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卞莊子刺虎得到的啟示
[1]重幣輕使:攜帶豐厚的錢幣,乘坐輕捷的使車。
[2]王胡不聽乎:大王為什么沒有聽說呢?
[3]昔子胥句:子胥謂伍子胥。伍子胥事跡詳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4]曾參:孔子弟子,至孝。
[5]仆妾:男仆和女奴。
[6]鄉(xiāng)曲:猶鄉(xiāng)里,言距離極近。
[7]吾為事來:意謂我特意到你這兒來,是有事要告知。
[8]公何句:你為何好飲酒呢?
[9]厭事:事務(wù)繁多。厭,通“饜”,飽,此指多。
[10]田需:魏相。
[11]數(shù)使兩句:意謂多次派使者來,對我轉(zhuǎn)達燕王、趙王的話說:“你在魏國不能受到重用,何不到我這里來?!?
[12]謁行:告別辭行。
[13]以事委焉:指委以相位。
[14]鄙細(xì)人:低賤細(xì)微之人。
[15]中謝:侍奉君主之近臣。
[16]越聲:操越地方言唱越地歌曲。
[17]猶尚:還。
[18]豈能句:意謂不能忘秦。
[19]愿子兩句:意謂希望你在為你的主人謀畫之余,為我也謀畫謀畫。此乃謙言陳軫先為其君而后及自己。
[20]亦嘗句:也曾經(jīng)有用卞莊子刺虎的故事告知于大王的人嗎?卞莊子,春秋時魯國勇士。
[21]食甘:吃食甘美。
[22]立須之:站著等待兩虎相斗結(jié)束。須,等侯。
[23]臣主與王:謂楚王和秦王。
2. 卞莊子刺虎告訴我們什么啟示
”之“是指的是文中受傷的老虎。
原文如下:
《史記·張儀列傳》:"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若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旋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翻譯如下:
卞莊子想要去刺殺老虎,旅店里的仆人制止他,說:"兩只老虎正在吃一頭牛,吃得有滋味后必定會爭斗,那么打斗的結(jié)果是大虎受傷,小虎死亡,你再朝著受傷的老虎刺去,一個舉動就一定能收到殺死2只老虎的名聲。"卞莊子認(rèn)為仆人的話是對的,就站著等待它們相斗。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斗起來了。大虎負(fù)了重傷,而小虎死了,這時卞莊子朝那只受傷的大虎刺去,一個舉動果然獲得刺殺兩只老虎的功勞。
3. 卞莊子刺虎得到的啟示和感受
立-釋義:站立。
此句意思是:(卞莊子認(rèn)為這話對,)就站著等待它們。
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卞莊子刺虎》: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傾,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兩虎之功。
譯文:莊子覺得童仆說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真的嘶咬起來,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傷。卞莊子猛刺傷虎,這一舉動果然有一次打下兩只虎的功效。
4. 卞莊子刺虎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
原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爭則 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斃.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 之.有傾,旋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兩虎之功.? 作者:司馬遷 譯文 卞莊子發(fā)現(xiàn)兩只老虎,準(zhǔn)備刺殺。
身旁的旅店仆人勸阻他說:“您看兩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會因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來。
兩虎相斗,大者必傷,小者必死。
到 那時候,您跟在受傷老虎的后面刺殺傷虎,就能一舉得到刺殺兩頭老虎的美名。
”卞莊子覺得小僮說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 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為了爭肉,嘶咬扭打起來,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傷。
卞莊子,揮劍跟在受傷老虎的后面刺殺傷虎,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刺死傷虎,一舉獲得兩虎的名聲。
字詞解釋 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大夫,有勇力。
館豎(shù)子:旅館的童仆。
豎子,童仆。
方且:正要 立須之:須,等待。
之,代詞,這里指這件事。
止:勸阻 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須:等待 有頃:表示時間的詞語,指過了一會兒。
斃:死。
旋:一會兒。
功:效果。
5. 卞莊子刺虎的故事概述
一舉兩得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張儀列傳》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和魏國連年打仗。有一次,打了一年還沒分勝負(fù)。秦惠王想出兵干涉,以便從中漁利。他向大臣們征求意見,有的人說可以出兵,有的人說出兵不利,秦惠王拿不定主意。恰好有一個叫陳軫(音zhen診)的說客,由楚國來到秦國,惠王就問他:“韓國和魏國已經(jīng)打了一年的仗啦,我想出兵,但拿不定主意。你能不能在給楚王定計謀的空閑時間里,也給我出個主意???”
陳軫謙恭地回答說:“大王,要說謀士、賢才,您身邊就有的是,我哪有什么良策呢?大王您不是愛聽故事么,我還是講個故事您聽聽吧!”于是陳軫就向惠王講了卞莊子刺虎的故事。
他說:從前,有一個叫卞莊子的人,是一位行俠仗義的勇士。有一次,他看見兩只老虎闖進了隔壁人家的牛欄,咬死了一頭小牛。 卞莊子拔劍就要去刺殺老虎。旁邊有人卻攔住他說:“慢一點兒去。那兩只虎正在爭吃小牛,它們會越吃越饞,一定會互相斗起來,結(jié)果一定是一只被咬死,一只被咬傷。到那時候,你只要刺死那只傷的,兩只老虎就都得到了。”卞莊子贊同了這個意見。
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斗了起來,小的被咬死,大的被咬傷,卞莊子乘機刺死了那只傷虎,一舉就得了兩只虎。帶講完了這個故事,陳軫說:“如今韓、魏兩國已經(jīng)打了一年了,再打下去,結(jié)果必然是力量弱的一方被打敗,力量強的一方也大傷元氣。到那時候,再出兵去打那傷了元氣的,不就跟卞莊子刺虎一樣嗎?”秦惠王覺得陳軫講得很有道理,就打消了馬上出兵的念頭。
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就常以“一舉兩得”這個成語,比喻辦一件事能收到兩種好效果。
6. 卞莊子刺虎的主要內(nèi)容
戰(zhàn)國時期,韓魏兩國交戰(zhàn)一年有余,但仍分不出勝負(fù)。秦惠王想出兵干涉這件事,于是召集群臣征求意見。大臣們眾說紛紜,秦惠王一時難以決斷。楚國的陳軫便給秦惠王講了個卞莊子刺虎的故事:“一次,卞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撕咬一頭牛,就想拔劍刺它們。旅店中的伙計勸阻他說:‘現(xiàn)在這兩只老虎正在吃牛肉,吃得香時一定會為食物爭斗起來。相斗之后,必有死傷,那時再刺那只受傷的老虎,這樣你就有殺死兩只老虎的結(jié)果了。’卞莊子覺得他說得很對,便停手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結(jié)果,果然如店伙計所說,于是卞莊子一下殺死了兩只老虎。”
陳軫其實是以兩只老虎來比喻韓、魏兩國,建議秦國等韓、魏元氣大傷之后,再出兵,那樣就會像卞莊子刺虎一樣,得到最后的勝利。秦惠王聽后對陳軫大加贊賞,并采取了他的建議,決定暫時按兵不動,待時機成熟后再出兵。
7. 卞莊子刺虎讀后感簡單
“坐山觀虎斗”是從戰(zhàn)國時期傳下來的故事,當(dāng)時的韓國和魏國互相攻擊,秦國的君主問大臣們有何看法,一位客卿提出“坐山觀虎斗”,以此法坐收漁利,這便是坐山觀虎斗的由來。坐山觀虎斗其實就是在說兩只老虎一起斗爭,必會兩敗俱傷,觀看老虎的人就可以把兩只老虎一網(wǎng)打盡了,因此坐山觀虎斗人也被人們看作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人。
我國古代的戰(zhàn)國時期,韓國和魏國互相攻打,戰(zhàn)爭整整持續(xù)了兩年時間,依然未見雙方有休戰(zhàn)之意。作為旁觀國秦國的君主,秦王便找來大臣們商議,韓國和魏國互相攻打,那么秦國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有文臣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遵循人道主義,勸解兩國國君,希望他們停止戰(zhàn)斗,免得傷及百姓;而有的武將卻認(rèn)為不應(yīng)該插手此事,免得惹禍上身,況且其他國家的百姓受苦與秦國并無關(guān)聯(lián),無需插手。
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一位來自楚國的客人卻搖了搖頭,秦王問他何故,這位客人說,文官也好,武將也罷,他們的看法都不對。秦王很驚訝,忙問他何出此言,這位客人反問了秦王一個問題,問秦王是否想要一統(tǒng)天下,秦王肯定了,于是這位客人便給秦王講了個故事,秦王聽完立刻明白了。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捕獵的人,看見了兩只老虎在瓜分水酒,這位獵手覺得兩只老虎都十分健壯,皮毛也是光鮮亮麗,于是想要將它們都給抓起來。然而隨行的人卻讓他不要動手,要等待時機。等到牛肉不夠了,兩只老虎必然會打起來,等老虎的體力耗費光了再一舉滅之,此時他們剛吃飽,精力旺盛,此時出手必然是大大的不利。獵手便等到兩只老虎吃完打得兩敗俱傷時,才一舉拿下了兩只老虎,這便是“坐山觀虎斗”的典故。
8. 卞莊子刺虎有什么啟發(fā)
卞莊子發(fā)現(xiàn)兩只老虎,準(zhǔn)備刺殺。身旁的旅店仆人勸阻他說:“您看兩只老虎, 正在共食一牛,一定會因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來。兩虎相斗,大者必傷,小者必死。到 那時候,您跟在受傷老虎的后面刺殺傷虎,就能一舉得到刺殺兩頭老虎的美名?!北迩f子覺得小僮說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為了爭肉,嘶咬扭打起來,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傷。卞莊子,揮劍跟在受傷老虎的后面刺殺傷虎,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刺死傷虎,一舉獲得兩虎的名聲。
9. 卞莊子刺虎的啟發(fā)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句話出自明·徐元《八義記·張維評話》:“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為何,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我想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痹模罕迩f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北迩f子以為然,立須之.有傾,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兩虎之功。