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李白的經(jīng)歷特點)

1. 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

1. 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

李,杜兩大詩人都是出生在唐朝。

大唐盛世,眾所周知。盛世出文人,亂世出英雄。

唐朝最明顯的特點是帝國擴張。 通過一系列大的戰(zhàn)役,當代的疆域,超過漢朝。

唐朝在中亞建立了中國的宗主權(quán),朝鮮的平壤,越南的河內(nèi),設(shè)有長住官叫都護府。當時世界上,只有中東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帝國能與唐匹敵。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人公認的好皇帝,他勵精圖治,廣納善言,重用賢人。李世民被北方部落尊稱為天可汗,被中國人所敬仰,他不單是由于他創(chuàng)立的偉大的唐朝,更主要的是他的美德,他的言行被錄入在《貞觀政要》里,為后世帝王的典范。

大唐盛世,在科技,教育等各大領(lǐng)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文學(xué)方面,唐朝有驚人的發(fā)展,唐詩的黃金時代,就在這個時期達到巔峰,有著名的李白,杜甫等。

2. 李白的經(jīng)歷特點

2. 李白的經(jīng)歷特點

李白好道。游歷大多會往有道名、仙名的仙山而去。從而也留下了不少游仙詩,其特點是想象夸飾,神化仙境,表達 詩人追求個性自由解放的心聲。??

以《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例。

《夢游天姥吟留別》有一個描繪仙境的片斷很典 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 臺。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 麻?!彪婇W雷鳴之際,地崩山裂之時,石門中開,一個輝煌燦爛的洞天福地出現(xiàn)在 詩人面前。這個世界煙霧繚繞,幽深無底,日月輝映,金碧耀眼。群仙列隊紛至沓 來,他們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龍虎為之奏樂,鸞鳳為之駕車,歡歌曼舞,興 高采烈。詩人置身其中,與群仙聯(lián)歡,與神靈默會,忘卻了世俗的名韁利鎖、詭詐 心機,褪盡了人間的污穢濁臭、私心雜念,盡情享受人間沒有的自由自在,無拘 無束。在人間活得很累很苦而且備受壓抑的李白,終于在虛無縹渺的仙界找到 了解放自我,張揚個性的空間。

讀游仙詩,而知李白好游仙山,并且多有名篇。

3. 李白的代表作和特點

李白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一個高峰,被稱為“詩仙”。他的作表作品很多,最著名的有《靜夜思》、《夢游天姥吟留別》、《早發(fā)白帝城》等。他的寫作以豪邁的浪漫主義為最出名。名句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等等。

4. 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簡介

日本時代劃分如下:

一、原始時代

1、舊石器時代(約前10000年)

2、繩紋時代(約前10000到錢300年)

3、彌生時代(前300-300)

二、古代

1、大和時代(300-592)

2、飛鳥時代(593-709)

3、奈良時代(710-793)

4、平安時代(749-1191)

三、中世

1、鐮倉時代(1192-1333)

2、室町時代(1334-1572)

四、近世

1、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2)

2、江戶時代(1603-1867)

五、近代

1、明治時代(1868-1911)

2、大正時代(1912-1925)

3、昭和時代前期(1926-1945)

六、現(xiàn)在

1、昭和時代后期(1945-1988)

2、平成時代(1989-)

特點:

日本歷史上的幾個時代 約公元1世紀,日本共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guān)系。后來,這些小國逐漸統(tǒng)一。

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qū),直屬中央政府,都擁有自治權(quán)。

全國分為東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和43個縣,日本中央政府部門叫“省”,比如“厚生勞動省”等。其辦事機構(gòu)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

一級行政區(qū)下設(shè)若干個市、町、村。其辦事機構(gòu)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5. 李白的生活時代及其特點

當代大學(xué)生的生活狀態(tài)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特點是活潑、有朝氣。

6. 李白的所處時代

莫奈是近代畫家

奧斯卡-克勞德·莫內(nèi)奧斯卡-克洛德·莫內(nèi)(Oscar-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簡稱克洛德·莫內(nèi)或莫內(nèi),臺譯奧斯卡-克勞德·莫內(nèi),大陸傳統(tǒng)譯莫奈。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印象派運動領(lǐng)袖人物。

莫內(nèi)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內(nèi)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xiàn)技法。他最重要的風(fēng)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內(nèi)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涂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內(nèi)對于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

7.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共分3段。

? ? ? ?1、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游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shù)形象,新奇的表現(xiàn)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敗。離長安后,曾與杜甫、高適游梁、宋、齊、魯,又在東魯家中居住過一個時期。這時東魯?shù)募乙杨H具規(guī)模,盡可在家中怡情養(yǎng)性,以度時光。

? ? ? ?2、可是李白沒有這么作,他有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他有更高更遠的追求,于是離別東魯家園,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這首詩就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時所作。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jié)于懷,所以在詩的最后發(fā)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 ? ? ?3、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游,也許并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游就更適于超脫現(xiàn)實,更便于發(fā)揮他的想象和夸張的才能了。

8. 李白生活時代及其特點概括

1、 百家爭鳴的產(chǎn)物

莊子,一個形骸放蕩之人,不受禮法約束,追求逍遙之境界,何以產(chǎn)生"以丑為美"的審美特質(zhì)?這是諸侯爭霸、動蕩大背景下的精神產(chǎn)物。莊子生活的時代是戰(zhàn)國中后期,一方面,天下黑暗,禮崩樂壞,烽煙四起,這樣的大背景下,流通著百家爭鳴的自由空氣,各種思想碰撞出明亮的火花,為莊子"以丑為美"審美特質(zhì)搭建了廣闊的平臺,使得這種審美思維得以順利誕生而不至于被扼殺于搖籃之中。正如林語堂所言:"這時中國之文化及精神生活,確乎是精力飽滿,放出異彩,九流百家,相繼而起,如滿庭春色,奇花異卉,各不相模,而能自出奇態(tài)以爭妍。人之智慧,在這種自由空氣之中,各抒性靈,發(fā)揚光大。人的思想也能各走各的路,格物窮理,各逞其奇,奇則變,變則通。故毫無酸腐氣象。"最后,正因為處于這樣混亂的時代,莊子認識到"無為而治"的益處,即提倡拋棄一切文化知識、道德禮法、工藝技巧等外在的"美",泯滅物與物之間的差別,主張回復(fù)到與自然一體的境界。

2、 消解萬物的對峙

莊子在《齊物論》中這樣說:"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不可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固彼。""彼"與"是"相互依存,失去其中一方,另一方便不存在。在這種思辨觀念中,時空是無限的,死亡也是初生,莊子以相對性思維,解決了事物對峙的狀態(tài),才能形成"萬物與我同一"的結(jié)果。莊子認為萬物是相對的,美與丑亦是如此,他取消了美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和客觀性。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以丑為美"這個命題才能成立。

3、 高尚精神之潔癖

莊子刻畫了許多身體殘缺、面目丑陋之人,他們在精神上卻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精神境界,這反映了莊子的精神潔癖,使人感受到人深刻的本質(zhì)力量與理想人格。申徒嘉是一個斷腿的人,和鄭子產(chǎn)同是伯昏無人的弟子。鄭子產(chǎn)不愿意與其平起平坐,他說:"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zhí)政而不違,子齊執(zhí)政乎?"他站在世俗的立場上計較形骸之外的高低尊卑,不能以平等之心待人。申徒嘉言:"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nèi),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只有擁有道德之人,才會不在乎身體的殘缺,才能樂天知命、安之若素。

莊子所追求的生命狀態(tài)是"逍遙無所待",他所向往并為之而努力的是尋找純凈的精神之地,沖出渺小的個體的桎梏,使短暫的生命融入到永恒的宇宙萬物之間。"以丑為美"是其精神潔癖的表現(xiàn)之一。

莊子的以丑為美,打破常人以為的和諧搭配為美的理念,如五官不僅要安置在適當?shù)奈恢?,且相互之間的大小比例也均衡,這就是美。而那些形體是"其脰肩肩"、"甕瓷大癭"、"闉跂支離無脤"即肩短、長腫瘤、駝背、瘸腿、豁嘴的人,帶給他人視覺上的厭惡感,就是丑。但是他們精神卻是健全美好的,依然持有"常心"生活。莊子于《德充符》一文中云:"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這就是他所提倡的、熱愛的"真人"。

4、 自然之美的主張

莊子"以丑為美"的審美觀,更為深層的意義在于:一般人外表的美好,受外在的禮儀法規(guī)的約束,是依靠包裝、修飾而來的。莊子"以丑為美"是對"人為美"的反對,反映其"自然美"的心態(tài)。自然美指的是擁有原本樣子,沒有后天矯揉造作之狀。

莊子認為,儒家所提倡的圣人觀,這種主張本身就是人為造作,是虛偽的行為,不符合人本來的新型。莊子認為,為了得到生命的逍遙,必須擺脫心靈上的任何束縛,擦拭掉心境上的塵埃,如知識、禮儀、仁義,這些都是屬于外在的污染物,拋棄這些外在的束縛,人與人之間沒有差異,沒有競爭,就沒有了戰(zhàn)爭與上海,才能夠保持世界的清純空明。

莊子《駢拇》一篇具體闡述了他順應(yīng)自然,清靜無為的主張,他認為君子和強盜、仁義與不仁沒有什么區(qū)別。莊子反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認為只是天強加于人的品質(zhì),如《胠篋》一文中,圣人與智慧是利于盜賊的,盜賊利用圣智仁義去擾亂天下,所以要消滅與凡人有差別的圣人,消滅智慧,從而達到"天下平而無故"的結(jié)果,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將天下人的德行引入與自然合一的境界,這種德行才是莊子提倡的自然美。

5、 以丑為美的現(xiàn)實意義

莊子以丑為美,主要傳達的是這樣的觀念:人的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然與健康,為了強調(diào)這一點,莊子用夸張、漫畫式的手法,塑造怪誕的形象。采用這樣手法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人物的藝術(shù)感染力,拉大美與丑之間的巨大差距,以極端之詞描繪極丑陋之人,帶給人心靈強烈的震撼。

當今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們對物質(zhì)的需求往往會超過自身的承受力。世俗常??吹降闹皇峭獗淼拿?,甚至只注重外表的美,而主動忽視了內(nèi)在的精神品質(zh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物質(zhì)是生活的需要,但是過度的追求物質(zhì),有時會帶來精神的扭曲。因此,我們不應(yīng)忘卻心中最美的存在,應(yīng)將那燦爛品質(zhì)長久存于心。軀體終將會腐敗,唯有精神才能長存。一個人短暫的生命,能夠被后人記住的,是那連綿不斷的精神氣質(zhì)。如晏子,身材短小,其貌不揚,卻輔政齊國長達五十余年,捍衛(wèi)齊國的尊嚴與威望。如撰寫《史記》的司馬遷,誰會因為他曾受過宮刑而忽略《史記》的偉大價值呢?再如左思,面貌不佳,卻有出眾的才華,寫出令"洛陽紙貴"的《三都賦》,時人爭相傳頌。

9. 李白生活的時期被譽為什么

駱賓王生活在初唐時期,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初唐四杰

10. 李白的詩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

杜甫對李白的評價:“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成了千古名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杜甫對李白的評價還真是驚世駭俗,說他的詩驚天地、泣鬼神,寫詩的時候,一落筆就能讓風(fēng)雨都感到驚嘆,詩寫成后,連鬼神看了都會激動得流淚。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