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茶,三毛說人生三道茶苦若生命書是一道涵蓋了生命愛情和微風(fēng)

本文目錄一覽

1,三毛說人生三道茶苦若生命書是一道涵蓋了生命愛情和微風(fēng)

人生有三道茶:第一道茶苦若生命;第二道茶甜似愛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風(fēng)??啾M甘來,淡如清風(fēng),平平淡淡才是真

三毛說人生三道茶苦若生命書是一道涵蓋了生命愛情和微風(fēng)

2,白族三道茶歌曲

這首歌叫 《弦子彈到你門前》 你說的 啊 小妹 弦子彈到你門前 給實落 啊夷喲 。。是這樣的嗎? 白族有很多歌曲都有啊小妹 、 我是白族 嘻嘻
三道茶分別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表示經(jīng)過努力得來的幸福生活才是最有品味的。

白族三道茶歌曲

3,喝三道茶有什么講究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chǎn)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沖入滾燙開水制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沖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chuàng)業(yè)之始,苦字當(dāng)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xué)會忍耐并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rèn)識。

喝三道茶有什么講究

4,白家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fā)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dāng)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xué)、學(xué)藝、經(jīng)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愿。如今,應(yīng)用范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xí)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F(xiàn)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yè),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dāng)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nèi)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后甜”的哲理。

5,你知道大理的三道茶是哪三道嗎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 頭道茶為“苦茶”,選取較粗較苦的茶葉裝進小砂罐用文火烘烤,再沖滾燙的開水,此茶雖香卻也很苦,叫做“清苦之茶”,又稱“烤茶”或“百斗茶”;二道為“甜茶”,放有生姜,蜂蜜,芝麻,核桃仁等配料,香甜可口;三道為“回味茶”,有蜂蜜和4至6?;ń氛{(diào)拌,甜中有苦,苦中有甜,還夾帶一絲麻辣味道。 頭道茶,色如琥珀,晶瑩透亮,主人往盅里斟入兩三滴,兌入少許開水,便雙手舉案齊眉遞給客人。白族人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的尊客例規(guī),所以那盅內(nèi)的茶只夠品一兩口。二道茶碗里盛有切成薄片的核桃仁和紅糖,沏入熱茶時,那碗里茶水翻騰,薄仁片抖動似蟬翼。品嘗之時,茶香撲鼻,味道甘甜。三道茶中有時還會加入乳扇,主人把乳扇放在火上烤烤,待乳扇發(fā)泡呈黃色以后,揉碎放進茶碗里同時加入紅糖沖入熱茶水,稍用筷子攪拌后敬客。因而有的地方也把這第三道茶叫做“扇茶”。 喝了苦茶,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勞;喝了甜茶,能提神補氣,神清氣爽;喝了回味茶,能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三道茶,具有很深的哲理,意思是告誡子孫要先苦后甜,要勤勞,才有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三道茶中的“回味茶”,是提醒人們每走過一段路之后,都要回頭總結(jié)一下,哪些是做對了的,哪些是做錯了的。同時,也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樂天自信,熱情好客,追求穩(wěn)定和諧的民族性格。 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原來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種禮節(jié),后來演變成了白族人待客的一種獨特禮俗。白族是一個知禮好客民族,以“三道茶”敬客,是一種高尚的禮儀。今天,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白族人民迎接海內(nèi)外賓的傳統(tǒng)禮俗。有空到大理嘗嘗啊,個人比較喜歡第二道甜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頭道苦茶又稱“烤茶”或“百抖茶”,先苦后甘,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勞;二道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佐料,能提神補氣,使人神清氣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椒、肉桂等佐料,飲之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白族三道茶源遠(yuǎn)流長,起源于唐初,之后不斷得到發(fā)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后期,佛教在大理興盛,寺廟倡導(dǎo)坐禪飲茶,游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得以迅速發(fā)展。到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jié)慶期間專飲“三道茶”。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極富文化內(nèi)涵,其象征意義通常概括為“頭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6,三道茶是什么

大理三道茶最早見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記》。崇禎十二年正月十五日元霄節(jié),徐霞客在雞足山悉檀寺,被“宏辨諸長老邀過西樓觀燈”,“樓下青松毛鋪籍為茵席,去桌跌坐,前各設(shè)盆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钡搅四显t中后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中提倡坐禪飲茶,香客和游客也喜飲茶止渴,使茶道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經(jīng)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廣大農(nóng)村居家中,多數(shù)人喜歡飲烤茶。招待客人時飲乳扇茶。蜂蜜核桃茶。在舉行婚禮時或酬謝幫忙的親朋好友時,專門加工飲用“三道茶”。之后又廣而遍之,進一步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白族“三道茶”。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三道茶”越來越興盛,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也品嘗到了苦、甜、香、麻等不同味道的又覺得十分神秘的三道茶,使“三道茶”更加遐爾遠(yuǎn)近了。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頭道茶為“苦茶”,又稱“烤茶”或“百斗茶”;二道為“甜茶”,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等配料;三道為“回味茶”,茶中放有花椒等配料。 喝了百斗茶,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勞;喝了甜茶,能提神補氣,神清氣爽;喝了回味茶,能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三道茶”,具有很深的哲理,意思是告誡子孫后代“要先苦后甜,要勤勞,才有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三道茶中的“回味茶”,是提示人們每走過一段路程之后,都要回頭總結(jié)一下,哪些是做得對的,哪些是做錯了的。同時,也反映了白族人民的樂天自信,熱情好客,追求穩(wěn)定和諧的民族性格。 目前,白族“三道茶”已發(fā)展到茶文化以及起到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的紐帶作用。大理市的下關(guān)和大理古城兩區(qū),其內(nèi)容到形式尤為豐富多彩,最受國內(nèi)外來賓和游客歡迎的是三道茶中的每一道都伴有3—5個歌舞節(jié)目。歌舞節(jié)目由州屬白劇團、歌舞團的文藝工作者演唱。參飲者邊品茶邊觀賞文藝節(jié)目,既有解喝之宜又能賞心悅目。 至第三道——“回味茶”飲至過半,年輕漂亮的男女白族演員便來邀請賓客共舞。當(dāng)你旋入舞池之際,定會感到白族“三道茶”,的確情趣獨特、回味無窮。
白族三道茶,白族稱它為“紹道兆”。這是一種賓主抒發(fā)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戲劇色彩的飲茶方式。喝三道茶,當(dāng)初只是白族用來作為求學(xué)、學(xué)藝、經(jīng)商、婚嫁時,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愿。如今,應(yīng)用范圍已日益擴大,成了白族人民喜慶迎賓時的飲茶習(xí)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長輩親自司茶?,F(xiàn)今,也有小輩向長輩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時,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yè),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dāng)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與此同時,還得在茶盅內(nèi)放入少許紅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湯傾入八分滿為止。 第三道茶,稱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雖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換成適量蜂蜜,少許炒米花,若干?;ń罚淮楹颂胰?,茶容量通常為六七分滿。飲第三道茶時,一般是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這杯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切記“先苦后甜”的哲理。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一種飲茶方式,屬茶文化范疇。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分類】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滅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燒烤大理特產(chǎn)沱茶到黃而不焦,香氣彌漫時再沖入滾燙開水制成。此道茶以濃釅為佳,香味宜人。因白族人講究“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這道茶只有小半杯,不以沖喝為目的,以小口品飲,在舌尖上回味茶的苦涼清香為趣。 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chuàng)業(yè)之始,苦字當(dāng)頭。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面對苦境,我們惟有學(xué)會忍耐并讓歲月浸透在苦澀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體味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的認(rèn)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chǎn)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清淡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碗,客人可以痛快地喝個夠。 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經(jīng)過困苦的煎熬,經(jīng)過歲月的浸泡,奮斗時埋下的種子終于發(fā)芽、成長,最后碩果累累。這是對勤勞的肯定,這是付出的回報。當(dāng)我們在鳥語花香里,明月清輝下品嘗甜美的果實之時,我們又怎能不感到生活的快意?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姜、桂皮為作料,沖“蒼山雪綠茶”煎制而成。此道茶甜蜜中帶有麻辣味,喝后回味無窮。因桂皮性辣,辣在白族中與“親”諧音,而姜在白語中讀“菒”,有富貴之意,所以此道茶表達了賓主之間親密無比和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如恭喜發(fā)財,大富大貴)。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稱回味茶,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一個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的事太多太多,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有甘苦,也有諸如名利、權(quán)勢、富貴榮華等等的誘惑。要做到“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需要淡泊的心胸和恢宏的氣度。如果一味沉湎于成功或失敗之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過執(zhí)著,就會作繭自縛,陷入生活的泥潭不能自拔,喪失了許多人生樂趣。所以,這道茶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對于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我們不妨看得輕些淡些,不要讓生命承受那些完全可以拋棄的重負(fù),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 【喝法】   先將本地產(chǎn)的綠茶放特制的小砂罐里在火上焙烤,待罐中茶葉烤脆、烤香、變黃時,沖入罐中少許沸水,等水中泡沫消失,再將沸水沖滿,四火稍煨火片刻,茶水呈琥珀色,香味濃郁,有烤茶的特殊馥郁,斟入小茶盅內(nèi),此第一道茶,稱為頭道苦茶。在砂罐里注入新水,加入白糖、炒香的桃核仁片、芝麻面等是第二道茶,即二道甜茶。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紅糖、蜂蜜、桂皮、米花、和幾?;ń返?,稱為三道回味綿。 茶葉內(nèi)含茶多酚、生物堿、蛋白質(zhì)、糖類、有機酸、多種維生素、礦質(zhì)元素、芳香成分等,兼有藥理和營養(yǎng)兩方面作用。具有提神醒、利尿強心、清熱降火、預(yù)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等特點。我國是茶是故鄉(xiāng),民族地區(qū)由于自身的生活習(xí)俗形成的特殊飲茶方法,亦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沖泡方法】   高溫:九十度以上 葉茶類:鐵觀音、水仙、凍頂烏龍、佛手等。 重揉捻茶類:鐵觀音、佛手等接近球狀的茶。 重焙火的茶類:色澤較黑、較暗的茶。 陳年茶類:任何妥善儲存的陳年茶,以鐵觀音、水仙較常見。 中溫:八十——九十度 輕發(fā)酵的茶類:如文山包種茶,若焙火較重,仍以高溫沖泡。 芽茶類:如白毫烏龍、高級紅茶等。 熏花茶:香片、包種茶、熏花。 低溫:低于八十度以下 綠茶類:如龍井、碧螺春等。若品嘗時仍覺得苦味太重,可再降低水溫。 【品茶】    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更是人生的藝術(shù)。三道茶寓寄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塵世的每一個人,當(dāng)我們在酒足飯飽之余,慢慢品茶之時,不妨讓這飽含智慧的茶香慢慢沁入我們的生命之中,讓人生如茶,芳香宜人! 【相關(guān)記載】   早在唐代《蠻書》中就有記載,一千年前的南詔時期,白族就有了飲茶的習(xí)慣。明代的徐霞客來大理時,也被這種獨特的禮俗所感動。在他的游記中這樣描述它“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所謂“注茶為玩”,就是把飲茶作為一種品賞的藝術(shù)活動,也即是后人所稱的茶道。

7,王充間閭的三道茶原文

王充閭 三道茶 寫罷了“茶”字,忽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有好茶喝,會喝好茶,一種清福?!? 由于蘇、浙、閩、皖都有一些文友,他們到時候總能捎來一些上好茶葉,因此,除了《紅樓夢》中警幻仙子的產(chǎn)于放春山遣香洞、煎以仙花靈葉上的宿露的“千紅一窟”不知何味以外,其他諸如龍井、毛尖、大紅袍、鐵觀音,廬山云霧、金獎惠明、顧渚紫筍、莫干黃芽,等等,都曾領(lǐng)略過。看來,前半句“有好茶喝”倒也當(dāng)?shù)茫恢皇?,喝則喝矣,對于茶藝卻素少研究,所以,后半句“會喝好茶”,就談不到了。 我同意那種“酒為熱鬧的社交而設(shè),茶則是為恬靜的朋侶而設(shè)”的看法。因此,喝茶時喜歡尋覓一個幽靜的去處,向往那種“臨水卷書帷,隔竹支茶灶,幽綠一壺寒,添入詩人料”(吳蘋香詩)的韻致。我曾自嘲:如果飲茶也要分型列派的話,我當(dāng)屬于散漫型、自由派。 一杯春露,兩腋清風(fēng),暢懷適意,優(yōu)哉游哉,盡半日之閑,滌積年塵膩,什么俗氛雜念,煩悶疲勞,都一股腦兒化解在清茶的色、形、香、味里。它不像歐洲人那樣解渴式的匆匆忙忙、一飲而盡的鯨吸豪飲,也有別于日本式的拘于禮儀、程序繁復(fù)、講究“敬和清寂”的茶道。那種超然氣韻,大約只有錢起詩中描繪的“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可以略相仿佛。 這次在大理下關(guān),當(dāng)接到“白族三道茶晚會”的請柬時,起初并未引起太大的興趣。我以為,這種表現(xiàn)民族風(fēng)情的茶點,可能與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維吾爾族的奶子茶相似。既稱為茶會,免不了要肩摩踵接,履舄交錯,只有合尊促坐,吹彈侑客,不容意念回旋,從容品味。同時,我還把“三道茶”同所謂“三飲知真味”的三碗茶混同起來。我真怕三大碗茶下肚后,像蘇東坡那樣,“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整夜興奮無眠了。 實踐證明,我犯了個主觀臆想的錯誤。 步入會場,便聽得四壁風(fēng)鳴,有一種波翻浪涌、身在浮舟的感覺。原來,下關(guān)這個地方,處在點蒼山的風(fēng)口,因此,“下關(guān)風(fēng)”與“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齊名,同為大理絕景。這番狂吼的疾風(fēng),客觀上顯示了一種時代洪潮激蕩、人生變幻不居的警世意味。 室內(nèi)客桌作U型設(shè)置,有二三十人入座。開場前,擴音器里奏鳴著江南絲竹樂,與室外的風(fēng)號林嘯恰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一種干戈化為玉帛、鐵馬秋風(fēng)轉(zhuǎn)作杏花春雨的舒泰感,大家的心境隨之也寧靜下來。 主人簡約致詞,略云:中國的飲茶藝術(shù),一向注重情趣和韻味,追求一種悠然自得、回味無窮的心理境界。今天的晚會力求體現(xiàn)這個特點,愿它能夠伴著各位嘉賓度過一個難忘的春宵。 說著,三個頭戴艷麗的流蘇,身著紅褲褂,腰系花圍裙的白族姑娘,已經(jīng)端著第一道茶穿花蛺蝶般地走了過來。這些“五朵金花”的后代,一個個美秀天成,端麗大方,分三路向客人彬彬有禮地獻茶。 面對此情此景,我想起了蘇東坡的一則軼事:一個冬夜,他夢見一位韶秀的女郎,一邊歌唱著,一邊把用雪水烹煮的小團茶獻給他喝;醒后,還覺得音容宛在,齒頰留芳,于是,寫就了兩首“回文詩”憶述其事。 此刻,我雙手接過茶杯后,便仿效著古人的茶式,先聞茶香,再觀茶湯色澤,然后,小口品嘗,使茶湯從舌尖到兩側(cè),再到舌根。 原來,這第一道茶是經(jīng)過文火烹過的,苦澀無比??腿藗円贿吢仄肺吨蹇嘀?,一邊觀賞著白族男女青年表演的民族歌舞。 第二道茶是甜茶,里面加了紅糖、核桃仁等,喝上一口,甜中帶香。根據(jù)事先摸底,漂亮的白族少女為各地客人分別演出了他們家鄉(xiāng)的舞蹈,令人感到分外親切。 第三道茶里,添有蜂蜜、花椒、芥末等佐料,使人記起蘇轍“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夸滿口”的詩句。略一沾唇,便覺麻辣酸澀一齊涌來,竟然辨別不清是什么滋味??墒?,飲過幾口之后,細(xì)加品啜,卻又頗像咀嚼橄欖,大有回甘之效,故稱之為回味茶。 三道茶飲罷,客人紛紛發(fā)表感想,我即興吟了一首七絕: 未經(jīng)世路千重境,且飲人生三道茶。 消受個中禪意味,蹉跌險阻漫詫訝! 據(jù)說,白族的三道茶會,原是為歡送子弟外出求學(xué)、習(xí)藝、經(jīng)商的一種禮俗,后來,演進成現(xiàn)在這種富有生活情趣、飽蘊人生哲理的待客方式。它熔娛樂、審美、教化作用于一爐,為人們在緊張、喧囂、粗獷、變動的現(xiàn)代生活中提供一方寧靜的憩園和幾絲溫馨的撫慰。 三道茶會,對于初出茅廬、乍涉世事的青少年,頗有教益。三杯釅茶入口,苦苦甜甜,回味無限,即使是粗心率意的鈍根庸質(zhì),也總能從中得到啟迪,有所感悟,減除幾分稚氣,增加些許成熟,不致把原本復(fù)雜曲折的社會生活簡單地看作筆直、坦平的“涅瓦大街人行道”。 回味茶,尤其宜于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后,滄海慣經(jīng),風(fēng)霜歷盡,百般磨折過去,世事從頭數(shù)來;絢爛歸于平淡,浮躁化為沉靜。豐富的閱歷,多彩的生涯,翻過筋斗、勘透機鋒的智慧與超拔,使他們?nèi)缃巡財?shù)十年的陳釀,味濃而香冽。經(jīng)過幾番回味,其間固然不乏頹唐、退餒者流,所謂“五欲已消諸念息,世間無境可勾牽”(白居易詩);但更多的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有人說,幸福感是經(jīng)過磨折之后一種高揚的澄靜。果如是,則這些老人的心境篤定是甘甜的。 身處逆境者有必要啜飲三道茶。那種苦甜交匯、憂樂相乘的意蘊,有助于他們頓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妙諦,相信“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的人生哲理,領(lǐng)略“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辯證關(guān)系,從而磨礪意志,振奮精神,立志作烈火中的純鋼,凍雪中的紅梅,暴風(fēng)雨中的雄鷹。 至于那些萬事亨通,一無窒礙,志得意滿的幸運兒,三道茶對他們也有所裨益。他們在橫絕四海、睥睨萬方的奮進中,喝上一杯苦茶,當(dāng)可澄心靜慮,少一些浮躁,多幾分清醒,懂得危機感的不可或缺,憂患意識之可貴,增強經(jīng)受挫折、戰(zhàn)勝困境的應(yīng)變能力。 健全的人生離不開真善美的發(fā)掘與弘揚。借鑒與吸收外間經(jīng)驗,無疑是極端必要的。但是,總不能脫離民族傳統(tǒng)的土壤。而且,正如某些民俗學(xué)家所指出的,現(xiàn)在有些藝術(shù)實踐活動,盡管比較科學(xué)、縝密,但總不如一些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活動那樣清新活潑,意趣盎然,貼近生活,那樣使生活的藝術(shù)化與藝術(shù)的生活化渾然一體,因而不能形成足夠的社會氛圍和人文趨向,不易獲得整體的社會性認(rèn)同與契合。 單就這個意義來說,三道茶晚會也是極有價值的。
王充閭 三道茶 寫罷了“茶”字,忽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有好茶喝,會喝好茶,一種清福?!? 由于蘇、浙、閩、皖都有一些文友,他們到時候總能捎來一些上好茶葉,因此,除了《紅樓夢》中警幻仙子的產(chǎn)于放春山遣香洞、煎以仙花靈葉上的宿露的“千紅一窟”不知何味以外,其他諸如龍井、毛尖、大紅袍、鐵觀音,廬山云霧、金獎惠明、顧渚紫筍、莫干黃芽,等等,都曾領(lǐng)略過??磥恚鞍刖洹坝泻貌韬取钡挂伯?dāng)?shù)?;只是,喝則喝矣,對于茶藝卻素少研究,所以,后半句“會喝好茶”,就談不到了。 我同意那種“酒為熱鬧的社交而設(shè),茶則是為恬靜的朋侶而設(shè)”的看法。因此,喝茶時喜歡尋覓一個幽靜的去處,向往那種“臨水卷書帷,隔竹支茶灶,幽綠一壺寒,添入詩人料”(吳蘋香詩)的韻致。我曾自嘲:如果飲茶也要分型列派的話,我當(dāng)屬于散漫型、自由派。 一杯春露,兩腋清風(fēng),暢懷適意,優(yōu)哉游哉,盡半日之閑,滌積年塵膩,什么俗氛雜念,煩悶疲勞,都一股腦兒化解在清茶的色、形、香、味里。它不像歐洲人那樣解渴式的匆匆忙忙、一飲而盡的鯨吸豪飲,也有別于日本式的拘于禮儀、程序繁復(fù)、講究“敬和清寂”的茶道。那種超然氣韻,大約只有錢起詩中描繪的“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可以略相仿佛。 這次在大理下關(guān),當(dāng)接到“白族三道茶晚會”的請柬時,起初并未引起太大的興趣。我以為,這種表現(xiàn)民族風(fēng)情的茶點,可能與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咸奶茶、維吾爾族的奶子茶相似。既稱為茶會,免不了要肩摩踵接,履舄交錯,只有合尊促坐,吹彈侑客,不容意念回旋,從容品味。同時,我還把“三道茶”同所謂“三飲知真味”的三碗茶混同起來。我真怕三大碗茶下肚后,像蘇東坡那樣,“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整夜興奮無眠了。 實踐證明,我犯了個主觀臆想的錯誤。 步入會場,便聽得四壁風(fēng)鳴,有一種波翻浪涌、身在浮舟的感覺。原來,下關(guān)這個地方,處在點蒼山的風(fēng)口,因此,“下關(guān)風(fēng)”與“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齊名,同為大理絕景。這番狂吼的疾風(fēng),客觀上顯示了一種時代洪潮激蕩、人生變幻不居的警世意味。 室內(nèi)客桌作U型設(shè)置,有二三十人入座。開場前,擴音器里奏鳴著江南絲竹樂,與室外的風(fēng)號林嘯恰成鮮明的對照。給人一種干戈化為玉帛、鐵馬秋風(fēng)轉(zhuǎn)作杏花春雨的舒泰感,大家的心境隨之也寧靜下來。 主人簡約致詞,略云:中國的飲茶藝術(shù),一向注重情趣和韻味,追求一種悠然自得、回味無窮的心理境界。今天的晚會力求體現(xiàn)這個特點,愿它能夠伴著各位嘉賓度過一個難忘的春宵。 說著,三個頭戴艷麗的流蘇,身著紅褲褂,腰系花圍裙的白族姑娘,已經(jīng)端著第一道茶穿花蛺蝶般地走了過來。這些“五朵金花”的后代,一個個美秀天成,端麗大方,分三路向客人彬彬有禮地獻茶。 面對此情此景,我想起了蘇東坡的一則軼事:一個冬夜,他夢見一位韶秀的女郎,一邊歌唱著,一邊把用雪水烹煮的小團茶獻給他喝;醒后,還覺得音容宛在,齒頰留芳,于是,寫就了兩首“回文詩”憶述其事。 此刻,我雙手接過茶杯后,便仿效著古人的茶式,先聞茶香,再觀茶湯色澤,然后,小口品嘗,使茶湯從舌尖到兩側(cè),再到舌根。 原來,這第一道茶是經(jīng)過文火烹過的,苦澀無比??腿藗円贿吢仄肺吨蹇嘀瑁贿呌^賞著白族男女青年表演的民族歌舞。 第二道茶是甜茶,里面加了紅糖、核桃仁等,喝上一口,甜中帶香。根據(jù)事先摸底,漂亮的白族少女為各地客人分別演出了他們家鄉(xiāng)的舞蹈,令人感到分外親切。 第三道茶里,添有蜂蜜、花椒、芥末等佐料,使人記起蘇轍“俚人茗飲無不有,鹽酪椒姜夸滿口”的詩句。略一沾唇,便覺麻辣酸澀一齊涌來,竟然辨別不清是什么滋味??墒?,飲過幾口之后,細(xì)加品啜,卻又頗像咀嚼橄欖,大有回甘之效,故稱之為回味茶。 三道茶飲罷,客人紛紛發(fā)表感想,我即興吟了一首七絕: 未經(jīng)世路千重境,且飲人生三道茶。 消受個中禪意味,蹉跌險阻漫詫訝! 據(jù)說,白族的三道茶會,原是為歡送子弟外出求學(xué)、習(xí)藝、經(jīng)商的一種禮俗,后來,演進成現(xiàn)在這種富有生活情趣、飽蘊人生哲理的待客方式。它熔娛樂、審美、教化作用于一爐,為人們在緊張、喧囂、粗獷、變動的現(xiàn)代生活中提供一方寧靜的憩園和幾絲溫馨的撫慰。 三道茶會,對于初出茅廬、乍涉世事的青少年,頗有教益。三杯釅茶入口,苦苦甜甜,回味無限,即使是粗心率意的鈍根庸質(zhì),也總能從中得到啟迪,有所感悟,減除幾分稚氣,增加些許成熟,不致把原本復(fù)雜曲折的社會生活簡單地看作筆直、坦平的“涅瓦大街人行道”。 回味茶,尤其宜于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后,滄海慣經(jīng),風(fēng)霜歷盡,百般磨折過去,世事從頭數(shù)來;絢爛歸于平淡,浮躁化為沉靜。豐富的閱歷,多彩的生涯,翻過筋斗、勘透機鋒的智慧與超拔,使他們?nèi)缃巡財?shù)十年的陳釀,味濃而香冽。經(jīng)過幾番回味,其間固然不乏頹唐、退餒者流,所謂“五欲已消諸念息,世間無境可勾牽”(白居易詩);但更多的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有人說,幸福感是經(jīng)過磨折之后一種高揚的澄靜。果如是,則這些老人的心境篤定是甘甜的。 身處逆境者有必要啜飲三道茶。那種苦甜交匯、憂樂相乘的意蘊,有助于他們頓悟“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妙諦,相信“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的人生哲理,領(lǐng)略“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辯證關(guān)系,從而磨礪意志,振奮精神,立志作烈火中的純鋼,凍雪中的紅梅,暴風(fēng)雨中的雄鷹。 至于那些萬事亨通,一無窒礙,志得意滿的幸運兒,三道茶對他們也有所裨益。他們在橫絕四海、睥睨萬方的奮進中,喝上一杯苦茶,當(dāng)可澄心靜慮,少一些浮躁,多幾分清醒,懂得危機感的不可或缺,憂患意識之可貴,增強經(jīng)受挫折、戰(zhàn)勝困境的應(yīng)變能力。 健全的人生離不開真善美的發(fā)掘與弘揚。借鑒與吸收外間經(jīng)驗,無疑是極端必要的。但是,總不能脫離民族傳統(tǒng)的土壤。而且,正如某些民俗學(xué)家所指出的,現(xiàn)在有些藝術(shù)實踐活動,盡管比較科學(xué)、縝密,但總不如一些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活動那樣清新活潑,意趣盎然,貼近生活,那樣使生活的藝術(shù)化與藝術(shù)的生活化渾然一體,因而不能形成足夠的社會氛圍和人文趨向,不易獲得整體的社會性認(rèn)同與契合。 單就這個意義來說,三道茶晚會也是極有價值的。

推薦閱讀

啤酒供應(yīng)商三得利多少錢,三得利啤酒全資歸屬青啤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