wèi)隊的副隊長。這很不爽,蘇軾就到處溜達,看到一片赤壁,就作了赤壁二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想起周郎來就淚流滿面。
不知道蘇軾是有意還是無意,黃州赤壁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周郎大戰(zhàn)曹操的地方。后來,有人說不對,不是那個地岔哦。就有考證說的確不是,鬧岔辟啦。于是有了東坡赤壁及周郎赤壁。經(jīng)過蘇東坡這么一弄,東坡赤壁比周郎赤壁名氣還大,文人騷客附庸風雅的還不少,到這里去捧場的絡(luò)繹不絕。今天去看赤壁,誰還計較是東坡赤壁還是周郎赤壁呢?各有各的看點嘛。
為何南陽的臥龍崗與襄陽的隆中不是這樣呢?討論這個問題,是增加文化底蘊,以使得旅游者更有樂趣。為何一定要把產(chǎn)權(quán)搞到手呢?睜眼說瞎話,欲蓋彌彰又有何益?這不是對待傳統(tǒng)文化以及歷史人物及其古跡的正確態(tài)度。豹眼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就在今天襄陽的地界上,南陽臥龍崗是祭祀武侯祠的地方,也很有歷史文化底蘊,也是旅游觀光的好地方。
為什么會有人覺河南是爭奪諸葛亮躬耕之地?最早隆中對出現(xiàn)在哪個地方,你怎么看?
不知道為啥都說河南的不是?為啥認為是河南在爭?不是別的地方在搶河南呢?出師表寫的躬耕于南陽,請問南陽屬于哪里?有人說古代的南陽不是現(xiàn)在的南陽,繞嘴不?啥都得你們說了算,你們是最大權(quán)威唄!南陽有著臥龍區(qū)有著臥龍崗,怕有很久了。襄陽處心積慮的把襄樊改成襄陽,又把什么地名改成隆中。我們都是后人,我們不能見證歷史,都是各種文獻中記載的歷史研究,就算有爭議,難道都是河南的不對?現(xiàn)在連老子也在被安徽爭!蔡文姬也有在爭!甚至牛郎織女的故事,梁祝,無一不因經(jīng)濟需要相互爭執(zhí)!我不是歷史考古學者,也沒深度研究,所謂爭執(zhí)很多是推翻歷史,樹立新形象!原來一直說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是不是也得改?事實勝于雄辯!做為地域黑的朋友,我在此只能一笑大方。不要學韓國,所有的有歸屬的都摟在懷里,是你的不是你的,都成為你的!如果有爭議,可以拿出確著證據(jù),當然真拿出證據(jù)的話也沒了爭議。但有爭議的事不能一味否定河南吧!難道河南的歷史就是一片空白?就算你唾沫橫飛,事實還是事實,不想說河南人做了多少貢獻,河南在中國付出了多少!只想說不要有色眼鏡看河南!以訛傳訛!我作為河南人,做銷售去過很多城市,我也一直堅稱自己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