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湯文化都有什么特點?

人們常說“無酒不成席”,其實無湯也同樣不成席,基本上出去吃飯的時候,無論點上多少菜,多少都會點上一道湯。一桌豐盛的菜肴,如果缺少一道湯,那就會失色不少呢!俗話說“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可見我們平時是非常看中湯的。到了唐宋時期,民間就已經(jīng)有了“客到則設(shè)菜,欲去則投湯”的習(xí)俗,可見在當(dāng)時喝湯已經(jīng)非常普遍了。

湯的原料是非常廣泛的,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食物都可以做出美味的湯來。會做菜的人知道,雖然湯的食材來源廣泛,但是要想做出一鍋好湯絕非易事。正所謂“菜好燒,湯難吊”。

那么怎么煲出一鍋好湯呢?首先在選擇湯的原料時最好以鮮味濃厚的食材,比如我們平時在家里都會煲母雞湯、鯽魚湯等,然后注意在煲湯之前要將冷水加足,最好不要中途再加冷水。一般等鍋燒開之后,撇去浮沫,加入蔥、姜、料酒即可熬制(不過不同情況也要具體對待,要看原料是否適合加入這些配料),最后等出鍋的時候再加入食鹽(不可提前加,以免破壞湯汁的鮮味)。此外,熬湯的火候也很重要,一定要把握準(zhǔn),過大過小都會影響湯汁的鮮美程度。

在我國喜歡喝湯的地方不在少數(shù),我簡單列舉兩個,廣東和江西。廣東的湯是比較出名的,他們認(rèn)為喝湯最有營養(yǎng),適合養(yǎng)生,這很符合廣東人的飲食觀,所以這就成為他們研究煲湯技藝的強大動力。江西也十分講究喝湯,“瓦罐煨湯”也是極為的出名,瓦罐煨湯美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需要久煨,這樣就可以把原料的鮮味和營養(yǎng)成分充分的溶解在湯中。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