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不敢說喝不醉,但是想喝得酩酊大醉,估計很難,再者,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綜上,古代的酒度數(shù)很低,又喝不蒙,怕啥,渴了就喝唄,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
1、古代人喝白酒為什么要燙燙再喝?有什么好處?現(xiàn)代人也可以燙了再喝嗎?
“燙一壺老酒”這話聽著就古色古香。酒燙熱了喝,自古以來國人喝酒的一大特色,為什么要把酒燙燙再喝?追根尋源,有這么幾個緣由:一是生存條件決定拒絕冷飲。中國是東方農(nóng)耕文化,長期的植物類食物為主,生冷飲食就會傷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熱了,酒是高級飲品,自然的要燙熱了喝。二是為了更盡興,古時候低度酒,包括黃酒、米酒,一應酒類飲品。
低度酒燙熱了喝起來會上頭快,一口悶下去立馬會有熏熏然感覺;高度酒燙熱了會使酒精揮發(fā)一些,可以喝的多點,再者,古人喝酒與喝茶一樣,都有儀式,燙酒就是喝酒的一項重要儀程。儀式感能使活動和人本身升華更高層面,可不是現(xiàn)在人所說的“裝逼”。三是健康養(yǎng)生的需要,體現(xiàn)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實質(zhì),無論低度酒、高度酒,只要是純糧食釀造酒,性質(zhì)都是暴烈的,只是程度不同。
2、喝酒會很熱,為什么小說里面,古代人口渴的時候,都要喝酒解渴?
謝邀!我是白鉛華,出版社的編輯,歡迎來liao!古人喝酒,動不動就是“千鐘”,看得讀者蠻嚇人,其實,古代的酒和我們現(xiàn)代的酒區(qū)別很大。古人統(tǒng)稱為“酒”,其實還有細分,古代的“酒”的稱呼估計沒有一百,也有九十八。比如:歡伯、掃愁帚、釣詩鉤、般若湯、綠蟻、碧蟻、曲生、曲秀才、天祿、清圣、濁賢等,再比如:蒲桃酒、千里酒、桑落酒、縹醪酒、河東酒、菊花酒等。
對于喝酒,古代更是文化多多,光喝酒的容器就有好多種,有盛酒的,溫酒的,飲酒的,大概包括:尊、壺、爵、角、觥、觚、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古代的酒和現(xiàn)在有什么區(qū)別?古代的酒,其實都是剛釀造好的酒,相當于今天的“醪糟”,就是很低度數(shù)的酒,想著高度數(shù)也就七八度吧。不敢說喝不醉,但是想喝得酩酊大醉,估計很難,
現(xiàn)在的酒,都是蒸餾酒,就是把類似于“醪糟”的酒液,通過過濾、提純、蒸發(fā)等步驟,而讓度數(shù)升高了,到達四五十度,這種酒就是我們常說的“燒酒”,喝了燒心的酒。古人喝酒解渴,因為那時的酒就是飲料,綜上,古代的酒度數(shù)很低,又喝不蒙,怕啥,渴了就喝唄。為啥不喝水解渴?我們都知道渴了和雪碧、可樂、芬達,古人肯定也得找些好喝的唄,光喝水,多沒意思,
幾個詩友,一起吟詩作對,沒有酒來助興,娛樂項目又少,哪還有什么意思哇。說不定趁著酒興,還能出幾句佳句呢,由此,我們常常看一些文學作品,動不動就喝酒,是有根據(jù)的。但是吧,“酒”是糧食精,一般人家可不能經(jīng)常這么喝,糧食都不夠吃,還釀毛線酒呀,一斤糧食二兩酒,一斤糧食可以吃三天,二兩酒可就一口,想想都劃不來。
3、古代人喝的酒泛指什么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薩沙第9145條回答。古人要看什么時代的古人,如果是元代之前的古人,大體喝這幾種酒。第一,谷物釀造酒,釀造酒是借著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質(zhì)原料的物質(zhì)進行發(fā)酵,產(chǎn)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中國古代的酒,基本上都是釀造酒,釀造酒制造很繁瑣,通常要將薯類和谷類以及野生植物原料經(jīng)過加壓蒸煮,淀粉糊化成為溶解狀態(tài),然后加入酵母進行緩慢的發(fā)酵,形成酒精。
隨后再進行過濾,去掉酒糟,留下含有酒精的液體,就是釀造酒了,可以說,釀造酒是純天然的酒。谷物釀造酒就是用各種谷物制成,常見的是黃酒,不過,黃酒的原料也是不同的,南方以糯米、北方以黍米、粟、糯米為原料,一些南方人很喜歡喝的米酒,其實就是黃酒的一種,第二,水果釀造酒。常見的就是葡萄酒,水果釀造酒同谷物有些不同,主要是不需要放酵母,只需要自己發(fā)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